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上餐桌的下一条转基因鱼
经过20年的审查后,美国FDA放行转基因三文鱼,使其成为一个风向标,对排队等待批准的其他转基因动物发出信号,也使国内那些有商业价值的转基因动物产业化燃起希望
□本刊记者 贺涛 蔡婷贻/文
在位于巴拿马内陆高地的养殖场中,一种快速生长的转基因三文鱼终于等来了出头之日。再过两年,它们将“游上”美国人的餐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2015年11月19日“放行”转基因三文鱼,使其成为世界上首例被批准产业化的食用转基因动物。
多伦多大学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系教授马特·葛罗斯(Mart Gross)评价称,“这对人类农业的未来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由此,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将变得像其他农事操作一样常见。
大西洋三文鱼(Atlantic Salmon)因肉质鲜美,遭过度捕捞,野生鱼群濒临灭绝。美国市场销售的大西洋三文鱼99%产自海洋人工养殖。但这种三文鱼饲养周期很长,通常情况下需要三年时间才能长成。而由美国生物科技公司AquaBounty Technologies(下称AquaBounty公司)育成的转基因三文鱼,可以在18个月长成,生长期缩短了一半,还可节省25%的饲料消耗。
“我们马上就会执行生产计划,但是鱼进入市场至少需要两年。”AquaBounty公司首席执行官罗恩·斯托提什(Ron Stotish)告诉《财经》记者。
美国又一次走在世界前面。多位中国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情复杂,既为这一里程碑事件而高兴,又叹息中国本土的转基因技术应用阻力重重。他们认为,中国在转基因鱼研发上一度领先,由于在决策方面踟蹰不前,使产业化养殖变得遥遥无期。
避过生态难题
即便作为转基因第一大国,转基因食品已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对转基因三文鱼的审批,FDA仍十分谨慎。审查期历时20年。
早在1995年,AquaBounty公司就向FDA提出调查申请,直到2010年FDA才完成食品安全评估;2012年,FDA发布环境影响评估,称没有问题。但FDA没有马上允许其上市,又延迟了三年才最终放行。
对于如此漫长的过程,FDA解释为,第一次批准食用转基因动物的申请必须小心谨慎,需考虑来自公众的反应。
相比转基因植物,转基因三文鱼面临的阻力更大。反对转基因的团体在FDA核准前就联系了一些美国超市,要求拒绝售卖转基因三文鱼。
研发转基因三文鱼的初衷,是为了让鱼全年都能生长。在冬季,大西洋三文鱼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大为减少,从而停止生长,其生长期由此拉长。
科研人员从体型最大的三文鱼——大鳞大麻哈鱼(Chinook salmon)体内找到一种生长基因,在冬季也能持续产生生长激素,又从美洲大绵鳚(ocean pout)体内找到了一种抗冻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它就像一个长年工作的“开关”,确保美洲大绵鳚能在寒冷冰封的水域下生存。将这种启动子和大鳞大麻哈鱼的生长基因放在一起,转入三文鱼体内之后,三文鱼体内全年都能产生生长激素,这样就能快速生长,缩短上市时间,节省了饲养成本。
斯托提什称,由于转基因三文鱼生长周期短,所受到的污染和体内聚集的有毒物质残留比普通鲑鱼少得多。
那些生长速度过快的动物如“速成鸡”,人们认为吃起来味道不够香。转基因三文鱼经受形态、口感和味道上的对比试验,和普通三文鱼没有区别。一位吃过转基因三文鱼的人告诉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动物遗传学专家艾利森(Alison Van Eenennaam),“吃起来跟普通三文鱼没什么两样。”
FDA认为,转基因三文鱼在食用安全性、营养价值以及营养结构上与普通三文鱼并无差别,即所谓的实质等同。最大的顾虑是其可能会对生态造成影响。如果转基因三文鱼逃出养殖场,与野生三文鱼交配,可能会“污染”野生三文鱼的基因。
更严重的是,转基因三文鱼长得更快更壮,可能与野生三文鱼争夺食物和配偶,导致野生三文鱼消亡。
因此,相比于传统在大海中架设网棚饲养三文鱼的方式,FDA要求转基因三文鱼的养殖过程中,要从物理、地理和生物层面设置三重隔绝:目前仅批准AquaBounty公司位于加拿大、巴拿马的两处基地培育养殖,加拿大基地只生产受精卵,然后运到位于巴拿马内陆地区的全封闭养殖场饲养。并且,所有受精卵在发育时都经过高温等技术处理,使得孵化出的鱼苗98%以上都是不育的雌鱼。这样即使发生个别逃逸,也不会和野生三文鱼交配生子。艾利森称,“所有的担心都已经有对应的措施,这跟我们坐飞机没什么两样。”她强调真有鱼跑到大海的话,这条鱼很快就会死的。
基于实质等同原则,FDA未要求对转基因三文鱼进行转基因标识,这遭到一些环保和食品安全组织的批评。不过,这种鱼有自己的商标“AquAdvantage”,消费者可以据此知情。
最初几年,转基因三文鱼的市场比例可能会非常小。艾利森表示,“消费者如果不特别选择,甚至都不可能买到。”目前,AquaBounty公司年产100吨左右的转基因三文鱼,这比起美国每年20多万吨的三文鱼进口量,九牛一毛。
“美国在转基因技术应用上作出了代表前进方向的勇敢决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作言对《财经》记者说,尽管也有公众持不同意见,但主管部门没有迎合,最后能够决策下来,可见对此问题是以科学为基础来判断的。
“临门缺一脚”
朱作言也吃过转基因鱼,但不是转基因三文鱼,而是中国的转基因鲤鱼。
1983年,朱作言就带领团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鱼。当时是将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鲫鱼受精卵,使其获得快速生长的特性。1990年的《纽约时报》称,中国在转基因鱼的研究上领先美国三年。
最初研究转入的是非鱼类基因,有可能会增加公众接受的难度。1991年,朱作言团队又完成了生长激素基因及其调控元件都来自于鱼类自身的转基因鱼研究,将由鲤鱼肌动蛋白启动子驱动的草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黄河鲤受精卵,获得了转基因黄河鲤。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转基因鲤鱼养殖一年就能上市,缩短了一半的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
