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5日07:0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未来一年猪价

  料维持高位

  戴小河

  ■ 中证之声

  □本报记者 戴小河

  自去年6月以来涨势如虹的猪肉价格,进入6月后呈阴跌状态。目前,北方猪价有降有稳有调整,屠宰企业虽然有继续压价的动作,但是降幅已开始趋缓,不过屠宰企业提价意愿不强。在猪价采购有一定难度的地区,猪价涨跌互现,企业观望情绪较为浓厚,整体来看压价倾向依旧很大。

  猪价会不会就此步入下行通道?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农价处及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公司了解到,猪肉价格在2017年底前维持高位的可能性较大。

  8月或再次上涨

  从国内各地毛猪价格走势来看,全国毛猪价格呈现弱跌态势,东北地区猪价相对比较坚挺。

  受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影响,预计8月份生猪出栏量将下降10%左右,6—8月份生猪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长江证券研究员陈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生猪价格高低由市场供需决定,目前市场上适重猪缺乏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5月之后还将迎来大猪断档期。

  陈佳最近对湖北、河南、河北、山东、辽宁以及福建6个省份的生猪市场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地区今年深受寒潮影响,仔猪疫情为近3年来最严重,平均死亡率达30%以上,这势必使得8月份生猪供应受到严重影响,预计猪价将继续攀升,高点突破24元/公斤的可能性较大。

  福建地区养殖大户戴月辉表示,目前市场上猪源紧缺,收猪更显困难;养殖户看好后市猪价,无仓促出售意向,屠宰企业无力压价。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多地计划加强6月份生猪价格监控,并采取措施投放储备肉,或可一定程度上起到保供应的作用,但对抑制猪价上涨难有成效。

  东证期货研究员杨洋认为,年内需求高峰在中秋节与春节前夕,历年来的行情显示,这两个节点之前生猪价格都会走高。

  全年维持高位

  正邦科技董事长程凡贵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6年生猪价格有望保持18元/公斤左右的均价。目前市场上猪肉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在供给紧张的情况下,猪价下行空间不大。

  业内人士分析称,综合来看,生猪价格今年有望保持高位的动力有三个方面。

  首先,前些年猪价在底部运行时,占市场总量约六成的中小养殖户已基本被清洗出市场。这批中间力量垮塌之后,短期内难以再站起来。

  其次,由于环保监管愈来愈严苛,不少猪舍被强制拆除。以浙江为例,全省约有一半猪舍被取缔。福建省内也有约三四成的猪舍被强拆。大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养殖户正退出养殖市场。由于环保投入较重,规模化养殖企业有优势。

  第三,此前市场上存在从国外走私冻肉的现象,后被清理逐渐消灭。这也造成猪肉供应量下滑。

  程凡贵表示,生猪价格历经2016年全年高位后,2017年或许会有小幅回调,但空间不会太大。2018年初或将步入新一轮下行周期。“规模化的养殖场建设需要一年时间,引进母猪产仔猪,再将仔猪养成商品猪,需要大约两年时间。生猪价格的拐点往往发生在母猪补栏数量激增的时候,现在国内母猪存栏量在3800万头左右,每头的价格约为1400元,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仍偏低,反映出养殖户补栏激情不高,但积极性已经在逐步攀升。没有母猪就没有仔猪,后续商品猪的供应量就上不去。”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