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企业家调查:对未来谨慎乐观

2013年11月20日 07:46  《中国企业家》杂志 

  时间开始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企业家对改革的预期推至新高点,柳传志、董明珠、陈东升、张国宝……他们这样看未来

  策划_本刊编辑部编辑_袭祥德何伊凡吴金勇

  

  【实业激活】

  柳传志:放宽市场的力量

  董明珠:公平才有活力

  【金融开放】

  陈东升:老虎来了,总要吃几个人

  姚洋:未来最大的风险在金融

  【能源革新】

  张国宝:改革而一定是渐进

  法蒂赫·比罗尔:中国在海外拥有一个科威特

  【法治进步】

  张千帆:司法改革不能走回头路

  【城镇崛起】

  李铁:推进城镇化要配套行政体制改革

  按:下一页,是本刊编辑部总监袭祥德先生撰写的《政企未来局》,精彩就在下一页....。。

  政企未来局

  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未来十年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深层次变革的序幕,中国商业领袖们有何感受?市场力量与开明政治之间怎样对视?

  文_本刊记者 袭祥德

  2013年末,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因其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场被称为20年来最深刻的、力度空前的改革面前,企业家群体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开始发出压抑已久的改革诉求,这既是检验他们胆识与智慧的时刻,也是检验这个群体以自己商业影响力推进改革的时刻。

  面对如此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变革与调整预期,学者们直言不讳,企业家们该如何自处?摩拳擦掌、提前布局,还是仔细观察、谨慎出击?对这一全局改革的反应、预判和评价,决定着他们的行动,乃至未来十年的商运。

  全会召开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向《中国企业家》回忆起一件往事,即2010年与广州市财政局的“废标案”官司,为了将采购的合约给既定企业,对方以各种借口让格力出局,董明珠为求公道不惜将财政局告上法庭。直到今天,这位“铁娘子”依然不服,认为对方故意刁难设置了重重障碍。

  “就像外国人总结中国人,跟政府谈,要腐败官员,跟国企谈要腐败老总,跟民企谈要腐败手下,人家都把你中国摸透了。”董明珠性格爽直,对于这些年政府、社会与企业的边界不清,乃至精神滑坡、底线丧失等忧心忡忡。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商业领袖,柳传志拥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与智慧,联想集团[微博]也曾一次次拐大弯。在他看来,新一届政府坚定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同时,应将企业从体制牢笼和行政干预中解放出来,“真正按照市场规则办事,那就是企业家发挥的最好天地。”

  今日之中国,处于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双重考验中,局部的、浅层次的改革措施已无法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这也正是本次三中全会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原因——中国已经走到必须启动深层次改革的攻坚时刻,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问题是,口号人人都懂,但每一个领域的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环环相扣,例如城镇化涉及到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则涉及到政府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开放政策,而实现经济增长则需要同时启动金融、创新、能源、国企改革等多个议程。

  在对改革方向把握上,人们最普遍的参照是由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担纲撰写的“383”改革方案,其概括的“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一轮改革的路线图。

  “三位一体”即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创新企业体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垄断行业、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体制以及对外开放等八个重点领域的改革。透过三中全会召开前种种信号,外界已经明确体会到改革的核心是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这一轮改革,外界看到最核心、最直观的是行政改革,大幅度下放审批权,减少政府干预,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对于这一点,柳传志体会很深刻,“审批增加了很多行政权力,这些东西不仅要消耗税收,而且耽误事。”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之初提出的核心理念。企业家们向本刊表达了对新领导者勇气的钦佩,也对改革的最终成果抱有忧虑,要做出根本性改革必须“壮士断腕”,克服重重阻力。

  对于实业企业而言,要改变现实的生存环境必须依靠改革。正如陈东升对本刊所言,金融高成本、物流高成本、土地和房价高成本、庞大而低效的行政系统带来的高成本,不断地挤压着制造业的生存空间。

