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放弃中铝注资计划意味着中铝与力拓120天的热恋期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案胎死腹中
中铝,这个年仅8岁的小弟弟最终没有玩过136岁的力拓。
6月5日早晨,力拓对外宣布放弃中铝注资195亿美元的计划,同时决定配股152亿美元并与必和必拓组建铁矿石合资公司。
这个结果让业界大跌眼镜。业内分析认为,中铝-力拓的热恋结局至少要到本周日——6月14日才见分晓。今年3月,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表示将在中铝注资力拓案原定30天审查期基础上,再增加90天。
中铝注资力拓案始自今年2月。当时中铝和力拓同时确认,中铝欲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顺利完成,中铝持有的力拓股份可上升到18%。
然而,事与愿违。在大宗产品市场复苏、力拓股东以及澳大利亚政府反对的情况下,力拓最终决定临阵倒戈,寻求新的合作伙伴。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这意味着,中铝与力拓120天的热恋期结束,同时也意味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投资案胎死腹中。
中铝公司6月5日确认,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今年2月12日宣布的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图/CFP
中铝二次出手
如果没有中铝的突袭,没有奥运会的契机,中铝可能只是这场120天热恋的局外人。
目前,世界铁矿石供应主要由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三家垄断。其中,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几乎是巴西的一倍。”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说。
正是这种背景,当必和必拓在去年年初寻求和力拓的合并之时,中国钢铁业就在寻求拯救中国铁矿石的英雄。中铝最终单骑救主——联合美国铝业在伦敦交易所突袭力拓,拿到力拓9%股份,成功阻止了两拓合并。
这次突袭让力拓了解了中铝,也让中铝的胃口大开。
奥运会期间,力拓首席执行官艾博年来京之时,中铝就开始和其秘密接触。当然,力拓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当时力拓正陷入债务危机。2007年,在大宗产品价格高位期间,力拓以高价收购了加拿大铝业,为此背上了近400亿美元的债务。
这种沟通一直持续到年底必和必拓放弃收购力拓,此时也是力拓最为艰难的时刻——当时力拓股价缩水一半以上,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力拓甚至宣布裁员14000人。
澳大利亚澳新银行(ANZ)首席经济学家SaulEslake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力拓集团董事会认为,它的财务平衡是不可持续的,通过从现有股东手上筹集新股本来达到拯救力拓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而中铝购买力拓资产和认购额外股本的提议似乎是惟一可行的选择。
在矿业急剧恶化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腰包紧巴巴,只有中国买家的腰包鼓鼓囊囊的,自然,力拓看中了中铝。市场透露的情况显示,至少在去年12月份,力拓与中铝的初步合作框架协议已经达成。
不过,即便如此,当时力拓董事会意见分歧严重。SBB驻中国分析师PaulBartholomew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力拓董事会有人认为现在市场上的流动性更多,意味着力拓还有其他备选方案,而不是单单把股份出售给中铝。SBB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独立的全球钢铁资讯提供者。
其中最极端的冲突发生在力拓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身上。力拓董事长吉姆·棱认为配股发行才是最佳选择,而首席执行官艾博年则支持与中铝交易。
为了更深入了解中铝,吉姆·棱甚至专门前往北京拜会中铝,但是分歧依旧无法消除。以魄力著称的时任中铝集团总经理的肖亚庆,为了说服力拓董事会统一意见,甚至专门前往伦敦。
