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失败 365金融数月难提现

  涉案金额6000多万,员工成冤大头

  P2P平台出事,本应该最了解情况的员工,却常常成为最大的冤大头。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365金融。近日,广州本土平台365金融被爆出已经连续数月无法提现,平台法人曾凡欣已失联。据爆料,与不少平台运营出现困难后一样,365金融也曾试图通过引入上市公司入股的方式进行自救,但目前已宣告自救失败。

  南都记者从业内获悉,365金融待收6000多万元,而投资人中,不少为其员工。“员工的投资金额大概为300万-400万元。”一位熟知情况的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员工成为冤大头。

  法人已失联

  事实上,365金融出现提现困难的消息在广州民间金融圈流传已久。今年7月初,就有投资人向南都记者爆料,365金融在今年6月份就出现提现困难,7月份就彻底限制提现。

  公开资料显示,365金融为广州世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互联网金融投资平台,法定代表人是曾凡欣。

  昨日南都记者试图联系法人代表曾凡欣,但其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有投资人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曾凡欣已经失联,公司已经基本解散。

  对于365金融出现提现困难,业内人士总结,主要原因是贷款项目出现问题。官网自称“小而美的P2P理财专家”的365金融,其不少业务为二手车贷和二手房抵押打款。平台公开信息显示,平台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5%-22%之间。而南都记者获悉,此前该平台收益率最高曾达到年化36%。

  一位熟知情况的业内人士表示,365金融出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管团队的一项对外扩张加速的决策出现错误。上述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车贷业务最高峰的月息为3- 5分(年化利率36%-60%),以月息4分计算,年化利率48%。而在扩展初期,365金融为了快速获得业务,给业务员的提成非常高。“平台基本很难赚钱。”上述人士表示,一旦出现现金流问题,平台极为容易出事。

  “二手车贷看起来尽管有抵押物,但实际上坑很多。”一位民间金融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只要风控没做好,重复抵押以及尽管有追索权,但没有车辆控制权等情况都令平台在最终的追索环节出现很大困难。

  据悉,在P2P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不少平台转而向垂直领域寻找机会。但对此,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秘书长徐北表示,小而美只能精准找到客户,而后期更多的需要横向服务拓展去锁定客户,不然单位产能太小,小而美搞不好就变小而没了。

  试图自救却失败

  365金融出现提现困难后,该公司也曾经试图通过重组或者自救的方式,但最终却宣告失败。

  据悉,365金融所谓的第一次融资发生在去年7月,365金融对外宣布获得1500万美金的A轮融资,并号称是“广州第一家获得风投的网贷平台”。

  不过,融资的消息刚宣布不久,365金融的融资方“深圳瑞银华信风投机构”就被爆出对外披露信息失实。当时,根据365金融介绍,“深圳瑞银华信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顶级风投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上海和郑州设有办事机构。”然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上查询结果却显示,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申报实收资本0元。

  而根据365金融官网的信息,该公司在7月28日曾发布重组公告,表示公司正与香港上市公司(汇思太平洋)及多家线下车贷公司进行基于战略合作的资产重组,表示“重组期间暂停在线充值,重组期间正常发标,线上充值及回款提现将在8月20日全面恢复。”汇思太平洋7月13日则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在当日与广州世袭订立策略合作协议,将与广州世袭进一步磋商透过互联网平台扩展销售网络。但公告中并未提重组事宜。

  8月19日,365金融再次发布公告称,“与香港上市公司(汇思太平洋)及多家线下车贷公司进行基于战略合作的资产重组(A方案),由于推进工作进展低于预期,导致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重组”;已启动了关于重组的B方案,并已完成了工商变更。

  南都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B方案的重组因为财务问题无法理清而失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曾凡欣不肯移交所有的财务状况,后来在大家的坚持下,交出来的几个账户也都是没钱的。”

  二次重组失败后,365金融原本已经紧张的资金链断裂,平台风险暴露,出现了延迟提现以及提现困难的状况。

  涉及员工待收超300万

  南都记者从业内获悉,由365金融投资者自发组成的投监会统计,目前平台尚拖欠投资人的款项共6000多万。”其中不少是员工。“一位与365金融前高管有过深交的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其中员工待收300万-400万元。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过往案例中,包括杭州国临创投、深圳中贷信创、上海锋逸信投等P2P平台,受害者中不少正是平台员工及亲友家属。

  一家P2P平台前高管对南都记者表示,作为草根金融投资平台,要获得投资人的钱,最要紧的是解决信任问题。而熟人是最容易获得信任的,因此不少平台的首批投资人往往是员工或者员工亲属。但实际上,平台资金去往何处,资产情况如何,往往只有核心高管才知道。因此不少员工往往是在平台出事后才知道情况,也就成了最大的冤大头。

  采写:南都记者 陈颖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