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民企抢购皮尔卡丹 抄底国际名牌利弊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3日 08:36  解放日报

  数家长三角民营服装企业正在为收购法国著名服饰品牌皮尔·卡丹而奔忙。

  6月29日,有报道称,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宣布,已经将旗下在华成衣和衣饰业务卖给了两家中国公司———广州健升贸易有限公司和卡丹路公司,总价2亿欧元。但皮尔·卡丹法国总公司和健升公司发言人随即先后否定了这一说法。又有消息称,由温州永嘉商人孙小飞掌控的卡丹路公司将联合其他几家在粤温州企业,成为最后的接盘者,目前孙小飞已飞赴法国进行谈判。此外,位于嵊州的当地领带行业龙头巴贝集团,也表达了收购皮尔·卡丹部分业务的兴趣。

  虽然收购大战扑朔迷离,但长三角民企争相抢购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品牌,透露出这些企业欲借金融风暴契机,改变以往单纯为国外品牌做贴牌加工的经营模式,谋求更大发展。业内人士热议中,有赞成,更有提醒,希望做出谨慎而理智的选择。

  收购者:对皮尔·卡丹情有独钟

  其实,我国民企收购国外服装品牌不无先例。去年3月,宁波雅戈尔集团就以1.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五大服装企业“KELLWOOD”公司旗下的新马集团和斯马特公司。今年年初,威海某服装集团出资630万美元,收购了巴黎“HAVERY”品牌。就连此次提出收购的卡丹路,原本也是一个意大利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于2002年被孙小飞整体收购。

  专家指出,此次收购的亮点,在于皮尔·卡丹这个品牌本身。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国际服装品牌,皮尔·卡丹在中国具有很高的认知度。至上世纪90年代初,该品牌在国内一度成为时装的象征。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一线品牌涌入中国市场,皮尔·卡丹开始逐渐被抛到“身后”。

  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此次民企抢购的是皮尔·卡丹在华产品授权,而并非整体收购整个皮尔·卡丹公司。这意味着一旦收购成功,这些贴上全新皮尔·卡丹商标的产品,将由收购者针对国内市场销售。有专家认为,皮尔·卡丹虽然在一线大城市无法与路易·威登(LV)等一线品牌抗衡,但在二、三线城市仍有相当的影响力,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支持者:“抄底”收购不失明智

  “如果收购成功,对于服装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礼成对于收购明确表示赞许。他认为,浙江省目前服装企业众多,也出现了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离真正称得上国际品牌仍有相当距离。鉴于培育自己的品牌决非一朝一夕之事,收购像皮尔·卡丹这样的知名品牌不失为明智之举。

  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纷纷对这一收购表示支持。上海服装集团内贸公司总经理姚桂林表示,温州等地的服装制造业十分发达,许多国际著名品牌均在此进行贴牌生产,收购皮尔·卡丹后出现“消化不良”的可能性小。“对服装企业来说,销售打上了皮尔·卡丹商标的产品,与为外国企业代工或生产自身品牌商品相比,利润将有非常大的提高。品牌效应是无可替代的。”

  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许多国外企业经营出现滑坡,品牌价值有所降低。专家认为,此时进行收购,是一个“抄底”良机,有此意向的企业正在做出相关战略考虑。有消息称,由12家温州企业组成的考察团已于6月底前往意大利马尔凯大区,与50个意大利鞋服品牌就收购、合作等事宜进行接洽。不久的将来,或许将有更多的国际知名企业被我国民企组团收购。

  提个醒:开展收购仍需谨慎

  也有专家对收购皮尔·卡丹持异议。有专家提出,皮尔·卡丹品牌的价值近年来已有大幅度下降,再加上此次民企收购的仅是其在华产品的授权,2亿欧元的价格显然太高。

  海宁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有法认为,对于一般的服装行业民企来说,2亿欧元的收购价确实有些高。皮尔·卡丹近年来的影响力下降,与其母公司重视不够导致创新设计能力下滑有很大关系。“如果我方企业在买下来以后,能继续加大投入,招募人才进行设计研发,还是物有所值的。”

  韩礼成则对此次收购仅包括“在华产品授权”表示略有遗憾:“我更希望我们的企业在有实力之后,能将皮尔·卡丹整体收购。因为一个品牌,最有价值的是它的文化和历史,品牌所有权可以短时间里带来商业利润,但长期看来,脱离了其历史的设计,会对品牌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此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王建铆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企业在购买皮尔·卡丹品牌的同时,还应购买包括其营销环节和设计等在内的资产。

  此外,一些民企认为打造自身品牌耗时过长,欲借收购“洋品牌”走捷径的急功近利想法,也引起国内服装设计师的担忧。一些设计师直言,与其花这么多钱去收购一个国外品牌,倒不如收购一些本土的新兴品牌,给本土设计师以更大的发展空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