对于肖亚庆而言,除了上述这些忧虑,他还得想法从国内四大银行筹钱,还要面对中铝的2008年业绩——净利润同比大幅减少99.17%的窘境。今年2月,当肖亚庆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参会的记者说,当时肖亚庆“面色难看”,“精神状态不佳”。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以吉姆·棱的辞职结束了董事会的分歧。巧合的是同期,中铝也传出肖亚庆即将离职的消息。
两个月后,2009年2月12日,这桩中铝注资力拓的交易大案水落石出。中铝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其中123亿美元将用于参股力拓9个铁矿石、铜、铝资产,72亿美元将用于认购力拓发行的可转换债券。
接近为中铝设计框架的投行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虽然是一桩商业注资,但是国家利益还是显而易见的,当时的要求是“怎么样达到最低限度要求”,其中包括占多少股份,哪些资产必须要拿到。“此时筹码在中铝的手中。”上述人士说。从初步交易协议可以看出,中铝参股的矿产都是优质的矿产。同时由于中铝和力拓成立销售合资公司,中铝也将获得在澳大利亚之外的一定的铁矿石销售权。
未曾想到,该交易一经公布就引发力拓股东以及澳大利亚“地震”。
堪培拉的疑虑
担忧首先来自澳大利亚政府。
在中铝注资力拓消息公布之后,中国五矿集团宣布收购OzMinerals,湖南华菱钢铁也宣布收购了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公司16.5%的股份。
这些接踵而至的收购案让澳大利亚官方、民间神经紧张——中国开始抄底了。
最近前往澳大利亚的一位矿业分析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以往的客户变为股东,当澳大利亚认为中国未向他们开放之时,澳大利亚就对中国的投资颇为敏感。
以中铝注案为例,PaulBartholomew称,当时澳大利亚有许多人担心,力拓正把它的一项重点资产永远地销售出去,他们还担心,中铝是一家国有企业,有可能会把Hamersley铁矿的权益转让给一家大型钢铁公司如宝钢。Hamersley铁矿是中铝参股的一个铁矿石矿区。
这种反对声在3月中旬达到高潮。3月16日,关于中铝注资案被审批机构延期90天的消息公布后,市场纷纷猜测澳大利亚官方的态度。第二天晚间,一则名为“让澳大利亚为澳大利亚人所有”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上,澳大利亚上议院反对党国家党领袖BarnabyJoyce直接反对中铝注资力拓。
同期,中国政府否决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的案件也被澳大利亚反对方拿来说话。媒体评论认为力拓此举甚至“准备将总部搬到中南海”。
在澳新银行(ANZ)首席经济学家SaulEslake看来,力拓董事会包括中铝那时已经认识到,他们将需要获得澳大利亚政府对交易计划的许可,而且它会产生大量的政治争议——这不仅因为中铝是一家国有企业,还因为皮尔巴拉(Pilbara)铁矿资产的规模和能够感觉到的“战略重要性”。然而,中铝或任何其他人都没有以更广泛的“中国投资者”的名义发声来应对这些反对活动。
SaulEslake至今记得,2001年,霍华德政府正是以“不利于国家利益”为由,没有批准壳牌石油公司收购伍德赛德(Woodside)的西北大陆架液化天然气资产。“那可是标称‘企业友好’、‘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事情发展的走向表明,即便有如此不确定性,中铝陆续得到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各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峰回路转
接近为中铝设计框架的投行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中铝做财务顾问的投行对此项目抱有很大的信心。即使在中铝股价大跌之时,还是对这宗交易持有乐观态度,除了中国高层和澳大利亚方面的接触之外,还“因为中铝的方法很对路,很国际化”。
至少在3月到4月之间,力拓股东们的反对声没有阻止住力拓和中铝合作的步伐。
3月底,力拓为了促成这桩姻缘,甚至悄悄制定了一份“B计划”,以此应对政府或者股东们的阻止计划。4月下旬,力拓新任董事长杜立石甚至满怀信心地说,根本不用谈及B计划。
所有人没有预料到的一点是市场回暖对这宗交易的影响。“当时中铝只是按照步骤,履行他们需要做的。”上述投行人士分析。
之所以有这种峰回路转,关键源于四个月时间里,大宗产品的价格已经回暖。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指出,未来铁矿石的价格有下降波动的趋势,但是总体上处于上扬趋势。
更要命的是,由此推高的力拓股价在5月份开始超出了当初中铝投资力拓的第一批可转换债券行权价45美元。
此时筹码就掌握在力拓的手中。接近为中铝设计框架的投行人士说,力拓抓住中铝的一点即“他们知道中铝一定要进,不会往后退”,所以有更大的谈判余地。
