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发电企业老总眼中的“电改”
于华鹏
在不久前的一场围绕电力体制改革的研讨会上,毕可利准备了40多页的发言材料。
作为会上唯一的发电企业代表,毕可利有一肚子话要说,“现在电改是一个敏感词,几乎所有跟电改沾边的企业,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和官员,都不愿意多谈。”他认为。
毕可利是中国国电集团国电山东电力有限公司的党组书记兼副总经理,在他看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人没有异议,但是在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当前电改的主要对象是电网,电网是自然垄断的特殊企业,是连接发电市场和用电市场平台,目前对于拆不拆电网,如何拆有多种不同的声音。”毕可利说。
作为3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亲历者,毕可利曾历任国电新疆红雁池发电有限公司兼国电库车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国电集团国电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党组书记兼副总经理等,2005年起,他开始担任第四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火电分会会长,当时正值中国电力体制实行“网厂分开”改革。
这位曾在电网调度部门工作8年、省级电力公司工作9年,并担任火力发电企业总经理7年的“老电力”坦言,电力体制实行厂网分开的改革已经整12年了,但推进程度让他感觉失望,“我一直因改革不彻底衍生出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纠结和困惑”。
改革,还是拆分?
毕可利回忆道,2000年的“二滩事件”,引发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讨论,之后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 [2002]5号文件),也就是业界挂在嘴边的“电改5号文”。这次改革提出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的电改路径和目标,然而12年后,上述四个目标仅仅推进了不到半程:厂网基本分开,主辅分离。
“由于后续的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改革停滞不前所呈现和即将出现的问题已经显现,电力企业尤其是发电企业又出现新的更加严重的困难,后来这种困难被突如其来的全国性的缺电形势所掩盖。”毕可利说。
在毕可利看来,因电力体制改革不彻底而显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现在电力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在倒退。
据了解,虽然按照“电改5号文”的既定路径,接下来的电改核心将是“输配分开”,但从已经过几轮征求意见和修改的新一轮电改方案来看,虽然改革仍主要围绕着电网进行,但“输配分开”却不在方案范围内。
目前的方案显示,新电改将围绕“放开两头、监管中间”的原则,进行“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主要包括输配以外的经营性电价放开、增量配电业务放开、售电业务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供电计划放开、交易平台相对独立和加强电网规划。
“输配分开”不在方案范围内,意味着继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后,对电网是否进一步拆分尚未达成共识。
毕可利认为,从2002年至今,每一次电改有实质性的推进,都伴随着大刀阔斧的“分拆和重组”。比如,2002年厂网分开,拆分了国家电力公司为“两电网、五大发电集团”七个电力巨头;2011年主辅分离改革,又将四大电力辅业公司和电网剥离的辅业,合并为两家电力辅业公司。“目前,电力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拆分庞大的电网企业,这项改革并不难,就看国家的决心,这是电力体制继续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如果不进行这一步改革,有关电力体制所有的改革都是空的。”毕可利认为,拆分电网需稳妥推进,可以先做实区域电网企业,最终过度到以省为实体的电网企业。
目前,对于如何拆分电网有多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将现有电网企业的区域电网公司进行切割独立;一种观点认为可将中国的两家电网重组为南方电网、东北电网、北方电网和中央电网4家电网企业,按地域授权经营电网,各省地方电网在重组中进入上述四个电网公司,四个区域电网之间的交易由新设立的交易中心负责,设备的管理按地域划分,由区域公司负责;还有一种观点是将电网公司的调度和交易部分剥离出来,同时配电、售电、电力科研机构和相关设备辅业也都独立和剥离出来,电网公司变为纯粹的输电的公司。
但这些拆分的观点遭到了电网企业的反对。“作为电网企业,为维持自身的利益,为防止被拆分,发出反对声音实属正常。”在毕可利看来,电网企业是发电市场的唯一购买者,任何企业都不敢得罪市场,何况是唯一的购买者,发电集团得罪不起电网企业、不敢公开改革的真实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
破旧,还是立新?
作为一个发电企业的老总,对于这些针对电网的改革意见,毕可利也有自己的苦楚。“与发电能力建设速度相比,电网的建设速度还是严重滞后,新建成的电源因送出工程建设滞后有电送不出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目前省级及以下输配电网和电源送出工程建设严重滞后,电网建设滞后电源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毕可利表示。
他认为,目前的体制和机制调动不了电网企业建设除特高压电网外的积极性,电网企业热衷于建设特高压电网是为了建设超级电网公司的物理准备,也是出于对防止自身被拆分的准备。”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电网相对发电企业的强势。他说,电网的调峰能力建设是电网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5号文已经非常明确,当时把电网的调峰电厂都留在电网企业了,但十几年了,电网调峰能力建设和调峰的技术手段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比如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最好的调峰手段,但截至2012年底国家电网[微博]已建成抽水蓄能电站17座,在建4座,已投产装机容量1406万千瓦,在建容量仅406万千瓦,已经建成的几乎都是2002年以前开始的那批,十年来基本没有新的抽水蓄能电站出现。
毕可利认为,相对电力装机规模的扩大和电网容量,这点调峰容量简直就是微不足道,“可以说这十年相对于电源建设来说,电网调峰能力建设几乎是停滞不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毕可利看来,就是电力市场针对发电企业的买方只有一个,针对用电端的卖方也只有一个,而且都为电网。“电改的目标是形成多买多卖的电力市场格局,如果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电力市场,在此之前试行的任何所谓市场包括大用户直购电改革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都是发电企业之间的窝里斗,电价改革也进行不下去。前几年在东北和华东电网试行的电力市场竟价上网,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就是实例。”毕可利表示。
所以,毕可利建议,要形成上述电力市场,一定要保证调度的公正,就必须从体制上把调度机构从买卖双方中独立出来。其中,国家电力调度机构可以作为国家经济运行部门的一个职能机构,行使全国特高压电网的调度指挥权,保持全国电网联网和联络线路的安全运行,也可以成为全国省际之间电力的交易中心,公正、公平、公开执行国家的能源政策和电力交易方案。
而跨省之间的联络线建设则由交易双方协商解决,各省、区域的电力调度机构可以继续保留在相应的电网企业,也可以交给相应的地方政府经济运行管理部门,为改革的稳妥,毕可利建议,省、区域电力调度机构暂时留在电网企业,有利于省级区域级电网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