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管理咨询业巨头毕博债务缠身陷入破产绝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 01:48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鄢建彪 发自上海

  历经近三个月的重组清算后,世界管理咨询业巨头毕博咨询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毕博”)最终还是走向破产的境地。

  5月16日,德勤中国区CEO卢伯卿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德勤确实已经收购了毕博在美国的公共服务咨询业务”,这部分业务主要涉及毕博的政府项目,在业内人士看来,这部分业务为毕博仅存的最优质资产。

  德勤负责企业管理咨询的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解释,“从这周(5月11日—5月17日)开始,毕博在美国4000多名员工已成为德勤全球的正式员工了,上周我们刚刚完成人员合同、财务等等的过渡”。

  另一参与毕博破产重组的竞购方为普华永道(PWC),其将毕博在北美商业咨询的部分业务收入囊中。普华永道公关部经理张晓帆告诉记者,其收购的商业咨询包含了金融服务业务。

  债务缠身引发破产

  毕博的前身是毕马威咨询,于2001年独立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之后转至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2002年,毕博与原安达信咨询完成业务合并,成为中国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7年后,毕博重蹈安达信的覆辙。当指责安达信CEO约瑟夫·贝拉尔迪诺缺乏商业道德的声音犹在回响时,今日的艾德·哈巴赫也在等待审判。

  毕博债务量的激增始自2004年,当时毕博在纯收益为负的情况下仍大量借债,以期迅速抢占市场,此后这种靠借债来维持业务平衡的手法,被一再沿用下来,不断叠加的短期债务通过长期债务来偿还。而在当时,这种隐形的资本运作手法被视为合理。

  追踪毕博陨落原因,无不显示金融危机下破产公司的通行轨迹。

  事实上,在市场紧缺国际性咨询公司提供战略咨询服务的情况下,毕博借债显得相当容易,出自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毕马威咨询部门的身份,使其在信誉上得到了保证。2008年之前, 华尔街数量众多的金融机构成为其忠实的贷款人,一家公司具备稳定的优质客户、大量的政府订单以及拥有债转股的选择权,这对所有经济泡沫期的投资人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可当金融危机爆发后,之前看似坚固的纽带变得异常脆弱。

  2008年,毕博的股价一泻千里,从当初每股100多美元暴跌至仅有几美元。同时,一份毕博在2005年4月签订的借债合约即将到期,显然此时投资人不会同意以股权兑换债务,对毕博来说,只能按期还款。持续的业务量下降、现金流紧张及无法借债的状况最终逼迫毕博走向了破产重组。

  2009年2月18日,毕博宣布,该公司已按照美国《破产保护法》第十一章条款向纽约南区法庭提出了破产保护申请,并将进行债务重组。公告称,截至2008年9月30日,毕博公司总资产为17.6亿美元,而总债务却达22.3亿美元。

  毕博中国身处绝境

  2月底,毕博首席执行官艾德·哈巴赫表示,公司在重组的同时仍将保持正常运营,现在看来,这只是其一厢情愿的想法。毫无疑问,这家在中国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毕博,正在失去其拥有的一切。

  2001年,毕博进入中国市场,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北京、大连设有分部,目前在中国主要有咨询业务和全球各地项目实施的技术研发中心,两者以两家公司的形式相对独立运作。

  2008年11月,一些试图加入毕博大连全球研发中心的求职者发现,毕博在几大网络招聘网站的招聘页面已被关闭,随后又传出毕博位于大连的研发中心正在裁员。

  “目前毕博大连的办公室已不再续租了,员工被通知在家办公,有项目的团队依旧继续工作,其他的可能已被解雇。”毕博上海研发中心中层员工沈良告诉记者。

  事实上,毕博全球各个区域业务正被逐步分食,毕博中国的命运也正变得可以想象,毕博上海员工徐斌(化名)告诉记者,在今年3月份,毕博上海员工收到美国总部的一封邮件,邮件主要内容为,目前毕博中国与普华永道基本达成收购协议,具体事宜仍在办理中。在徐斌看来,如果没有出价更高者出现,在接下来不长的时间里,他们都将成为普华永道中国员工。

  当记者就上述情况致电毕博金融服务董事总经理丁嵘峰时,他表示“目前不方便作出回应”,而普华永道中国张晓帆也告诉记者,“目前没有收到总部关于这方面的消息”。

  徐斌认为,若普华永道收购了毕博,对于毕博中国的上海员工来说是幸运的事。“毕博全球只有17000名员工,而PWC有十几万员工,无论如何,PWC的实力都强很多,所以对于目前留下来的员工来说,可担心的东西还是比较少。”但毕博大连中心很可能会从此关闭。

  部分公司难逃关闭命运

  虽然当初申请破产保护的仅限于美国本部,但毕博在全球的其他分公司也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

  毕博全球网站显示,毕博目前在全球有30多家分公司,除了北美和亚洲以外,在欧洲和南美也有分部,当美国总部被分拆出售后,其他的分公司也处于十字路口。

  除了已几近敲定中国分公司被收购的协议之外,毕博在其他国家的安置办法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德勤主管合伙人施能自对记者说,“除了毕博美国业务以外,我们也和其他地区在接触,但在没有签订合同时,我们不方便多作解释”。

  业内人士分析,按毕博目前的状况,其品牌难以保留,而毕博在全球的各分部在出售无望后,将最终难逃被关闭的命运。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