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铝失利警示国企海外并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 11:26  经济参考报

    专家认为应从多方面提高企业“走出去”能力

  本报讯 (记者 杨烨) “国企主导的投资总是不太顺利。”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尽管目前是走出去的好时机,但欧美国家对中国收购的警惕也在不断加深。” 

  面对中铝海外并购失利,业内专家认为,中铝的失败已经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敲响警钟。面对其他国家对中国、特别是国企投资苛刻限制这一“潜规则”,国企亟待在战略和战术等方面进行提高。 

  “中国在海外并购方面明显缺乏经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认为,包括联想、TCL、海尔、中海油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巨头都没有特别好的成功案例。联想收购IMB一直被国人看好,但实际情况很糟糕,目前已经亏损了几亿美元。 

  周春生称,目前企业面临国际经验不足、风险评估不足等诸多问题,政府总体规划、指导企业控制风险、跨国并购人才等多方面都远远不够。 

  “因为国企的特殊性,一个投资往往被其他国家当作是政府行为。”李稻葵告诉记者,“这也是国企海外投资困难加剧的重要原因。”他告诉记者,这也表明我们企业在进行海外项目时,应该更加强调其商业性而非战略意义。 

  从现阶段看,李稻葵表示,可以通过与一些投资银行、民营企业等合作,形成投资基金或新的企业来进行海外投资,避免单一企业进行大宗并购活动。此外,中国企业在并购中还要增强全方位的运作,除了交易过程本身,还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交易关联方股东的游说,此外,还要加强当地舆论方面的引导。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中国企业在短期内扎堆涌向澳大利亚,过分引人注目,加大了我方的政治性风险,必须以此为戒,加强协调。“特别是某些企业的海外投资真实动机可能并不是旨在提高效率的协同效应,而是在股市上制造题材,对此我们尤须关注。”梅新育告诉记者。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崇大海则认为,中国企业在进行并购中还要注重时间效率。因为多数情况下,与中国企业“合作”这一消息都会对相应外方公司产生利好,当其公司股价回升、投资者信心恢复后,中国企业将丧失原有的优势,失败可能性也更大。“中铝在交易中错失了最佳时机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旦有机会就应该迅速出击,不要因为等待错失良机。”崇大海表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