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安汽”的整合计划,由于奇瑞和江淮的消极反应,已接近破碎边缘。8月25日,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前往河南郑州,商讨异地建厂事宜,试图在当地弥补其在商用车市场的短板。而一度不愿被别人整合的奇瑞,可能将不得不去整合别人。
来自河南省政府网站的信息称,奇瑞选择将开封作为其战略布点城市,在郑汴产业带杏花营组团,固定资产投资17.73亿元,计划建设规模为年产20万辆微型车、8万辆轻卡及农业机械生产的基地。
9月8日,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在郑州向记者证实,由于国家禁止整车企业异地建厂,因此奇瑞要想获得生产资质,必须在河南省兼并一个企业,但未必是目前风传的少林汽车,“还没见面就谈婚论嫁,那也太早了”。两天前,尹同跃在天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奇瑞是一个“可以兼并别人的私家队成员”,但现在还不知道“大门该向谁开”。
少林对奇瑞说“不”
9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河南省荥阳市的少林汽车总部,这里坐落着两座旧的办公大楼,看上去已经有不少年头了。少林的销售公司与总部只相隔一条街,四个工厂则分布在周边。成立于1983年的少林汽车,1997年成功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时至今日,已拥有三个客车制造部、一个模具制造部和一个技术中心,规模在客车企业里并不算小。
荥阳是郑州的一个县级市,少林汽车一直是这里的骄傲。一位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在少林工作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少林没有宇通那么知名,但也在闷声挣大钱。“少林的车架坚固耐用,够皮实,在区县市场卖得最好。我从机场送过很多来少林订货的人。”
一位少林汽车的老员工表示,10年前,少林的情况要比宇通强很多,其6~8米的客车产品曾畅销多年。“宇通是借上市才翻了身”,他说。事实上,自2007年少林大客车项目投产、同时获得客车底盘生产资质起,少林已具备8米以上客车生产能力,与宇通构成了竞争关系。
少林汽车销售公司品牌宣传部部长谭珂告诉记者,在少林的生产二部附近,正在建设新的销售公司大楼,明年年初正式启用,这将是少林的新门面。“今年新招的一批员工,有不少进入了新能源车的研发部,这是少林未来战略的方向。目前,少林的员工总数已达2000多人。”
根据少林汽车提供的资料,少林连续五年销量排名全国客车企业第5位,但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客车销量略有下滑。2008年,少林在国内共销售客车7426辆;今年1~7月,销量达3664辆。“尽管销量有些波动,但我们还是很挣钱的。过两天,我们又有94辆客车要出口到国外。”谭珂说。
一位少林汽车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少林是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公司党委书记周文昌与董事长兼总经理周聚民是父子关系。就像一个“家族企业”,不可能把“家里的事业”交给别人打理一样,更何况企业还处于发展上升阶段。
“我们没有亏损,相反活得还很不错,没有理由被其他企业整合。更何况我们是民营企业,不是省市领导一拍板就能定的。”他说。
宇通不排斥合作
尽管少林与郑州宇通只相隔30多公里,但两家企业从来没有擦出过火花。当天,记者致电宇通集团品牌管理部负责人席蕾,她证实,宇通和少林虽然同做客车产品,但市场细分不一样,所以一直没有合作的想法,也没有听到过省里要将两家合并的说法。
针对奇瑞布局河南一事,席蕾表示:“奇瑞没有找过我们,我也没有听到过关于合作的消息。我们是民营企业,奇瑞是国有企业,我们的企业定位、文化特色、管理方式等都不一样,很难融合。”她表示,客车是属于点单生产,涉及物流、供应等各方面问题,相对而言比乘用车企业管理更严格。
当记者询问,如果奇瑞愿意与宇通在轿车领域合作,宇通是否接受时,席蕾表示:“宇通强调的是适度多元化,如果机会好的话,我们也不排斥合作。”
