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冶南方11名跳槽员工涉嫌窃取商业机密被判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15:46  中国网

  3年前,天津一家钢铁技术公司成立,3个月后,它与鞍钢签订巨额合同。

  在武汉,原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后改名为中冶南方)接连被它挖走11个与硅钢相关的技术骨干。受到牵连的是,武钢北方市场受损。

  此案被列为2008年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之一。昨日该案在武汉一审宣判,原跳槽者被判刑。判决后被告均表示将上诉。

  一审结果:跳槽员工被判刑

  昨日上午11点,汉口后湖居民区中的江岸区人民法院第三审判庭,史无前例的挤得爆满。一起惊动公安部等多个国家部门的涉嫌窃取商业机密案件即将宣判。

  原告是中冶南方。被告法人单位是天津环渤海钢铁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此外还有被告人刘翔、陈春元、褚乃斌和郑振灵。

  法院昨日一审判决,被告单位天津环渤海公司以利诱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被告人郑振灵、陈春元、褚乃斌作为被告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直接参与了以利诱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被告人刘翔违反约定披露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法院认为,其行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且主观上具有明显的故意。被告单位天津环渤海公司、被告人刘翔、陈春元、郑振灵、褚乃斌的行为均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4个被告人均被判处罚金人民币80万元,并分别判处十个多月到两年的刑期。另一涉案被告薛克娟在逃,昨日对其没作判决。

  事件回放:一场有组织窃取商业机密的阴谋?

  2006年,中冶南方开始出现一系列怪象,涉及硅钢关键技术的员工相继辞职。

  他们跳槽前都有共同特点,大量借阅相关部门的技术资料,其中有人走前将所在电脑中的信息全部删除。

  这些辞职员工被天津环渤海钢铁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聘用。2006年到2007年短时内,先后挖走了11人,他们均是中冶南方硅钢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师。

  中冶南方法律顾问郑洁昨告诉记者,天津公司原本就是为了窃取我们的技术特意成立的,其后盾就是鞍钢。

  昨日的判决书披露,2006年9月该天津公司成立,3个月后,就与鞍钢签订“鞍钢高性能冷轧硅钢试验线工程”4条机组设计合同,总金额5490万元,要求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交付设计资料及图纸。

  随后该公司以高额安家费和高薪,将原中冶南方技术人员薛克娟、褚乃斌、陈春元等人招入麾下,薛克娟任公司副总兼鞍钢项目经理。

  2007年1月和6月,鞍钢两次向天津环渤海公司支付工程设计款,合计1236万元。

  当年3月,在天津环渤海公司为鞍钢项目召开的一次设计任务进度例会上,陈春元提出其承担的设计任务不能按期完成。

  在得到薛克娟认同并经其征得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意后,陈春元与中冶南方工程师刘翔取得联系,委托其设计“鞍钢取向硅钢常化酸洗机组(AP-1)设备设计和热拉伸平整机组(AT-3)设备”,开出“一条机组10万元、两条机组20万元”的报酬标准。同月,刘翔应邀到天津,薛克娟代表天津环渤海公司首付刘翔酬金5万元。

  2007年3月至12月,刘翔委托他人将中冶南方“太钢冷轧硅钢常化酸洗机组设备设计图纸”,“武钢二硅钢取向硅钢热拉伸平整机组设备设计图纸”进行修改与调整,分批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陈春元。

  此间,刘翔共收受酬金15万元。

  中冶南方获悉后,向东湖开发区公安分局报案。2008年1月,刘翔被刑拘。随后,陈春元、薛克娟、褚乃斌以及天津环渤海公司总经理郑振灵相继落网。

  案件影响:案卷190多本 惊动公安部

  从2006年发现并报案,到昨日一审宣判,此案历时3年。据知情人说,该案惊动公安部,成为2008年中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之一,并名列第六位。

  据悉,公安机关在侦破此案时,提交案卷190多本,装了10多箱。昨日一审宣判,仅判决书长达20多页,宣读近半个小时。

  经办此案相关人员昨介绍,2007年10月,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 东湖高新区公安局,从上到下各派驻一名办案人员,同原告中冶南方方面,一共5人前往国资委汇报此案。

  他们想通过国资委协调,到鞍钢取证。

  取证一直是这起案件的巨大障碍。因为此前全部只有口供,没有图纸证据。证据缺失,办案举步维艰。

  其中一个转机是,2007年中冶南方内部员工匿名写信给公司负责人揭露此事。刘翔发给天津公司的邮件及文本后来被司法部门截获。窃取商业机密案才渐渐浮出水面。

  更重要的是,此案影响极大。

  记者就中冶南方高层对天津公司挖人动作背后的深层猜测,采访了与中冶南方利益相关的武钢相关人士。

  据武钢一硅钢专家介绍,取向硅钢是武钢的“独门技术”。自上世纪70年代,武钢就和改制前的“武汉院”(即改制后的中冶南方)一起合作开发这种技术,是武钢最赚钱的产品,占据全国八成产能。

  据知情人说,在武钢的利润中,硅钢创造的利润最大,通常占其利润一半,有的年份甚至高达70%。

  近年来,武钢这种“老大”地位受到多方威胁。据介绍,首钢、泰钢都在酝酿研制取向硅钢,而北方的鞍钢,自今年一季度就传来了项目上马的消息。

  被告家属:“这是典型的冤假错案!”

