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从今年下半年刮起的反腐风暴席卷了整个医药行业,而今反腐力度再次升级。
近日,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官员对外表示,商务部已会同国资委组织9家行业协会开展医药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并将联合卫计委、工商总局建立健全医药行业的信用体系,目前已经开发了相关的系统收集和公开医药企业的不良记录,将加大对医药购销领域中企业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卫计委回归药企主管部门的调查权责,被视为此轮反腐的一个转折点,而商务部与卫计委、工商总局联合建立的信用体系,将反商业贿赂调查常态化,这相当于给习惯于依赖商业贿赂扩大销售的医药行业戴上了一个无法解开的紧箍。
而据记者获悉,一个由卫计委牵头发起的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已宣告成立,并将开始在多个省份启动暗访行动。
外资药企很受伤
GSK三季度总销售额下跌29%,其中受贿赂调查影响最为严重的药品和疫苗业务销售额下跌61%。
此轮反商业贿赂行动,GSK无疑是最大的输家,既输了市场,也输了其长久以来在医药行业建立起来的良好声誉。
GSK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GSK三季度销售额为65.1亿英镑,同比增长1%,除中国区外的药品和疫苗销售增长3%。然而,在中国市场,GSK三季度总销售额下跌29%,其中受贿赂调查影响最为严重的药品和疫苗业务销售额下跌61%。GSK在华药品销售额下降幅度之大,远高于花旗银行此前预测的30%。
数据显示,现阶段GSK在中国销售大幅下滑的品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舒利迭(Seretide)下滑56%、肝病用药贺维力(Hepsera)下滑76%。
受影响的不仅仅有GSK,就目前所公开的信息来看,制药巨头赛诺菲和默沙东也深受影响。
10月30日下午,身处中国行贿调查旋涡边缘的法国赛诺菲(Sanofi SA)公司周三发布三季度财报。受调查影响,公司三季度在华销售额仅仅增长了5%,为3.51亿欧元,拖累三季度净利润大跌21%,公司还再次下调了全年盈利预测。
日前默沙东宣布改变运营模式、削减成本并裁员8500人也备受关注。默沙东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裁员并未涉及中国市场,但是公司也会对中国市场进行预算缩减。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分析说,因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体量,大多数跨国药企会在这一市场增加投资,并采用多种合作手段强化在这一市场的管理和销售。至于默沙东缩减预算的行为,估计由于我国反商业贿赂的行动导致默沙东开始转变在华销售策略,降低了学术推广费用。
外资药企所受的影响,不仅仅来自于其自身市场份额的下滑,其在中国合作伙伴——医药分销商的流失,也为外资药企今后东山再起蒙上了阴影。
对于今年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一事对公司分销业务的影响,上海医药回应称,该事件对公司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公司年初就主动调整了分销业务的产品比例,引入了国内药企的相关药品,而这一决策使得公司第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上升,公司未来会继续保持这样的配置。
一位医药行业的分析师说,国内医药流通企业降低外资药企产品的比例,一方面是因为外资药企议价权较大,降低了流通企业的毛利率;另一方面是因为外资药品销量的下滑,使这些企业被动地降低了配置比例,而后者在目前看来,更为重要。
上述人士认为,如外资药企在国内的销量短期之内难以回升,将会失去国内优秀的分销商,届时将会形成不断丧失市场份额的恶性循环,或许这才是外资药企今后所要面临的长期阵痛。
国内药企短期获益
与GSK竞争激烈的上市公司常山药业则极有可能填补GSK在相关药品领域的市场空间。
反商业贿赂行动对外资药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国内的部分企业反而因此短期获益。
来自于山东济南的一家中外合资药企医药代表告诉记者,此次反商业贿赂行动让其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中外有别,他在国内药企做医药代表的大学同学,其医药销售行为几乎不受限制,很多同学在这段时间业绩销量大增。
上述医药代表告诉记者,公司在山东淄博、烟台、威海、潍坊等地的销售受到很大影响。这些地区的医院经常会有公安部门办案人员,会在医院里化作医生或医药代表进行暗访,来调查外资药企有没有商业贿赂行为,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的药品销售下滑了一半以上。
受反贿赂调查影响,他所在的外资药企停止了所有单独举行的学术营销活动,而是去赞助由当地政府以及行业协会所举办的会议和论坛,赞助这样的活动,公司的药品学术推广必然大打折扣,即便是这样的活动,公司也不得不砍掉一半以上。
该人士坦言,由于公司是中外合资性质,在此次反商业贿赂行动中所受影响有限,早期所受的影响后来快速恢复。据他所了解,公司在山东省的销售市场仅比去年同比下滑5%左右。
不过相比之下,上述医药代表的那些在国内企业的同学们则比较乐观,几乎不受影响,他告诉记者,与外资药企在学术营销上大量投入不同,国内部分药企的医药代表直接跟医生进行现金交易,提供给医生的返现最高能达到50%。
在这种内外有别的销售体系之下,国内药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27日晚,共计有113家上市药企公布了前三季度的成绩单,有86家公司业绩实现同比增长。
GSK失去原有市场后,与GSK竞争激烈的上市公司常山药业则极有可能填补GSK在相关药品领域的市场空间。常山药业其生产的万脉舒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享受国家发改委单独定价权,按照销售金额,公司2009年市场份额仅次于国际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在国内企业中位居第一位。