据宇通集团提供的数据,2008年,宇通客车产品销量达27556辆;今年1~8月,销量为15464辆。与少林相比,宇通的产品涵盖面更广,但6~8米客车不是其主要方向。由于两家都是民营企业,同时竞争关系不大,省里也一直没有去撮合它们,以至于两家企业一直分封而治。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河南省目前持有商用车生产牌照的只有宇通、少林、郑州海马和郑州日产四家。后两家中,一个是海马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一个隶属于东风汽车。而宇通是中国客车第一品牌,也是河南省政府全力扶持的对象,一旦整合失败,将很难挽回损失。所以,可被整合的对象似乎只有正处于发展期的少林了。
就在尹同跃河南之行后不久,9月7日,河南省政府召开经济运行工作电视电话会,部署了11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规划汽车产业时,宇通和少林双双被点名,首先提到“支持宇通集团产能提升项目建设”,要求其3年后形成5万辆客车产能,6年后再提升3万辆,到2020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客车企业之一;同时也“支持少林客车实施差异化经营”,要求宇通和少林“共同打造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
从这份新的产业规划不难看出,河南省政府又一次肯定了少林汽车的“独立”地位,这也让奇瑞在河南的扩张之路充满了更多的问号。
郑州海马不惧奇瑞
奇瑞在河南的产品布局中,微客是其最重要的产品,与郑州海马的产品有相应的竞争关系。有消息人士透露,2007年海马重组郑州轻汽时,奇瑞也曾介入,但海马当时承诺,除微客之外,还将引入轿车,对于河南省来说更具诱惑力,这也使奇瑞当时落户郑州的计划泡汤。
记者致电海马郑州市场部副部长李良坤,他表示,他并不清楚当时重组郑州轻汽时奇瑞是否介入,但省里对郑州海马的支持力度的确非常大。
“河南地处中原,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从配套建设上来讲,都比较适合汽车企业发展。”李良坤说,“在我们来之前,河南是没有轿车产业的,宇通、少林生产客车,郑州日产主要生产SUV,我们算是河南省唯一一个生产轿车的企业。”
他告诉记者,郑州海马的规划中明确了要造轿车,但当时被兼并的郑州轻汽只有客车生产资质,直到去年6月,郑州海马的轿车项目才被发改委批准。而其在郑州的首个轿车产品——代号为M1的微型轿车,已在做生产准备工作,将于明年春节后上市。
在微客市场上,奇瑞和海马都是初生牛犊,因此郑州海马并不担忧奇瑞的到来,反而认为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举动。李良坤表示,如果奇瑞落户开封,两个企业都生产微车,是存在竞争关系,但从产业集群的角度上讲,奇瑞也会带来一些它的配套厂商,制造成本会相应降低,对当地配套商及整车厂家的竞争也有好处。
“自从我们在郑州建厂以来,跟着来了11家海马体系内的配套商,我们一共计划带来30家。”李良坤说。
据记者了解,开封的汽车配套资源充足,很多海马配套商也落户于此,只要奇瑞获得生产资质,就能立即建厂生产,现有的配套商完全能解燃眉之急。此前,奇瑞渴求独立的想法曾受到安徽省委常委、秘书长詹夏来的支持。奇瑞开拓商用车事业,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靠多元发展证明自身实力的方式,只要奇瑞的商用车在河南落脚,与江淮整合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
金弋波曾告诉记者,奇瑞从没想过和谁整合,只想发展自己的多品牌集团战略。但如今,除非发改委网开一面,破例批准奇瑞建厂,否则,奇瑞只能靠牺牲一个河南的企业,来保证自己的独立。与安徽省两个强势企业的艰难整合相比,在河南,大鱼吃小鱼似乎更容易些。
在河南省汽车产业规划中,2012年,全省整车产能要达到100万辆。但直到去年,河南省生产的汽车整车、改装车,总共也只有14.3万辆。要在3年后达到100万辆的宏伟目标,奇瑞必然是一个被力保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