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06:17 中国新闻网

  《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预测,今年下半年至明年第二季度

  房价涨幅或呈回落趋势

  本报记者 陆娅楠 李心萍

  房价上涨城市持续增多,“地王”再次频现,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楼市将会怎样?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住房2016中期报告》。报告预测,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回升,今年下半年至2017年第二季度,房价涨幅或呈回落趋势,房地产投资增速将趋缓。

  2015年年中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回升周期,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从2015年6月份开始转正,房价总体水平逐步攀升,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也在2016年年初开始有了明显回升。特别是2016年以来,楼市总体快速升温,2016年上半年,商品房库存预计比2015年降低约0.5亿平方米,房地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为0.37个百分点;住房价格上升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主编倪鹏飞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回升主要是由于政策促进和市场预期变化所引起的。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总体稳妥,2014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市场回暖、投资回升,去库存成效明显。针对一线及个别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中央和有关地方政府及时出手,调整了部分调控措施,政策调整的时机、力度总体把握比较得当,个别城市的过热现象得到控制,正在趋向“软着陆”。

  报告预测,“少数城市热,多数城市冷”的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尹中立看来,深圳房价的变化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分化态势的集中体现:“市场分化不仅仅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这种不同层级城市之间的分化,而且表现为一线城市的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在之前历次的房价上涨过程中,涨幅都是居前而且差别很小,但是去年深圳的涨幅远远超过了北京、上海,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报告建议,政府房地产调控政策应立足确保住房市场短期内平稳回落,避免剧烈调整,确保住房市场长期可持续稳健发展。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应锁定五大目标:促进库存持续减少,确保房价平稳运行,力争投资实现中速增长,扭转供需空间错配,防范住房金融风险。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