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1日15:25 新金融观察

  国产汽车 海外建厂我骄傲

  如果说把汽车销往国外是“走出去”,那到海外去建厂、收购就应该算得上“跑起来”。对国内汽车品牌而言,没有“跑了”一说,只有“跑起来”一说。

  新金融记者 张沙莎 刘畅

  建厂与收购

  相比出口散件并在当地组装,大手笔投资的自主建厂显然更有“诚意”。

  最近这几年,以奇瑞、比亚迪、力帆等车企为代表的海外改扩建工厂脚步,一刻都没能停下。其中,力帆算得上享受到海外建厂红利的典型。对这个在国内市场挤不进主流阵营的品牌来说,海外市场帮了大忙。

  力帆的“走出去”始于2007年,首站选在了俄罗斯。如今,力帆在俄罗斯、乌拉圭、伊朗、伊拉克、埃塞俄比亚等国均设有工厂。

  如今,力帆长期占据自主品牌出口排行榜的前三名之列,在部分区域市场甚至占据了自主品牌汽车出口80%以上的份额。其中,在俄罗斯这个被自主品牌曾经最为看重的海外市场,力帆已是连续5年出口量居自主品牌之首。

  尝到甜头的力帆还在继续加码。之前,力帆投资20亿元打造的全资整车厂在俄罗斯奠基建立,预计将于2017年竣工,初期年产汽车6万辆。显然力帆是想把俄罗斯市场牢牢吃定。

  除了自主建厂,另一个实现自主品牌海外快跑的途径便是直接收购。

  据德勤发布的《2016中国汽车行业对外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13—2015年,自主品牌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共完成海外并购交易60宗,涉及金额177亿美元。无论从交易数量还是从整体规模哪个层面来看,都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收购主力,占交易总量的七成以上。而且,质量也多为上乘。

  比如,全球第二的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全球第二大的天窗企业荷兰英纳法、全球第五大也是意大利最大的轮胎制造商倍耐力、欧洲最大的轮毂电机公司荷兰e-Traction、世界一流的汽车密封和防震产品供应商美国瀚德汽车、全球领先的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业务……统统被中国企业拿下。

  消化与升级

  不过,会吃也要会消化,开局顺不代表全程皆顺。这一点,从奇瑞身上可以看到。即便是可以称作自主品牌国际化样本,但奇瑞还是在海外扩张进程中屡屡碰壁。

  作为布局海外市场最早的中国品牌,奇瑞海外整车工厂遍布泰国、伊朗、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共计拥有14个生产基地、5个海外子公司。

  截至2015年年底,奇瑞汽车累计出口量近120万辆,占中国乘用车累计出口量的38%,连续13年位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一。

  然而,无论是在俄罗斯市场还是在南美市场,奇瑞都遇到了销量增长难题。

  以奇瑞海外最大工厂落户地,也是南美第一大汽车市场巴西为例,光景好的时候,奇瑞在巴西的年销量可达2万—3万辆,而2016年上半年,奇瑞在该市场的销量只有1133辆。

  业内普遍认为,这主要是巴西汽车市场低迷所致。事实上,不仅巴西,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个海外市场都呈现出了低迷态势。

  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汽车出口量从2012年的105.6万辆下降到2015年的73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的预计,2016年我国出口量同比将再度下滑10%至64万辆。

  而市场销售乏力又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建厂的积极性。如早在2012年就喊出要在巴西建厂、按计划本该在2015年实现投产的江淮就推迟了计划。

  江淮汽车巴西市场负责人杨军曾明确表示:“巴西本土化生产的计划不会改变,但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计划缩小投资规模。”

  “自主品牌在国外遇到的问题,不管是销量下滑还是建厂遇阻,都说明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扩张一定是道路曲折的。而且,这些还都是明面上的问题,那些不显眼的问题不代表不存在,比如说发展局限在发展中国家、难在发达国家立足,产品竞争力、品牌形象仍处‘中下游’等。”一位本土汽车设计公司高管对新金融观察记者坦言,虽然自主品牌已经走出去、跑起来,但路还长得很,也还多的是磨炼。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