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不干胶巨头罚金两倍于行贿获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3日 01:5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美《反海外腐败法》引领全球海外商业反腐大潮

  重罚在华不干胶巨头 管控范围触及娱乐业

  □本报记者 高健

  美国不干胶标签材料巨头艾利·丹尼森公司日前因其向中国地方官员行贿以获取项目的行为触犯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FCPA),被美国监管当局处以2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这是继7月中旬的“力拓间谍案”之后,又一个全球知名企业因在华行为违反《反海外腐败法》,而可能或已经遭受调查和处罚的案例。

  半个月内连续两起与海外商业行为相关的重大案例,让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和跨国公司海外商业贿赂等此前更多出现在国际商法学术研讨中的词语,成为了更多人关注的焦点。而实际上,包括《反海外腐败法》在内,全球各国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企业海外行为更为频繁的西方各国和国际组织,一直在制定越发严格的法律,对企业海外商业贿赂行为实施打击。

  实际罚金两倍于行贿获利

  根据美国证交会(SEC)官方网站就艾利·丹尼森公司的不法行为出具的清算及审核决议,该公司因违反《反海外腐败法》,而被SEC要求返还其高达27.3万美元的行贿获利,此外还要支付4.5万美元的判决前利息;加上地方法院已经实施的20万美元罚款,针对艾利·丹尼森公司的实际罚金几乎两倍于其行贿图谋利益。

  上述数据与《反海外腐败法》的规定相符合。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商法教授邵沙平介绍,亦称《反海外贿赂法》的《反海外腐败法》是美国目前监管企业对外行贿的最主要的法律,于1977年制定,旨在限制美国公司个人贿赂国外政府官员的行为,并对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财会制度做出了相关规定。对于犯罪的公司和其他商业实体,可处以最高200万美元的罚金;自然人则会被处以最高10万美元罚金和5年以下监禁。而且,根据选择性罚款法的规定,罚金的数额可能会高出更多,实际罚金可能会是行贿所图谋利益的两倍。

  FCPA“无处不在”

  与艾利·丹尼森公司相比,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有可能因违反《反海外腐败法》而被SEC调查的传闻,更加引人注目。一旦调查真正展开,就意味着“力拓间谍案”在涉嫌违反中国法律的同时,也与海外商业贿赂有关。

  当然,对于一家非美国公司在第三国的商业贿赂行为,《反海外腐败法》也确实可以对其追究责任,因为该法案所针对的不仅仅是涉外美国企业和在美海外企业,还包括在美国上市外国企业的海外商业行为。对此,新加坡凯胜律师事务所律师理查德·凯胜的形容是,“《反海外腐败法》无处不在。”

  事实上,《反海外腐败法》的“无处不在”也反映在其所涉及的行业广泛性上。根据美国媒体援引当地法律界人士的说法,《反海外腐败法》所针对的主要领域集中于能源、食品供应以及原材料等被严格监管的行业。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医药、通讯等备受各国政府重视行业企业的行为,也经常受到《反海外腐败法》的严格约束。其中,通讯行业相关案例由于涉案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相对较大而颇具影响力,美国朗讯(中国)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都曾被美国依据《反海外腐败法》实施了司法调查。

  有趣的是,《反海外腐败法》目前还在行业层面上扩大其实施范围。美国电影制片人杰拉德·格林及其妻子帕特丽夏被指违反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向一位泰国旅游官员行贿以得到在曼谷举办国际电影节的合同。相关审判目前已在洛杉矶进入第二周,这是《反海外腐败法》实施后首个涉及娱乐业的案件。该案件表明,好莱坞已经成为美国反海外商业贿赂行为的最新目标,整个娱乐行业也将在未来面临越发严格的相关审查。

  全球反商业贿赂大势已成

  除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之外,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西方国家也曾通过类似的法律,打击企业的海外贿赂行为。此外,多个国际组织也先后通过各种形式打击海外贿赂行为并强调该行为的巨大危害。

  2003年12月,43个国家在墨西哥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其中第16条将“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定义为犯罪行为;国际商会1999年修订的《打击国际商业交易中的勒索和贿赂的行为准则》认为,贿赂和勒索是扭曲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而非政府性民间机构国际透明组织则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广泛的反腐败联盟,并每年进行各国腐败状况评估,将各国按照腐败严重程度进行排名,以《各国腐败观察指数》形式公开发表。多种迹象表明,全球反海外商业腐败行为已是大势所趋。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表示,除了全球各地区企业间商业活动大幅增加之外,全球目前所处于的金融危机触底反弹阶段,也是促使包括《反海外腐败法》在内的多项法律准则加快实施频率、扩大实施范围的重要原因。卜若柏解释称,首先,在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进入复苏通道的关键时期,恢复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十分重要,这种情况下,减少企业商业贿赂丑闻就显得意义重大;其次,在全球金融危机对各行业进行了新格局塑造的时候,实体经济领域需要的是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而非将精力放在实施商业贿赂的那些个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