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吸收合并” 东航、上航重组敲定
本报记者 杨瑞法 上海报道
酝酿达数年之久的东方航空公司(600115.SH)与上海航空公司(600591.SH)的资产重组,终于步入实质性阶段。
2009年6月8日上午,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6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前来上海,与上海市政府的高层商讨并敲定:东航与上航的重组开始启动。
6月8日,东航和上航停牌,当天下午6时45分,这一消息得到官方证实。
东航通过短信向媒体发出通告:“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公司正在筹划与公司相关的重大重组事宜和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的计划安排”,“公司股票自2009年6月8日起停牌。”
重组进行时
事实上,6月5日傍晚,“东航与上航的股票将从星期一(6月8日)开始停牌”的消息,便开始在上海迅速流传。
当晚,有东航人士告诉记者。“公司董秘室正在拟订下周一的停牌公告。”与此同时,从另一渠道传来消息:上海市有关部门的领导正在与上航的管理层开会,通报上航与东航实施重组的决定。
6月8日,星期一,上海证交所发布“特别提示”:ST东航和*ST上航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全天停牌。此前的5月27日,上航刚刚发布“两周内不进行重大资产重组(除定向增发)”的公告。
但上航和东航重组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种种迹象表明,东航与上航的重组,现正按照预定计划全力推进。“今年必须完成重组,明年世博会前必须完成两个公司的整合和磨合,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东航管理层一位人士说。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东航掌门人刘绍勇可谓分秒必争:5月31日下午5点半,他参加了东航与云南省政府的合资签字仪式,当晚便返回了上海;6月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航协第65届年会上,刘绍勇第三次当选为国际航协理事会理事,但他却缺席了会议。
东航收购上航,才是刘绍勇目前的头等大事。
2008年,东航在上海航空市场的占有率仅38%,上航的市场占有率约18%。重组后,新东航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56%。而且由于两个公司整合后的协同效应,这个比例有望继续提升。并且,由于东航减少了一个同城竞争对手,它能腾出手来,向上海以外的市场拓展。
路径猜想
本报记者多方采访获知,重组的基本方向为“吸收合并”。
即,由东航全部吸收上航的资产和负债,上航法人地位将被取消,上航的股东可以选择继续持有东航的股票,或行使“现金选择权”。
“具体方案还要讨论,是换股还是现金收购,现在没有最后确定。”一位接近上航大股东的知情者说,“上海方面要求,1股上航至少换1.3股东航,但国务院国资委还没答应。”
但不管是对目前的东航,还是重组上航后的新东航,外界始终有一个疑问:刘绍勇如何摆脱东航严重资不抵债的窘境?东航6月8日的通告亦提到,其正筹划“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
3种选择显而易见:政府注资、增发融资和引进战略投资者。
如今,国家已给东航集团注资90亿元,其中70亿元已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进入东航股份。国家是否会继续向东航注资?有消息称,在东航吸收合并上航的一揽子计划中,“国家对东航进行巨额注资”,也是可能之一。
除此之外,东航的另一个选择便是“引进战略投资者”。
各种消息来源显示,东航与上航重组后,东航与新加坡航空有可能再续前缘。此前,多位东航高层对记者表示,如果“东新恋”没有夭折,东航也许不会陷入现在的困境。据他们透露,上海市的高层当初对“东新恋”也持支持态度。“东新恋搁浅后,上海市主要领导在某场合还曾关切地问起此事。”
如今,“与新加坡航空公司重组”仍被东航一些员工视为摆脱目前困境的良策。“如果2007年东航与新加坡航空的婚姻成真,东航股份就可募集资金113亿港元,摆脱资金困境。”
也许不是巧合,5月31日,在东航与云南省政府合资仪式签署后,刘绍勇主动告诉记者:“东航还将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运作。”而在场的记者普遍认为,刘绍勇所指就是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据东航内部人士透露,6月4日,刘绍勇去过一次新加坡。这也给了外界更大的遐想空间。
但有东航员工认为,刘绍勇绝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新加坡航空和淡马锡去年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现在,他们可能拿不出那么多钱。东航将会货比三家。”
“国家战略”
虽然有人质疑东航和上航的重组是“弱弱联合”,但不止一位上海航空业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东航与上航的重组是一项国家战略”。
