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凤
何连义早就预感到会有这么一天。
这位北京众义达商贸集团 (以下简称众义达)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曾获全国优秀经销商称号。他耗时十数年经营起来的众义达曾是全国知名的汽车经销商企业,经营着9个汽车品牌,拥有11家汽车4S店、近20家城市展厅、6家快修连锁店及汽车配件销售店,2008年销售额近20亿元。
谁能想象,这样一家如此规模的多元化汽车销售集团,却脆弱得在一夜间崩塌。何连义说,媒体上“众义达破产”这几个字的标题无法还原他和众义达在过去一个多月里经历的艰难和考验。
何连义称已经做好了净身出户,或由老板变成打工者的心理准备。他只希望眼下的日子早点过去,一方面,身处这样的危机,他的确备受煎熬,半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已经有不下四位“客人”找上门来。另一方面,他心里清楚,目前的“非正常状态”越快结束,对众义达恢复经营越有利,否则夜长梦多,稍有闪失众义达的重组希望就会破灭。
过去的一个月里,何连义和众义达,占用了比风光时高出几十倍的曝光率。百度上一个小时的点击率就破了十万条,“众义达破产”、“众义达倒闭”的字样充斥其间,而现实的情况是众义达运营全面停滞,资不抵债。
面对雪片般的报道,何连义试图澄清,众义达是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了重大危机事件,而非破产。他就像一个悲情的主角,四处敲门问路,希望找到新的投资人,重组众义达。他仍在希望十几家旗下店、几千名员工和众义达这个名字能够拥有一个未来,哪怕他个人最终离去。
因为时值金融危机,很多人认为,众义达“资金链断裂危机”的根源,应该是金融危机冲撞中国产业影响所致。
出人意料的是,何连义没有把祸水一股脑地推给此次金融危机。“战略方面的失误、经营体系不够科学、发展扩张过快,才是众义达走到今天的主要原因。”何很坦诚,“我们只是中国汽车经销商高危运行的一个缩影。”
“核心问题就是资金链,试问有多少经销商不是在高危运行?对于经销商这个特殊的群体,资金链几乎都像一根脆弱的筷子一折就断。”同样经营着一汽大众经销店的北京庆洋汽车老总张忠林认为,众义达所经受的危机也正是汽车经销商群体如影随形的日常威胁。
众义达之祸
4月27日,刚刚还完某家银行一笔欠款的众义达并未轻松下来。因为这天是大众金融(大众汽车品牌为经销商、消费者融资贷款的金融机构,是绝大多数旗下经销商资金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惯例盘库的日子,何连义希望大众金融几天内发现不了他们欠缴巨款的事情,过两天另一笔银行贷款到了,众义达就可以还上大众金融欠款。
不幸的是,众义达并未逃过大众金融的“法眼”,并在第一时间被查出。在协商无果后,4月27日当天,众义达就遭遇大众金融的全面 “封杀”,旗下4家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品牌经销店被迅速停货。
这还不是最坏的。随后几天里,众义达不仅未能等来新的贷款缓解危机,反而像上了黑名单,一汽财务、银行和其他债权人接踵而至,上亿元(也有说3亿元或更多,因为以众义达的规模估计,资不抵债绝非小数)的债务黑云一瞬间压倒了众义达。何连义至今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欠款金额,仅表示,“比你想的要多。”
4月30日,为减少损失,大众金融决定将众义达多个4S店的现车提走抵债,后经交涉暂缓。但该来的挡不住,3天后,几百辆现车被债权人哄抢一空,几乎所有店面无车可售,众义达这个汽车经销商巨头至此陷入泥沼。
这样的局面仅凭众义达已无力收拾。参照汽车经销商以前的做法,众义达只剩下卖店一条路。“但是卖店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何连义认为,只有重组才能将客户、债权人和公司的损失减到最低。
何连义开始四处求助,希望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重组众义达。他曾找到中国最大汽车经销商——庞大集团总经理庞庆华,指望其出手相救。但最终,庞庆华出于对众义达物业产权不够明晰、债务过于庞大等忧虑,搁置此事。
多次碰壁之后,何连义终于争取到两家有着政府背景的资金机构的施救承诺,主导旗下1家一汽奔腾4S店和3家上汽品牌 (2家荣威和1家名爵)4S店的重组。目前,这4家店的重组方案已经确定,位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众义达汇丰一汽轿车4S店已基本恢复正常运营。
但对于众义达来说,剩下的4家大众品牌 (2家上海大众、1家一汽大众和1家斯柯达)4S店的重组才是关键。这4家店占有众义达销售收入50%以上的份额,负债也最严重,重组起来更加困难。
目前,何连义和众义达正在接受大众金融及银监会的调查。5月26日,银监会正式通知何连义将调查众义达资金去向问题。6月2日,大众金融对本报表示调查仍在继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经销商老总表示不看好众义达的重组,“现在还在买店的人不多了,尤其像众义达这样的多店集团,最常用的手段可能就是一个店为另一个店担保贷款,若干个店之间互相财务关联,很麻烦。”
致命资金链
事关上亿元或更多数目欠款去向,有业内人士猜测,何连义拿这些资金去投资房地产了。也有说,何连义不像那种好赌的老板,很可能拿着这笔钱去炒股、做金融投资了,然后随金融危机蒸发了。
何连义对此信誓旦旦地否认,“我绝没有投资任何房地产,而且连股票账户都没有开过。”他始终称这都是不良市场环境下,众义达扩张冲动欠妥而导致的后果。