而常山药业的业绩也确实出现了大幅增长,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4万元,同比增长24%,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862万元,同比增长18.12%。
此外,葛兰素史克在国内疫苗市场曾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几家疫苗企业对GSK一直虎视眈眈。这包括了天坛生物、沃森生物和智飞生物等企业。
对于反商业贿赂行动中资药企获益的观点,支持者不在少数。10月13日,在第二届中药战略大品种培育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包括中国中药协会在内的行业协会以及一些中药企业都认为此次反商业贿赂行动的直接受益者就是中药企业。
反商业贿赂扩大
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医药政策和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基药政策、招标政策等医药政策密集出台。
不过,如今中资药企的这段幸福时光即将被打破,自从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立,一些嗅觉灵敏的本土企业已经觉察到了这场反腐风暴即将从外资企业不可避免地刮向中资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7月份至今,先后有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卫计委等部门连续行动,可以反映出此次反腐上层的决心比较强,卫计委成立专项小组,各地方的打击商业贿赂行动也应该会持续跟进。
谈及此轮反商业贿赂行动,业内人士通常是拿国家于2006年在医药行业中进行的大规模反商业贿赂活动做参照。当年医药行业震动极大,出现亏损企业1310家,累计亏损额为44.02亿元,全行业利润增速为10.61%,显著低于历年水平。
据悉,医药投研人士在9月策略会集中之际,曾纷纷指出此次反腐潮与2006年的反商业贿赂有本质区别,但经卫计委反商业贿赂小组成立这一逆转,行业人士指出,在医保收不抵支的情况下,若反贿赂力度加大,医药板块多受影响。
结合此前卫计委在葛兰素史克事件中的表态,即“对司法机关认定的行贿企业和个人,将记入医药购销领域黑名单”的说法,市场传言称,卫计委将于10月下旬启动第三项专项行动,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宣布一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过至今为止黑名单还未公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卫生部门在各地药品招标中会有黑名单的政策,执行已有很多年。卫计委的这次行动,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黑名单的扩大版。从上一轮医改开始的2003年,“反商业贿赂”就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卫计委的工作计划中。尤其是2006年,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被双规之后,卫计委掀起了一轮整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风暴。
目前,谁也无法预料此次反贿赂风暴会推进到哪一程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相关部门继续推进,许多本土企业将要继续承担业绩下滑的风险,而在不可知的政策环境面前,竞争将变得愈加激烈。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前三季度,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医药政策和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基药政策、招标政策等医药政策的密集出台,反商业贿赂、药品降价等事件持续影响医药市场。
医药反腐不断升级
6月13日
《华尔街日报》称,正对GSK一起匿名举报展开调查。举报人称,2004年至2010年,葛兰素史克在华销售人员贿赂医生。
6月28日
长沙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公布,GSK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关调查。
7月1日
GSK (中国)证实,6月27日有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到访了上海、北京办公室。公安部通报称,GSK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长沙、上海和郑州等地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
7月14日
警方透露,GSK4名高管被带走。
7月15日
GSK 官方网站发布致歉声明,称支持中国根除腐败决心。
7月17日
GSK发言人表示,公司中国部门英国籍财务总监已被限制离境,中国警方指控其中国部门向中国政府官员与医生行贿。
7月19日
比利时优时比发言人证实上海办事处被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造访。
7月22日
英国第二大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中国媒体负责人证实,一名销售人员被上海黄浦警方带走,但所涉事件与公司无关。
10月底
卫计委牵头发起的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对药企进行暗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