  实业复兴意味着充足的就业和社会稳定,这也是本届政府施政的重点。11月8日,全球创业周中国站在上海开幕,习近平专门发去贺电鼓励青年创业。在此之前,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降低创业成本,放宽市场准入。一系列政策显示出,新一代领导人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新理解,不再只是依靠政府投资、大项目,甚至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扩展,而是依靠创业创新。

  10月初,习近平会见了柳传志、李彦宏、雷军[微博]等科技界领军人物,向企业家群体传达出明确信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月底又与马云[微博]、李书福等企业家座谈,“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他说。

  如果说涉及到切身利益,企业家们关心的另一项改革是金融。多年以来,一线企业普遍受任督两脉不畅之苦,金融管制与资源分配失衡,导致金融不仅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反而越来越成为束缚企业成长的垄断资源。“金融是我国最落后、改革最少的部门,也应是改革的突破口所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说。

  三中全会召开前,政府开始放开民营银行。苏宁银行、国民银行等众多民营银行名称已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这刺激了民营企业再次勃发兴办银行的雄心,民营银行监管、地方债务、影子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都成为未来金融领域改革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研究者甚至认为,金融将成为未来改革最危险的区域。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血液,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能源行业的垄断、低效率和腐败,前任国家能源局长张国宝也多有微词。“但改革一定是渐进的。”他认为,能源领域改革将会重点从市场价格放开、市场准入开始,以他长达30多年在政府工作的经验看,激进的改革通常不会取得好效果。

  2013年下半年对中石油腐败窝案的深入调查,以及页岩气等新产业政策的出台,都表明政府对能源领域改革的重视。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蒂赫·比罗尔认为,中国在能源领域必须推进的一是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

  全面深化改革,能否从概念落地到实处?企业家群体既希望改革能够打破僵局,真正放权于市场和企业,同时又小心翼翼掩藏着自己的不安全感。

  当权力走进笼子、企业与市场走出笼子,对中国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企业家们如何把握这种重大变化所带来的新的不确定性,保持政商之间的合适距离?又如何在新形势下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国企业家》拜访柳传志、陈东升、董明珠、张国宝、李铁等数十位企业家与专家,精选出其中八位的访谈,他们的视野从金融危机前后展开,延伸到并不遥远的未来,可以作为变革的镜鉴,而随附的一份调研,则是企业家群体这一时点的心理坐标。

  袭祥德xixiangde@iceo.com.cn

  注:更多精彩报道,详见2013年第22期《中国企业家》杂志,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电话:64921616-8657)。欢迎来天猫[微博]店(http://chinaentrepreneur.tmall.com/ )订阅《中国企业家》杂志,2014年全年征订,亦可跨年度订购,优惠进行中。

  企业家群体对未来谨慎乐观

  ---十八届三中全会企业家问卷调查

  文_中国企业家研究院 关鉴

  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一些领域久拖不决的改革有望破冰,刚经历了一段迷茫期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对未来五到十年,又有什么样的政策预期?

  三中全会前一个月,中国企业家研究院就相关问题,对企业家群体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

  根据问卷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家们对未来五年企业经营状况持谨慎乐观态度,改革预期正面,对财税制度改革和打破对民营企业的壁垒最为期待,认为产业环境发生突变可能是未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而政府臃肿和腐败现象是妨碍企业家创造财富的最大阻力。

  

  顽强的生命力

  问卷首先对企业家过去五年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统计,65%的企业家表示企业主要经营指标有缓慢增长,25%表示有强劲增长,合计九成被调查企业实现增长,证明虽然外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内部经济增速放缓,中国企业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

  调查同时显示,过去五年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生产要素和人工成本上升(72%),中国企业轻易享受人口红利、廉价资源和低环境约束的状况已经在过去五年发生了根本改变。

  就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家认为欧美主要国家度过最黑暗的时期、出现复苏迹象是因为欧美国家政府应对得当(49%)、欧美企业创新能力强(37%)、国家经济基础好(37%),而不认可是中国市场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的说法(3票,2%),而对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评价则持审慎态度,44%的企业家认为这些措施短期取得成效,但长期看可能存在问题,28%认为符合中国国情,但认为十分成功的仅有3票。

