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6日08:05 北京商报

  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的变现难题

  今年全国城市轨道建设项目投资总规模达1.75万亿元,建设成本逐年上涨和财政运营补贴成本负担开始变得显眼。对此,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最新表态中称,鼓励地方政府和城市结合自身特点,研究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对项目还本付息、运营补贴的可行性,此表态也被认为含金量颇高,特别是对北京等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来说。只是,开发“变现”说起来容易,如何对接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是否招拍挂以及分成、盈利等模式都存空白等待填补。

  TOD是大趋势

  “为应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必要的,当然,随着征地拆迁费用、人工工资以及物价的上涨,地铁等轨道设施建设费用快速上涨,”赵辰昕坦言,“研究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对项目还本付息、运营补贴的可行性,可以更好地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用最经济的方式取得让市民满意的效果。”

  对于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变现”一事,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的说法太过笼统,因为目前铁路和地铁不是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必须分开分析。”事实上,以北京为例,铁总早已圈定新北京东站为综合开发站点,但地铁公司如何参与周边开发,引入“地铁+物业”模式,规定政策相对模糊。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看来,所有类型的轨道交通沿线开发,其实核心就是TOD模式,这也是行业大趋势。所谓TOD,就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其中公共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站点为中心,按一定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

  引力持续增强

  单菁菁进一步解释,“如果光发展轨道交通,确实成本较高,且票价无法支撑全部维护运营成本。但毫无疑问,随着轨道交通的修建,会推动周边土地价值上升,也因聚集了人气而更适于发展商业、产业。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轨道交通运营公司能够参与或与民资共同投资周边项目,不仅有助于自身减负,也可吸引更多民资进入”。

  在铁路方面,为了给市场化运作的铁总减负,国家在2014年开始推出铁路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政策。随后,铁总也数次公开表态,要发力这一领域,到目前为止,包括山东济青高铁和新北京东站已经确定要进行土地综合开发。

  其中,地处通州的新北京东站如何开发格外受到关注。这一站点除了关乎北京市副中心的规划外,京唐、京滨城际铁路也将从该站出发,联通京津冀三地,拥有巨大的开发价值。不过,针对开发计划,铁总并未对外发布,而通州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具体方案肯定要对接当地规划,但尚无进一步消息。

  同样,北京地铁站周边开发也颇受瞩目。城市交通规划专家赵杰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行业对于地铁周边开发呼声很高,相关政策也正在研究中,从国际经验来看,“地铁+物业”属于广泛推行的方式。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发布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的通知》,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首批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包括总投资额达500亿元的北京地铁16号线和总投资额达238亿元的深圳地铁6号线。业内普遍预测,随着支持政策的出台,这两个项目有望对沿线土地进行开发,走香港地铁“地铁+物业”模式。

  难题依旧未解

  虽然政策的松动,让铁路、地铁等轨道交通周边开发变得越来越可期,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开放项目设计土地、规划、发改等多个部门,在推行过程中并不容易。

  以铁总获得土地开发权来说,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不看好,因为盘活沿线资源涉及到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协调,如果委托铁总主导开发行为,就无法充分考虑到当地政府的利益,要想平衡则格外困难。同时,相关政策对于开发项目如何进行投融资规划语焉不详,对于社会投资者不具吸引力。

  地铁开发政策更为模糊。之前也有消息称,由于我国土地出让有严格的招拍挂政策,目前大多数引入香港模式的城市,并不能承诺将地铁周边土地交给地铁投资人开发。正因为如此,香港地铁长期未能获得深圳地铁4号线沿线土地的开发权,使得香港地铁经营模式不能完整落地。

  一位交通部门官员毫不讳言称,由于轨道交通沿线开发牵涉众多,比如北京地铁沿线怎样开发问题,交通部门曾经进行课题研究,但要真正出台政策,还需要土地、发改、规划等多部门合力推进。单菁菁也提出,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的推进,必须制度先行,如果没有完备的顶层设计,不仅轨道运营公司执行缓慢,也很难对更多社会资本产生吸引力。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