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取消食盐专营意义堪比取消农业税

2014年11月21日 14:32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丁永勋)据媒体日前援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表示,有关部门正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紧研究制定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这也是政府部门首次对取消食盐专营的传闻加以确认。

  盐是生活必需品,盐的专营专卖在我国已有26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食盐一直是官方垄断的重要战略物资,贩卖私盐是重罪,更是绿林豪强经常揭竿而起干的事。

  虽然目前食盐专营的作用已经很小,但取消食盐专营仍是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其意义堪比当年取消农业税。

  实际上,在此之前,食盐专营已经饱受质疑,甚至被认为“有百害而无一利”。但盐业部门以维护“国家利益”“食品安全”等为由,以推广加碘盐、保障市场供给为借口,顽固坚守食盐专营体制。这些理由,大多经不起推敲。

  历史上长期实行食盐专营,是因为制盐技术落后,资源比较匮乏,掌握了食盐这一生活必需品,就掌握了重要的税源,盐甚至可以像货币一样流通。但是现在,盐业税占全部税收的比例,已经几乎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盐也早已不是稀缺品,制盐成本很低,交给市场并不会影响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相反,如果放开竞争,反而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几年前因为日本核泄漏引发的抢盐风潮,虽然只是一场反科学的闹剧,却被盐业部门拿来证明专营的必要性,认为自己“调度有力迅速平息了抢盐风潮”。事实上,集中抢购造成的盐荒,虽然有公众理性缺失的原因,但也同时暴露了盐业专营体制僵化低效的一面。如果由市场来调节,也许抢盐压根就不会发展成一场社会危机。

  此外,一刀切加碘造成部分地区“补碘过度”,以及最近集中出现的跨区域用盐被罚的执法争议,都让食盐专营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国外经验也表明,对于食盐这样的日常生活用品,早已没必要单设一种专营制度进行管理。极力维护专营制度并从中获益的,可能只剩下政企合一的盐业部门。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促使有关部门加紧推进延宕多年的盐业体制改革,明确了取消食盐专营的方向。

  取消食盐专营虽然看起来顺理成章,但也不能因此低估改革面临的阻力。长期的食盐专营体制造成盐业部门政企不分,经营和监管职能不分,不仅影响市场公平和效率,也形成“靠盐吃盐”的强大利益共同体。这不仅涉及食盐专营产生的高额经济利益,还牵扯到遍布全国的盐业系统人员的职位、编制等利益,背后的阻力可想而知。

  盐业体制改革似乎就差临门一脚,这正是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形势的一个缩影。改革并不缺乏动力,方向也已经明确,但如何凝聚共识、化解阻力,顺利跨过最后一公里,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食盐专营取消后,人数众多的盐业系统干部职工如何安置,食盐安全监管职能怎样加强而不削弱,都是要妥善处理的问题。这不仅检验改革者的决心,也考验改革者的智慧。

文章关键词: 盐业专营食盐改革

相关专题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港媒:中国与梵蒂冈达成主教任命协议
  • 体育火箭领跑布鲁尔争夺 詹母热恋32岁男友
  • 娱乐香港影坛大佬向华胜在京病逝 享年64岁
  • 财经现代牧业病牛被匆匆毁尸灭迹 招牌恐不保
  • 科技马云:假货只能靠互联网解决
  • 博客徐静波:高仓健自己选了哪块墓地(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新浪教育盛典报名 教育APP哪家强?
  • 洪榕:从券商蜕变看A股梦幻未来
  • 刘光宇:楼市中此时此刻谁最怕叫跌
  • 郎咸平:制造业已下滑到30年的最低谷
  • 许一力:日本央行“偷袭”成功之后
  • 牛刀:美元紧缩的阵痛
  • 陈立峰:注册制将带来怎样的投资机会
  • 洪榕:改革红利进入加速释放阶段
  • 陶冬:沪港通反高潮
  • 叶檀:富公司阿里发债 需要便宜钱
  • 连平: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