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专利反授权或被取消 国内手机市场将掀专利大战

2014年12月09日 11:20  时代周报  收藏本文     

  倪金节:“高通反垄断案”的阵痛和预警

  [摘要] 这种“反授权协议”,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今天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并带来一定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倪金节

  历经一年多程序繁琐的调查,“高通[微博]反垄断案”即将会有最终的结论。据了解,发改委已对高通的处罚形成初步意见,处罚内容将涉及罚金、专利费调整、取消专利反授权三部分。

  其中,三项处罚措施当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取消专利反授权”—这一高通曾经无往而不胜的王牌“战略”,一旦真被取消,将会波及到高通在中国市场的整个生态链条,影响一大批技术研发和专利水平不高的手机厂商。

  “反授权协议”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存在,根源在于高通利用绝对垄断优势的芯片技术,让中国所有手机厂商都不得不“唯令是从”—使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厂商,必须将所持专利授权给高通,并且不得以此专利向高通的任何客户征收专利费。

  这种“反授权协议”,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今天中国手机市场的格局,并带来一定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那些缺少专利的手机厂商,自从有了高通撑起的专利保护伞,可以用较少的技术研发,获得最大化的市场额度。这一“劣币”效应,造就了今日中国的手机市场格局—专利多的公司市场份额少(华为、中兴),专利少的用户群大(小米、魅族)。

  如果接下来“反授权协议”真如预期一样被取消,那么,在明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掀起一场专利大战将在所难免。中兴、华为这些专利大厂商,势必会对小米、魅族等提起一系列的法律诉讼。而没了高通的保护伞,这些公司要想继续像以往一样快速成长,难度也就可想而知。

  尽管这将对国产手机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短期负面影响,但是,“高通反垄断案”,早来肯定比晚来好,早有结论也比久拖不决要好。因为决定一家企业最终竞争力,还是得依赖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而不是单纯地依靠商业模式或者互联网思维就能成功。

  苹果作为全球智能手机的老大,消费者视其为手机时尚、潮流的代名词,根源在于其背后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2013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80多亿美元,占到营收的比重达到5%,这对于一家新产品主要依赖产品设计突破为主的硬件公司而言,这样的技术高额投入,只能以其一直以来的技术基因来解释,因为技术基因从来就是天生的。

  反观中国手机产业,除了华为等少数企业,很少有认真地在忍受寂寞、不计短期回报地进行技术研发,多数企业都处于“C2C”(CopytoChina)的状态,自主创新十分不够。而且,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到现在,更多是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竞争力十分薄弱,更不具备像苹果、三星[微博]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品牌感召力。随着“高通反垄断案”的尘埃落定,与此同时,全球化红利也在消退,低端手机制造业越发艰难。

  当此时刻,中国手机企业再也不能重复过去这些年的发展老思路,必须在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品牌打造等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否则,依旧技术依赖“外援”的世界第一,又有何意义?

  作者系财经作家

文章关键词: 专利反授权高通手机市场创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将:朝鲜若崩溃中国救不了不必为朝打仗
  • 体育NBA-詹皇18+7骑士7连胜 英超-曼联2-1
  • 娱乐张默被批捕3月未起诉 因案情延长羁押?
  • 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今召开 经济增速或下调
  • 科技开拓者:太阳能动力飞机背后故事
  • 博客马未都:只有浓眉大眼才能当好人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持马哲课本晾衣杆神似黛玉(图)
  • 肖磊:若持续降息牛市可能提前终结
  • 杨红旭:卖房炒股不是个发财机会
  • 朱大鸣:中国房子真的严重过剩了吗
  • 穆满起:巴菲特会追券商股吗?
  • 易宪容:国人如何来应对人民币贬值
  • 黄寒笑:如何寻找券商十倍股
  • 管清友:风起的逻辑 牛市里的三种风
  • 杨红旭:卖房炒房没有想象的那么美
  • 孔浩:A股奔驰在希望的原野
  • 彦纬:为什么说彩票百害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