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雅戈尔:不能承受的资本之重(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 05:36  《当代经理人》

  貌似繁荣、房价“天天向上”的背景下,雅戈尔也在宁波、苏州、杭州相继加冕地王。2007年初,雅戈尔在宁波买下华辰北9号地块,楼面价超出出让底价近4000元,甚至高于周边现有楼盘的价格,每亩地价近700万元。 2007年7月,雅戈尔再一次成了“地王”。在杭州以高出起拍价8亿元、楼面价15719元/平方米的价格创下了杭州土地拍卖的天价。2008年2月,雅戈尔以97972.28万元的价格竞得宁波北郊路以西地块,以楼面地价13102元/平方米获得宁波新“地王”称号。

  而在股权投资方面,最大的手笔当属35.88亿元持股海通证券,成本价为每股17元左右。

  根据雅戈尔2008年中期财务报表,投资收益占其总利润的54%(2007年为70%),纺织服装为19%,房地产为27%。

  雅戈尔在资本市场上穿上了最大号的加肥外衣,只是身体的骨架依然瘦小,虽然股权投资和房产为其注入了最快的增肥因子,遗憾的是增肥的更多是脂肪而非肌肉。

  不能承受的资本之重

  “金融投资市场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加之本身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房地产市场又受政策影响太大,所以其中的风险控制远不是李如成能像做服装一样那么驾轻就熟的。”浙江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当代经理人》。

  任何被视为奇迹的事物,往往都很难持续,因为他来自一个超越了常规的历程。2008年初,美国《商业周刊》公开点名表示了对雅戈尔脱离主业发展的质疑,并用略带嘲讽的口吻表示:“近来,除股票投资业务外,该公司的其他业务都已变得无足轻重。”不幸的是,雅戈尔终于没能承载住如此巨量的资本,当2008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开始了又一次过山车时,雅戈尔这个曾经的资本巨人也急速萎缩,曾被李如成搭建为纺织服装为主、股权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搭档的三驾马车,两翼同时折断。

  在1月份的股东大会上,李如成公开承认雅戈尔2008年投资出现失误,其中在海通证券身上损失了1个多亿。或许,情况远比李如成所说的要严重得多,从雅戈尔的动作中便能窥一二。2008年12月3日,雅戈尔发布公告,宣布聘请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雅戈尔提供专业化投资咨询服务。凯石投资成立于2008年10月,法人代表正是李如成,其管理团队由陈继武(原富国基金的副总裁)、李文忠(基金经理)等一批业内人士构成,而其实际的负责人是李如成的女儿李寒穷。《当代经理人》在上海采访时得知,凯石投资新办公地点也在前几个月搬到了陆家嘴的花旗大厦,将实际负责雅戈尔百亿股权投资项目的打理。一位证券人士对《当代经理人》指出:“不排除这起关联交易会为未来股权投资业务的损失进行转移的可能。”

  而其最大的一笔海通证券的投资,在后来派发增持后,已经由一亿股变成了两亿股,持股成本也变为17.89元,截止3月20日海通证券收盘价为12.73元,雅戈尔此项浮亏已达10.32亿元。加上房地产市场套牢了大量资金,据了解雅戈尔之前拿下的多块地段都处于未开发状态,房市短期内又难以看到上涨的空间,资金压力恐怕不小,要不然,雅戈尔也不会在股市如此不景气的时候,不断地抛售手中目前最佳的资产中信证券,以回笼资金。不久前,雅戈尔又宣布发行20亿公司债券。从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雅戈尔账面货币资产为16.849亿元,年初余额为24.928亿元。而其短期借款高达74.373亿元,去年初,这一数字仅为59.051亿元。资产负债率也呈上升趋势,2007年其资产负债率为53.11%,而2008年三季度,已增至62.7%。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这些都证明了雅戈尔的资金压力。

  实业家无法逾越的坎?