转基因鲤鱼的中试研究在2000年举行成果鉴定。会后,有人提议尝尝转基因鱼的味道,转基因鲤鱼首次被端上了餐桌。“大家都说好吃。”朱作言回忆。
十多年前,AquaBounty公司的首任总裁埃利奥特·恩提斯(Elliot Entis)专程到武汉拜访朱作言,寻找合作机会。但鲤鱼在美国的市场前景不大,也就没有了下文。
而转基因鲤鱼在国内也未能“畅游”,始终没有等到“临门一脚”。
在中国,转基因生物上市前,必须经过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申报等五道关口。拿到证书后,还要通过品种审定环节。如今,转基因黄河鲤鱼仍在准备做环境释放实验阶段。
对于产业化速度,朱作言直言,“科研人员做不了产业化的事情。”研究院所的基础研究只是产业创新的因素之一,后段需要企业参与。转基因三文鱼的产业化走的正是这条路,该项目发端于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两位教授,AquaBounty公司从该大学购买了这项成果的授权,做了后续研发。
朱作言认为,上世纪80年代,假如有生产部门接过这项技术的话,可能结果不同。
此后,社会舆论逐渐转向,转基因从一种先进的技术,变成反对者口中不安全、不确定的,甚至是“生物武器”,国内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普遍持负面印象,这也影响了转基因鱼上餐桌的进程。
转基因产品能不能产业化,最终要靠政府的决策,而公众的态度对政府部门的决策影响很大。“假如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科学判断,没有对创新产品的理解和前瞻,只是根据社会舆论给对峙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这样不行。”朱作言说。
在中国,与转基因鲤鱼命运相似的“兄弟”很多。
自1986年中国启动转基因工程研究,当时世界上的研究工作也才起步,大家起跑线基本一致。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对中国的科技实力进行评估,评估了十几个学科后,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中国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最小的领域,当时国家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并给予大量的投资。
2008年,国家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江苏省异种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戴一凡告诉《财经》记者,雄心勃勃的转基因重大专项,三分之二投入植物研究,三分之一投到了动物研究,试图在动植物抗病、增加优良品种和营养方面有所建树,但受制于监管系统、舆论压力和民众接受程度,专项第一轮完成后,规模大大缩小,基本停下来。目前,仅停留在少数几种转基因作物获批种植的局面。
中国转基因产业化速度迟缓之时,国外转基因在不断前行。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生物工程系原主任王大元认为,国内的反转运动,仅仅是打压了中国的转基因产业,却未能阻挡美国的转基因产业发展,中美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转基因食品生意走向尚不明
对于食用转基因三文鱼获批上市,生物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和科技公司都乐观其成。
当转基因三文鱼的审批过程受阻时,全球的相关生物技术公司都在密切关注此事,对于它们而言,低等动物如鱼都这么困难,转基因高等动物牛、猪等,就更难。如果前途不明确,很难想象转基因动物研究能持续获得来自商界的投入。艾利森说:“如果告诉投资人,这个育种方法需要20年才能拿到许可,没有人会投资的。”
而对于科学家来说,研究成果难以上市,就失去了搞应用研究的意义。事实上,也鲜有其他生物技术公司愿意在用于食品的转基因动物上大量投入。
转基因动物大致有四种应用前景:动物品种改良型、生物反应器型、疾病动物模型、制药或器官移植型。
在后三个不涉及食品行业的研究领域,研究投入活跃得多。FDA在2009年已经首开先例,批准了在羊奶中含有抗凝血药物的转基因山羊,用于治疗遗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症,这是转基因动物产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
转基因三文鱼研发费用总共花了8500万美元。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一度让AquaBounty公司陷入绝境。
据Nature杂志报道,AquaBounty公司在2012年转售研发部门,最大的股东不再投资,到了2013年3月,公司账上有一周时间没有现金流。在最后关头,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生物科技公司Intrexon注资,该公司才得以存活。
未来,如仅靠出售转基因三文鱼,AquaBounty公司的盈利能力有限。由于巴拿马养殖场的产能瓶颈,每年出售100吨转基因三文鱼,预估盈利仅100万美元,要花好几十年才能收回投资。
因此,公司规划中的盈利模式,是希望能把生产的三文鱼卵卖给养殖场,同时将市场扩张到阿根廷、加拿大、智利等国家。美国种业巨头孟山都就是靠转基因种子在世界各地的生意而成功的。
AquaBounty公司未来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一方面,转基因三文鱼养殖期短会有价格优势,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未知;FDA在政策上也留有余地。除了加拿大和巴拿马的两处基地外,FDA并没有授权其他的地点进行转基因三文鱼的繁殖。也就是说,不管将来AquaBounty公司向其他养殖场供应鱼卵,还是扩建更多基地,每一处都要再申请批准。不过只需提交环境影响评估。
除了转基因三文鱼,AquaBounty公司也在开发转基因鳟鱼和罗非鱼产品。这些都是市场热销、存在供给缺口的养殖品种。
产业界的乐观估计是,转基因三文鱼的获批为其它转基因动物性食品铺平了道路,可能会刺激其它转基因动物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戴一凡说:“这是一个风向标,对还在FDA门外排队的其它转基因动物影响很大。而美国的批准对中国有正面影响,国内那些有商业价值的转基因动物产业化也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