“做交易的时候不能有任何疏漏。”中铝核心谈判团队的一位人士意味深长地回忆道。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中铝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中铝方面就意识到,行情回暖、股价回升,都会影响力拓股东批准申请。
为了显示最大程度的诚意,中铝修改了一些交易条款,甚至准备降低入股比例。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指出,中铝“以最灵活、最务实的态度,希望就‘怎么调整’达到一个结果”。
这点甚至可以从6月5日中铝的公告中读出蛛丝马迹: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承认,他们对2月份宣布的交易方案条款做出适当的修改,以更好地反映市场变化及股东和有关监管方面的要求。
南方周末记者向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吕友清求证相关让步的细节,吕友清称这些过于细节化,未正面作答。
中铝身后事
其实,最让很多业内人士没有预料到的是必和必拓的回归。这种信号首先来自于澳大利亚方面,澳大利亚本地媒体首先向外透露,5月力拓的董事长已经密会必和必拓的董事长。不过力拓对此否认。至于双方究竟谈了什么,至今还是个谜。
6月4日,力拓在网站上发布声明,称力拓已经注意到媒体的诸多猜测,目前力拓“正在寻求一系列选择”,目的是“最大化股东价值和改良集团资金结构”。
第二天,力拓发出公告,表示和必和必拓的合作,源于双方业务有吻合,且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澳大利亚官方媒体称,早在力拓公布新的合作伙伴之前,中铝已经获悉相关事宜。
同日,中铝方面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参与中铝谈判的人士说,当时为了这份公司通告,公司高层可谓字斟句酌,特别谨慎。
在力拓中铝公告发布之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会见了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这被外界解读为安抚中国的一种姿态——因为澳大利亚还是需要中国的投资。
前往澳大利亚考察的一位矿业分析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很多人说这桩交易最终栽倒在商业问题上,其实细看澳方的反应,有很多蹊跷之处。
他分析认为,必和必拓的回归,其实一定程度上解救了澳大利亚政府。此前澳大利亚政府在中铝问题上游移不定。“不想得罪中国这个大客户,同时又为难如何处理,结果力拓用商业的办法解决了政府的难题。”
另外,上述考察澳大利亚的分析师也注意到,中铝力拓谈判期间,铁矿石定价谈判一拖再拖,甚至与中铝力拓谈判过程有着惊人一致的轨迹。
显然,澳大利亚官方表态之后,故事还远未结束。
南方周末记者获悉,6月9日下午,中铝开会研究下一步的相关事宜。其实摆在中铝面前的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是否参与配股?中铝下一步该怎么办?
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吕友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铝关注自己的利益,“一定要从我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至于是否会参加配股,吕友清则表示,将适当评估,到时做出正确选择。“所有对我们利益有利的事我们要争取,不利的要维护。”吕友清强硬地表示。
链接:中铝案反思
我想它可能有助于中国企业今后转而进行规模较小和“战略性”较低(从澳大利亚政府和澳大利亚人民的角度来看)的 投资,并设法证明中国政府拥有企业并不意味着企业在政治上的考虑将超过商业的,而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可以并将成为澳大利亚方面“良好的企业公民”。我想 起邓小平的一句话,应该“摸着石头过河”(而不是试图一步跨过)。或许这一建议也适用于外国投资。
——澳大利亚澳新银行(ANZ)首席经济学家SaulEslake
规 模较小的铁矿生产商如FMG集团,就非常依赖于中国的投资——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它们无法实现其产能目标。另一些企业,如MtGibson,如果没有首 钢的支持,可能已经倒下。对中国的投资,澳大利亚不得不在政治上敏感,但它也需要这种投资。如果中国想拥有较大的铁矿石公司如力拓、必和必拓的股份,那将 永远不是一个收购问题那么简单,对于较小的企业被外国投资拥有,公众不会太关心。——SBB中国分析师PaulBartholom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