上述汽车经销商老总也认为,“何连义不太可能拿银行贷款去玩别的,要知道汽车经销商表面风光,其实资金链从来都是个大问题。”该老总透露,“众义达的店虽多,但随着竞争激烈,盈利能力走低,加之几年间不断扩建店面,投资巨增。为了维系资金链,只能不断向厂家金融公司、银行,甚至是高利贷公司借款。庞大的资金量滚动下来,危如累卵,稍有不甚就可能满盘皆输。”
问题又回到了致命的资金链。它从一开始就紧紧连系着几乎整个汽车经销商团的兴衰往复,甚至直指他们的“发家”秘诀。何连义可谓这个庞大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白手起家,时值中国汽车市场超高速发展,银行信贷环境宽松,靠着一笔又一笔的贷款,相互拆借倒手,众义达这样的经销商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雪崩的这一天。
曾有不止一家媒体揭露过经销商资金来源的潜规则——凭一张车辆合格证多家银行套现。此证是整车出厂合格证明,在厂家担保的情况下,4S店便可以用合格证做抵押,用以向银行或者金融公司贷款进车。前几年信贷宽松、银行监管不严,经销商拿着一个合格证可以到多家银行贷款,然后通过销售回收资金后再逐一还钱。
有业内人士称此为 “空手套白狼”,“不少大汽车销售集团的老总,都是靠拼缝(倒买倒卖车辆)起家的,积累一点资金基础后贷款,然后发展,然后再贷款。拿到好的品牌店,例如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品牌,有了造血(盈利)能力,才能维持良性运转,否则就可能落入一个越陷越深的资金黑洞。”众义达所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
对此,何连义没有过多否认,“这不是众义达独创的融资模式,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前几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上述经销商老总证实了这种情况的普遍性,“所以一个4S店可以没有好的服务经理,却不能没有好的财务总监。一个好的财务总监要能用两个锅盖盖六个锅,通过轮番倒换,保证六个锅里的青蛙都不跳出来,等到所有的青蛙都熟了,企业也就算良性运转起来了。”
其实何连义早就意识到这其中隐含的后患,也曾有意改变这种情况。“我也想让企业实现良性运营,不再这样缝缝补补的过日子。这两年我一直在寻求战略投资者,希望通过转让股权或其他方式改善众义达的资金结构,可终因同业竞争激烈、盈利低迷等多方原因未能修成正果。”
注定的败局?
众义达轰然塌陷,未来尚不可知,但更多的汽车经销商之惑如何解读?未来之路如何接续?
何连义在反思自己时,不断提及一句话,“市场不成熟,环境恶劣。”
“早期中国市场膨胀发展,很多经销商都在盲目扩张,却忽略了市场环境的变化。”何连义坦陈,“直到今天,汽车经销商可能仍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只要能把资金玩转,几乎是百分百的投资回报率,但风险已经远远大于从前。”
正如何连义所说,相比过去,市场竞争环境已经不同。“过去大家排队买车,厂家经销商数量不多,拿到一个品牌授权就等于捧到了金元宝。”
“现在呢,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选范围广,持币待购者大有人在。加上中国汽车市场持续红火,国内外汽车厂家大举扩张,原来一个区域一个经销商,现在一夜间就能冒出好几个,经销商盈利能力已大不如从前。”
“多数经销商要想有发展,就必须走扩张之路,一个新店投资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逼得经销商铤而走险。”上述老总感叹。
另一个事实是,2007年宏观调控银根紧缩,接着迎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国内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对汽车经销商融资放贷的审核比以往严格了许多,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
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众义达暴露出的多处“硬伤”也在经销商群体具有共性。
张忠林分析,尽管众义达的多品牌、多产业(包括整车销售、快修、汽车配件销售)发展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摊单一品牌或单一业务经营的风险,但仔细来看,众义达旗下所揽品牌在市场压力下,盈利日趋困难,几乎是光流血不造血。而对于绝大多数经销商来说,想拿到一个能造血的品牌相当困难。
最致命的症结在于,众义达过于依赖整车制造商及其控制的汽车金融机构,以及银行贷款,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资金来源,终难以为继。
“冰冻三尺,沉疴难治,大多数经销商都是在资金链的钢丝上舞蹈,随时可能栽落下来。只不过中国汽车市场目前还在增长,可以暂时掩盖掉一些尚未引爆的风险。但从长远的可持续考量来看,汽车经销商群体迟早都要面临这样的大败局。”一位经销商老总坦言。
北京市场协会汽车流通分会副秘书长李曼丽则认为,“众义达资金链断裂”的连锁反应背后,需要有关部门理性深思并找出科学解决的办法,尽快帮助经销商扭转目前的危险局面,促进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则质疑说,对此局面,很难有根治办法,在市场大潮下,只有经销商自己把持自己,有的注定要成为炮灰。“现在中国市场走势好,经销商就如此脆弱,随着未来车市呈现更多不确定性,汽车经销商的大败局随时可能来临。”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