  不过,尽管过去五年增速放缓,不确定因素增加,大多数企业家对未来仍抱有乐观预期,对未来五年企业经营比较乐观的占70%,十分乐观的16%,远高于持悲观态度的企业家。

  企业家改革预期正面

  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改革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停滞,而企业家普遍预期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将会提速。三中全会,企业家对哪些经济领域的改革最为关心?问卷统计显示,企业家最为关心的是财税制度改革(68%)和打破对民营企业的壁垒(42%),关心房地产改革、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对外资开放则分别为23%、23%、19%、19%。

  在高度垄断的国有领域,哪个行业最需要引入民间资本?企业家有比较一致的意见,选择金融领域的占63%,其次为教育卫生(33%)、电信(32%)、石油(30%)、电力(11%)、铁路(11%)。近期上海自贸区启动以及对民间金融的热议,也证明改革正在企业家关注的焦点上发力。

  调查显示,企业家认为当下妨碍企业家进行财富创造的主要阻力在于政府权力过大、部分官员寻租腐败(52%),政府臃肿、造成纳税人负担过重(48%),缺乏对中小企业、创业者的真正支持(40%),同时认为,未来五年,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将有所改善。预期未来五年政府改革将有所推进的占64%,改革力度较大的占20%,合计超过八成。84%的企业家预期,民营企业未来在获得公平待遇方面将有所改善或明显改善。

  企业未来重点是优化结构

  企业的发展,除了期待宏观环境的改善,更有赖于自身的努力。

  调查显示,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一定的财务压力,表示目前企业产出成本过高的占42%,利润较低的占32%,资金筹措困难的占30%。

  

  而产业形态变化剧烈,自身应对能力不足则可能是他们未来更大的压力。对未来五年企业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选择产业环境突变的占35%,与税负过重选项比例相当,选择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占30%,高于选择同行业竞争激烈的比例(25%)。

  在此种判断下,更多企业将管理的重心放在了优化结构而不是扩大规模上上,未来五年,选择结构调整的占48%,略为扩大规模的占40%,而选择大幅度扩大规模的仅占被调查企业的12%。

  与优化结构的企业战略选择相一致,被调查企业未来的发力点也集中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上,对未来五年,企业将主要在哪些领域增加投入,超过一半(54%)的企业选择加大研发投入,47%选择人才的引进和培养,49%选择市场营销。

  总之,在对改革的正面预期下,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不确定感减少,对未来信心增长,抱有期待。

  注:更多精彩报道,详见2013年第22期《中国企业家》杂志,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有意与中国企业家网站的内容转载等业务合作者,请与市场部联系(电话:64921616-8657)。欢迎来天猫店(http://chinaentrepreneur.tmall.com/ )订阅《中国企业家》杂志,2014年全年征订,亦可跨年度订购,优惠进行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卡梅伦直播见证捷豹路虎签在华销售合约
  • 体育梅西包揽上赛季西甲最佳球员+最佳前锋
  • 娱乐大S宣布怀孕 晒大肚照腹部已隆起(图)
  • 财经转基因大豆陷入口水战 有害与否无实据
  • 科技新浪科技“因你而变”:新版首页上线
  • 博客陈文茜:台湾几乎到处都是负能量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人大高招腐败案黑幕:点招名额卖100万
  • 沈建光:深化改革协调性至关重要
  • 张五常:什么是国家
  • 姚树洁:卡梅伦对华外交的两腿攻略
  • 徐斌:上海或是内地首个香港
  • 叶檀:清洗创业板
  • 聂庆平:股市离不开扎实的底层设计
  • 黄有光:诺奖得主和张五常的错误
  • 宋文洲:开放就是把自己置身荒野
  • 刘纪鹏:证监会对注册制解释有水平
  • 张庭宾:比特币会成中国人财富黑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