  “整整600天见不上面!”在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外,70多岁的万桃先满脸愁容。她已600天没有见到儿子。

  2008年1月23日,她在中冶南方工作的儿子刘翔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由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刑事拘留。2月29日批准逮捕。一直羁押在看守所。

  而早刘翔一天被拘留的陈春元也一直被羁押。他是这起案件第一个被刑拘的。

  家属对此非常生气,关押这么长,现在才审,还有没有人权?

  刘翔的辩护律师杨桂明接受采访说,这个案件拖这么长,表明案子有问题。他认为刘翔提供给天津方的“钢结构工业槽体”图纸和技术图纸等不是商业秘密,而是公知技术,众所周知。“简单到连我都会!”杨桂明向记者拍胸脯。

  不过,对于司法机关羁押几个被告时间过长,杨桂明认为程序上没有问题,但他说,“办理过程我感觉有问题。”

  “这是典型的冤假错案!”被告陈春元和刘翔的妻子聚集在法院门前,气愤地说。两名被告在案件中涉嫌“里应外合”,而在案件外,这些被告家属也站在一起。

  原告法律顾问:他们拿去独有图纸,就是侵犯了商业秘密

  但中冶南方法律顾问郑洁说,我公司的商业秘密就是这些图纸,它是几代公司员工努力完成的集成技术,拿来就可以用,别的公司没有。这是我公司做的工作,我们也保密了,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价值,这就符合商业秘密的要件。他们拿去,就是侵犯了商业秘密。

  办案人员:查办难度前所未有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经办此案的东湖高新区公安分局的警官。

  “嫌疑人不笨、查办有阻力”,这是警官总结的两大难点。当事警官认为,这些涉嫌泄漏商业秘密的当事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刘翔毕业于武汉大学,陈春元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们犯案的隐蔽程度非常高。

  江岸区人民法院知情人士介绍,中国加入WYO后有关商业秘密案才相对多了起来,尽管这样,他们也是几年才碰到一起,侦破难,判定也难。

  法律专家:专门立法迫在眉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新明介绍,《商业秘密保护法》推出,非常有必要。

  目前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相关法律法规,散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合同法中,毕竟很零散,不系统,在判断时会出现一些漏洞,过严或过宽,有必要制定专门法律,更加细化和规范。

  据国家公安部的统计,我国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60%都与人才跳槽有关,80%以上的商业秘密外流是由内部员工引起的。因此,人的因素是企业保护好商业秘密的核心,要加强与商业秘密相关的人员管理,这是企业保护好自身商业秘密的第二个要义。

  同时也要看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职业道德缺位的情况,只有经济整体上去了,才能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企业改制、改组不到位,也容易出现商业秘密被侵犯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星期天设计师”揭开业内潜规则

  刘翔和陈春元两位被告人的妻子告诉记者,这场被定性为有预谋有组织的刑事犯罪活动,其实是设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接私活捞外快”的行为,“在中冶南方内部很普遍”。

  她们说,2006年已跳槽至天津的陈春元,因忙不过来,才找到了原来的同事刘翔,将“钢结构工业槽体”设计委托给他,“画槽子的图纸与核心机密无关”,“以前也找过,都没出事”。

  刘翔又将这个活“转包”给武昌造船厂的谢某,最终他将陆续打到其账上的15万元,分了几千块钱给谢某。

  对于15万元报酬,被告律师认为:“刘翔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他人的外委设计任务,收取报酬理所应当。其实陈春元和刘翔都可以做,找到刘翔,因为他是熟手。”可简单到普通人都会设计的图纸,怎么就值15万元?却没人答得上来。

  “这是公开的秘密”,在行业内,接外活的技术人员不少,俗称为“星期天设计师”。家属们认为,潜规则莫名其妙被揭开,是杀鸡儆猴。

  商业秘密成了易蒸发的权利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有关其法律保护散布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中。而国外对于商业秘密保护,已有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在执法中,商业秘密也不像专利和商标那样采取国家注册制,注册了,就是我的,可受到国家的保护。但商业秘密无这个制度,它靠的是企业等有关权利人的自我保护。你保护好了,这个商业秘密就是你的,保护不好,就是别人的。它是一个易蒸发的权利。一揭盖子,就不是你的。

  对企业来说,保护也很难。中冶南方为此,进行分级制保护。但再强的保护,还是挡不住别人泄密的做法。

  中冶南方的法律顾问郑洁说,最大的感受是整个有关商业秘密的司法过程处于一个初级起步阶段。立法不完备、执法处于相当初级阶段,对有关法律的理解不一。比如商业机密,公安、法院、检察院三个方面的理解都不一样,大家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每到一个司法部门,就需要经过一个鉴定。

  郑洁认为,此案件历时3年,如果不是这个案子造成的影响足够大,如果没有中冶南方的经济实力,这个案子难以坚持下来。 (作者:李佳 李锐 瞿凌云)

  来源:长江日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