  “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这曾经是很多商人或者企业家的共同想法,不少研究者也认为这将是中国实业家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很多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嘛,国外也是如此。”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对《当代经理人》表示,“李如成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很多做实业的也都在进行实业+投资形式的做法,比如联想和万向。”

  没有人怀疑李如成的智慧,正如一位长期跟踪雅戈尔的咨询人士表示,“李如成在做这些投资时,一定是综合考量了各方面的因素后做出的,以他的性格是善于听人言,但却慎重接受人言的。只是好的运气并没有永远站在他那边。”

  郎咸平不止一次地表示,中国的股市和房市充斥着不良的泡沫,而对中国经济最大的威胁是实业环境的恶化。正是这种恶化导致实业家纷纷投身股市和房市。“来钱这么容易,而做制造业又那么辛苦,利润微薄,谁又不去做呢?”上述咨询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又回归到了多元化的问题。”

  如今的金融危机下,多元化的优势再一次被证实,而对于李如成所期望的三驾马车的架构,本应在这场危机上显现出多元化的成效,然而,事与愿违,如此的多元化却成为如今雅戈尔的最大拖累。“多元化本身没有什么对与不对的探讨,关键在于如何做。”雅戈尔选择了这几年中国最火的股权投资和房地产市场,2007年财报中显示,雅戈尔的股权投资已经占到利润总额70%,2008年中期财报显示,股权投资收益占到利润总额的54%。但按照国际的一般惯例,为了分散金融投资领域的高风险和太多的不确定因素,都努力将金融投资比例压缩,以多元化最成功的GE为例,其将每年的金融收益比例总是保持在40%以下。

  世界五百强、与GE一样在多元化道路上很成功的伊顿公司亚太区总裁马凯捷告诉《当代经理人》,“多元化不仅是业务的多元,还包括业务分布区域的多元化,另外还要有根据不同业务在经济周期的不同影响时间所确立的投资多元化。”跨国公司上百年所摸索出的成熟经验当然不是中国企业三十来年就能领悟到的,“让中国企业家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几百年走过的路,确实太难为中国的企业家了。”李如成曾如此对外界表示。

  “是该重新思考雅戈尔的多元化方式了。”一位风投人士对《当代经理人》表示,“雅戈尔企业质量很好,但如此的多元化似乎离主业有些远了。”李如成也在用实质性的动作回应人们的质疑,2008年1月,雅戈尔集团并购了美国服装巨头KELLWOOD公司(简称KWD)旗下男装企业新马和SMART,这是一笔1.2亿美元的收购交易,也是中国服装业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案。KWD公司在斯里兰卡、菲律宾及中国内地和香港拥有14家生产基地,而最让雅戈尔心仪的是其设计能力与其拥有的美国数十家百货公司在内的销售网络和强大的物流系统。对于急于打开国际高端市场大门的雅戈尔来说,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一个企业的投资可以凭幸运或者偶然性,但主业的重振一定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不能有侥幸的心理。”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其对雅戈尔要振兴主业做法的看法。的确,李如成曾承认,相对于同为新兴经济体的印度,“中国的企业家对于西方的交流和理解太少了,很少了解西方的法律和经营情况。”他的担忧恐怕也将是人们对雅戈尔整合KWD能力的担忧。

  人们的担忧或许不仅如此,至少资本市场还会有着更深的考虑。如今,雅戈尔的架构依然是投资与实业并行属于同一个集团、同一个上市公司,“这种架构不利于资本市场对它进行准确定位与估值,对投资者权益、对公司融资开展业务都有制约。”上述投行人士表示。雅戈尔对金融投资业务的分拆恐怕势在必行,去年中期曾经传出雅戈尔也要分拆房地产业务,为房产搭建新的融资平台,不过至今未见成行,《当代经理人》对此向雅戈尔求证时亦未得到正面回应。

  李如成曾经表示,自己到60岁就退休,也就是2011年,而如今雅戈尔也从1979年的知青们工作的作坊式的青春服装厂走到了而立之年。李如成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至少在过去的三年里人们已经将雅戈尔等同于一个实业家的神话。然而,“任何被视为奇迹的事物,往往都很难持续,因为他来自一个超越了常规的历程,身处其中的人们,因此而获得巨大利益的人们,每每不可能摆脱那些让他们终身难忘的际遇,他们相信那就是命运,他们总希望每次都能红运高照,每次都能侥幸胜出,最后,所有的光荣往往枯萎在自己的光环中。”

  李如成在坐拥200多亿账面财富时曾说,希望能为接班人留下这200亿的财富,因为它不会成为后人的负担,相反会成为打开实业这扇门的钥匙。然而,如今,这把钥匙恐怕已经不能解锁反倒成了负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中国——“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现在对于李如成来说,雅戈尔也到了大河的中央,也到了选择彼岸的到达位置的时候,不知道此时李如成的脑海中是否会想起松下幸之助的那句经典名言:“能拯救这条大船的,惟有你!”

  文/于 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