近几年来,不仅东航满腔热情地希望与上航合二为一,上海市政府也计划将东航和上航打造成一艘超级航母。早在2006年9月2日,本报就曾独家报道:“上海市高层已向中央提出,希望将东航划归地方。上海想用上海医药换东方航空。”
上海有自己的战略考虑。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国际经济、航运、金融、贸易中心)的大目标既定,其中又要求,今后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要加快发展。而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正是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容之一。
而东航高层也不止一次表示,东航与上海市政府的目标一致——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国际航空枢纽港。
2008年12月,伴随着上海建设“两个中心”脚步的加快以及东航领导班子的变更,东航与上航的重组,开始提上国务院国资委和上海市高层的议事日程。与此同时,两个公司的重组方案也悄然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传得沸沸扬扬的东航回归上海,改为,东航仍保持央企地位,由东航收购上航。
当时,一个重要的细节是: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的领导班子——7个市委常委和两位副市长(其中一个就是分管上海市国资委的艾宝俊),曾与东航集团总裁刘绍勇、东航股份总裁马须伦及东航集团党组书记李军一起座谈。
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在这次新年前的聚会中,上海市高层明确表示,希望东航在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并支持东航收购上航。
2009年2月下旬,国务院国资委的领导为此专程来到上海,与上海市国资委商定:东航与上航的重组3月份启动。
虽然直到2009年6月,东航与上航的重组才正式拉开序幕,但未来的大戏必将精彩纷呈。
周赤去留?
在东航与上航的重组过程中,有一个人物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上航董事长周赤。在两家公司重组启动的消息传出后,周赤的去留,再次吸引了人们眼球。
一位知情者告诉记者:“周赤可能会调离上航,另有任用。”但另一种说法则是,“周赤将出任新东航的总经理”。
资料显示,1995年,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周赤调任上航总经理时,这个已经10岁的地方航空公司仅有8架波音系列客机,运营航线30余条,在中国三大航空公司眼里,上航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儿科”。但截至2008年底,上航集团的机队规模扩充到了66架,上航开辟的国内、国际(地区)航线已达150多条,通航7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以国内干线为主、支线为辅、拥有多条国际航线、与星空联盟网络相连接的枢纽化航线网络。
并且,从1995年到2006年的11年间,上航保持了连续11年盈利的记录,上航也因此成为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及新加坡等外国航空公司觊觎的对象。
“周董对上航的发展功不可没。”本报记者采访时,许多上航员工及上海航空业内人士如此评价今年57岁、执掌上航已14个年头的周赤。
然而,近几年,上航的脚步却有些停滞。6年前,上航与海南航空在规模上虽难分伯仲,但经营业绩却优于海航;但仅短短几年工夫,资金状况备受人们质疑的海航集团已有飞机204架,发展成为一个在航空、机场、旅游、商业、酒店、海运等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公司。上航甚至已不敌原来的小兄弟深圳航空——后者现拥有飞机超过100架,已成为中国第五大航空公司。
近两年,上航的业绩已快速滑坡。2007年,当三大航空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时,上航却首次出现了亏损。2008年,其更是巨亏12.5亿元,被戴上了*ST的帽子。但周赤一直在试图带领上航走出困境,2009年上半年,上航已出现了扭亏的曙光。
而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多年来,周赤始终不赞成上航与东航重组。与外界的传说相反,周赤执掌的上航也无意与国航联姻。
2007年国庆节前夕,周赤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明确表示:“国航是以北京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为己任,上航是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为职责,两者的战略利益有差异。”
在那次采访中,周赤一再向本报记者强调:“上航将坚定地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航没有被迫重组的可能性。”直至2009年5月初,周赤还向媒体表示:“东航和上航的重组近期不会启动。”
殊料,仅仅过了一个月,周赤就被告知,东航与上航开始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