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龙电梯被部分省份停用

  “吃人”电梯背后: 维保业务分离模式受诟病

  重点提示

  调查报告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申龙电梯该类型产品涉及的盖板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松动和翘起,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足。

  本报记者 陈红霞 韩迅

  实习记者 崔锡程 费思迎上海、武汉报道

  位于湖北荆州的“吃人电梯”调查事故责任划定被确认。7月29日,《中国质量报》报道称,发生在湖北省荆州市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良百货”)的电梯致人死亡事故原因调查报告已形成,而事故调查组认为电梯生产企业苏州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龙电梯”),及电梯使用方安良百货对此次事故应负主要责任,而维保单位湖北德富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富机电”)对此次事故负相关次要责任。

  对于这份报告书,申龙电梯于当日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并对外发布了一份《关于对荆州“7·26”安良百货电梯安全事故的情况通报》,其内容显示,针对此次电梯安全事故,目前公司方面尚未接到任何官方性的结论报告。而该电梯虽然由公司方生产,但安装和维护都是由第三方负责。公司后续将配合事故调查、承担相应责任并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在中国电梯行业,生产企业和维保分离,可能是导致这一事故发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在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下,国家鼓励生产企业进行电梯等产品的维保,但实际上,维保业务大都由第三方执行,由此引发的资质及相关问题,更加容易滋生安全事故。

  责任划定

  “7·26”电梯事故发生后,荆州市官网发布一则《荆州市“7·26”电梯安全生产一般事故新闻发言全文》,称涉事设备为普通型室内自动扶梯,制造单位为申龙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出厂日期为2014年7月1日,安装和维修保养单位为德富机电,使用单位为安良百货,检验机构为湖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合格日期2015年3月16日。

  调查报告显示,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前沿板与盖板1之间连接出现松动,发生事故时,当事人踏在已松动翘起的盖板1最末端时,盖板发生翻转,当事人坠入上机房驱动站内防护挡板与梯级回转部分的间隙内。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则是安良百货商场工作人员发现故障后应急处置措施不当。

  调查报告认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申龙电梯该类型产品涉及的盖板结构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松动和翘起,安全防护措施考虑不足。且申龙电梯涉及事故的3块盖板尺寸与图纸不符。德富机电则存在对质量体系运行不够规范,维保记录填写不全的问题。

  但对于这份报告,申龙电梯公司总经理袁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尚未接到任何官方结论,而公司身处一线人员与公司方尚未进行全面沟通,公司方面暂时不便予以回应。此番涉事的产品为FML08型产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出售4848台类似产品,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公司目前已对这一系列产品进行排查,但目前仅荆州安良百货公司的这部产品出现问题。但事故发生后,湖北省内已紧急叫停申龙电梯公司生产的电梯,而上海市质监局也已排查出申龙牌电梯90台,并决定全面暂停使用。

  袁强表示,公司出厂的所有产品都经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才出厂,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目前,公司还在等待正式的调查报告出来。

  维保分离模式

  问题出在哪里?“维保市场的分离更容易导致问题出现。”另一行业人士认为,电梯产品生产后,还需要安装和维护,从运营的安全性角度考量,生产和安装一般各占40%,而后续的维保还占20%。但目前维保业务大都由第三方负责。比如此次事故中,申龙电梯生产后,其安装和维保都是由德富机电负责。

  使用单位购买电梯后,一般会自行选择第三方企业进行维护,由此,市场滋生了大批维保企业。“目前,国内电梯保有量达到360万部左右,电梯生产企业约800多家,但到2013年年底,国内进行维保业务的第三方企业多达7000多家,远远多于生产企业。”上述分析师则指出,但其中真正具有维保实力的企业占比并不多,这些企业鱼龙混杂,对电梯产品的维护能力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强。

  而国际上,电梯生产企业进行安装和维保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更为流行,“比如奥的斯的维保业务在公司整体营收中占比就已超过50%。”上述分析师指出,但国内企业品牌影响力较弱,最初市场开拓中,忽略掉维保市场,如今再度重新开拓,难度加大。

  近几年,包括博林特江南嘉捷等国产品牌已启动布局维保业务的开拓,“这一业务的增速很快,以2014年的数据来看,增速最低的博林特也有将近40%。”上述分析师指出,但这一基数很低,目前的市场占比不高,事实上,负责生产的企业对产品的性能、后续运行中出现问题的把控和调整能力更强,其维保能力更强,如果能让维保业务统一,对产品的安全使用来说会比现状更好。

  电梯事故频频发生,另一种解读则被视为内资品牌的技术能力较弱。

  银河证券一分研报也显示,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电梯生产和消费市场。2014年中国电梯行业规模达2641亿元,增长16%,利润总额274亿元,增长19%。中国电梯市场外资品牌占70%份额。而民族品牌最大龙头企业康力电梯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 3%。

  申龙电梯IPO或受影响

  据证监会[微博]披露,2014年5月23日,申龙电梯递交IPO申报稿;而就在今年7月1日,证监会发布《主板发审委2015年第142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审核通过了申龙电梯的IPO申请。

  实际上,荆州“吃人电梯”并非申龙电梯第一次出现问题。2011年至2012年,共有4家媒体报道了与申龙电梯有关的4起事故,其中包括一起湖南省浏阳市4岁男童被自动扶梯卡住、在送医过程中致亡事件和三起升降梯故障事件。

  但在招股说明书里,申龙电梯却称“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未发生重大产品安全事故”,其表示“对产品质量和后续安装、维保服务质量严格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行全面管理”,“公司先后获得‘质量跟踪重点保护产品、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示范单位’等荣誉”。

  申龙电梯在招股说明书里详细地披露了公司取得的各类技术资格证书。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公司出示的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已于2015年3月过期,而欧盟的CE质量证书也将于2015年11月失效。

  不过,公司在风险提示中也承认,“若公司未来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将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刚刚过会不久,申龙电梯就发生了引发广泛关注的安全事故,并导致一人死亡。该事件对申龙电梯的上市之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申龙电梯董秘薛伟,但对方表示自己正在开会不便接受采访。

  事实上,此前被证监会审批通过但最后IPO仍未成行的案例并不少见,遭否原因也多种多样,从信披违规、财务造假到经营纠纷等,不一而足。而申龙电梯最终能否顺利闯关还有待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