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鑫钢铁遭遇国进民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11:51  南方周末

  记者 张华 发自山西太原 运城

  “我们从未与首钢接触过,与太钢确实在接触,但具体情况也并非外界所言那样。”

  “太钢通过并购,几年后规模占山西省七成,海鑫为什么不能以同样手法,争食剩下的三成份额呢?”

  28岁的“山西首富”李兆会正遭遇执掌山西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海鑫集团七年来最大的危机之中。

  今年4月底,坊间开始传出海鑫可能被国有钢企并购的消息。在随后的一个月中,这一消息戏剧性地演绎出不同版本,先是“首钢洽购”,不久又是“太钢(太原钢铁)抛出绣球”,扑朔迷离,让海鑫的合作伙伴们一时摸不着头脑。

  几乎从不与媒体打交道的39岁的海鑫集团总裁李文杰哭笑不得。“我们从未与首钢接触过,与太钢确实在接触,但具体情况也并非外界所言那样。”5月27日,李文杰在海鑫集团总裁办对南方周末记者称。

  他的背后,是一只展翅的雄鹰工艺品。门侧的墙上是他的三哥、海鑫创始人李海仓的大幅画像。

  “首钢洽购海鑫”传闻发生之前,正是首钢收购山西长治钢铁(长钢)进入尾声,产能近400万吨的长钢成为首钢的全资子公司。

  长钢起死回生,首钢则在煤炭大省山西攻下一城,可谓各得其所。而首钢在山西的“志向”更为高远——今年“两会”期间,首钢董事长朱继民就透露,首钢已与山西建立了包括钢铁、电力等多方面的战略合作;这成为“首钢洽购海鑫”传闻出炉的发端。

  真正向海鑫抛出绣球的是太钢。它出手时底气十足,其第一张牌是,单从规模上看,太钢的产能为1000万吨钢,而海鑫为600万吨,太钢的营业收入为1000亿元人民币,是海鑫的近十倍。

  第二张牌则是山西省政府的强力支持。今年4月中旬,《山西省冶金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简称《规划》)获山西省政府通过,太钢成为最大的宠儿——两年内,太钢将通过重组省内钢企,使产能翻一番至2000万吨,6年内达到3000万吨,占全省钢铁业产能比例提高至七成。

  这一事件的背景是钢铁业的全线亏损。《规划》的执笔人、山西钢铁行业协会秘书长祝峰亮2009年春节后到山西长治调研,发现长钢、长信等当地四家钢企,两家停产,另两家处于半停产状态。

  “而四家企业在银行的信贷总额接近180亿元!”祝峰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股神”巴菲特曾说,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最近两年我国各省市掀起的钢铁业重组兼并大潮(包括跨地区重组),同样犹如滚雪球,尽管雪没那么湿,坡没那么长,但在行政力量的助推下,雪球往往很快也能变大。

  山西的邻居河北省及山东省,分别于去年6月和3月组建钢铁航母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去年产能均超3000万吨,气势恢弘。

  山西并不示弱,加大马力“武装”省属巨头企业太钢。比如最近两个月内,先是太钢于4月获准发行金额为35亿元的中期票据;后有5月15日,太钢与山西焦煤集团联合组建山西煤钢联公司,尽管是后者控股(60%),但对太钢来说,投资上游焦煤资源,无疑为其将来降低成本、快速并购打了个头阵。

  太钢董事长李晓波面对记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心情;山西煤钢联公司董事长刘生瑞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也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津津乐道。

  省级“钢铁航母”恢弘的背后,并非没有黯淡的一面。譬如整合之困,特别是当国有钢企与民营钢铁对峙时的化解策略,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2008年11月山东钢铁(山钢)与山东最大的民营钢企日照钢铁(日钢)短兵相接,一时两败俱伤,直到今天这一并购都没收场。

  作为重组潮中的后来者,山西尽管可以从兄弟省市身上吸取所谓的经验和教训,但似乎同样绕不开这一宿命。

  “太钢不太可能吃掉海鑫,”闻喜县副县长曹秦峰说,“太钢通过并购,几年后规模占山西省七成,海鑫为什么不能以同样手法,争食剩下的三成份额呢?”太钢要想吃下海鑫,显然不会那么容易。

  “海鑫的目标是3年内营收达到300亿元!”李文杰说。在接受采访当天的下午和晚上,他向南方周末多次提及这一目标,话语之间豪气百倍,似乎已将太钢抛到了九霄云外。而海鑫的网站上对企业愿景的描述则是“实现百年海鑫”。

  李文杰今年以来经常召集在企业管理层任职的家族成员共商危机应对之策,他打算 6月全面复产,不过难度显然非同小可,“我会尽最大努力”。李文杰说。

  南方周末记者在闻喜采访过程中,接触到李兆会的妹妹和其他李氏家族成员,他们无一不在忙碌于打理手下的业务,丝毫不认为海鑫会在目前的困境中陷得更深。

  而海鑫的真正掌门人——李兆会看起来似乎与这一切“绝缘”。最近几年,他呆在闻喜的时间非常少,而是穿梭于上海、北京、香港等地。

  在A股市场最为火爆的2007年上半年,李兆会抛售近1亿股民生银行,套现逾10亿元;下半年又先后吃下银华基金 21%的股权、山西证券3.84%的股权。这一年中,他更是在二级市场买卖过中国铝业鲁能泰山益民商业华电国际兴业银行等多只股票,手法十分凌厉。

  南方周末记者在调查过程中获悉,2007年海鑫在资本市场的收益达20亿元,即使在市场惨烈的2008年,其收益亦逾10亿元。

  “李兆会的兴趣早已不在钢铁业。”太原市一位钢铁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更有人拿李兆会与生前被誉为“山西钢铁大王”的他的父亲李海仓作对比,称其只是位“资本家”,这一称谓的另一反向论据是,李海仓生前将海鑫产品瞄向高端定位,而如今的海鑫,产值虽然翻了番,而产品定位并不明朗。

  闻喜县政府一位多次接触李兆会的官员对此不以为然。他眼中的李兆会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年轻人”,言外之意是,浸淫金融业并不意味着李兆会冷落钢铁业,而只能说是分工或是发展思路的不同。

  七年当中,李兆会与李海仓生前最大的不同,则是在政商关系处理上风格的二致。李海仓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的创业者,在政经语境不明朗的年代,经历过从求村长到求镇长,再到求县长与求市长、求省长等不同阶段的艰辛,于是练就了一副八面玲珑的谦卑脾性,左右逢源却从不越界。而他的突然去世,不可避免地割裂了李氏家族的人脉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在山西这样一个非常注重人情世故的北方能源大省,李兆会很少主动维护与政府间的关系。“如今的李氏家族企业的主要掌管者(李兆会、李文杰、李兆霞)都是海归派,他们想法较新且敢想敢干,但有时缺乏一份必要的虚心。”祝峰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当李兆会前些年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顺风车时,“不虚心”成为一把利剑,使之在产业和资本市场上斩获良多,而当如今经济危局之下海鑫不可避免同落泥潭,又面临被太钢并购的可能时,他的“不虚心”似乎成为了“狂妄”的代名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