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小明[微博]
由于垄断,中国消费者花钱也买不到国外相对优质的石油,却用着比国外贵得多的石油制品。
国家发改委赶在元宵节当天上调成品油价格,着实有些偷偷摸摸,让消费者措手不及,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就算是猴急也要装着镇静,等过完节再说。这次不等了,厦门大学能源所教授林伯强[微博]说,由于近期国际油价大跌,“如果继续延迟上调油价,本轮油价调整可能会搁浅。”凑巧的是,台湾中油也在当天发布调价通知,对油价进行了下调,其理由也是国际油价近期下跌较大。
国家发改委与台湾中油以这种形式“会面”,引来网民调侃,李承鹏说,“一直以为两岸隔着一条海峡,现在才懂了,实际是隔着一发改委……我对两岸统一没预期,我对两岸油价统一很预期。”也有些爱国网友调侃台湾油价的下降是“别有用心”、“高级黑”。纯粹是给关注习近平会见连战的记者提供素材。
两岸成品油价都是根据国际原油价格调整,怎么会做出一涨一跌的相反动作?
国家发改委的说法是,按照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确定的。虽然近两日价格有所回落,但国内油价挂钩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
至于为什么国内成品油价相对于国际原油价会涨多跌少?国家发改委另有一套说词,“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三地原油的油类品种并非一成不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各油品所占权重。另外,还要参考国际油价变化幅度和人民币汇率,最终确定调价幅度。”
也就是说,国内成品油价格计算的基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但挂靠的种类会变,权重也会变,但怎么变、何时变,全在发改委手里。含糊其辞的背后,确保炼油、批发等企业的利润,才是“涨多跌少”的真正意图。
有一组数据饶有趣味:2007年10月,纽约原油首次突破80美元/桶,北京93#汽油4.90元/升。2008年10月,纽约原油跌回80美元,北京93#汽油升至6.25元;2010年8月纽约原油再次突破80美元,北京93#汽油6.74元;2011年8月纽约原油还是80美元,北京93#汽油7.85元;2012年6月纽约原油84美元左右,北京93#汽油7.64元。5年间,纽约原油价格基本持平,中国汽油价格却涨了56%。而从2007年10月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20%,若折合成美元计价,国内汽油价格相对于原油涨幅更是惊人。
由于垄断,中国消费者花钱也买不到国外相对优质的石油,却用着比国外贵得多的石油制品。
当2008年7月,纽约原油突破147美元/桶时,北京93#汽油价格5.8元/升,现在纽约原油93美元,跌了40%,北京93#汽油突破8元/升,涨了40%。同期内,人民币兑美元又升值8.6%。就这样“挂靠”,我们的成品油越挂越高。
最近5年,中国大约生产了汽油3.8亿吨、柴油7.7亿吨、煤油0.8亿吨。如果按照纽约原油5年平均价“基本持平”的思路,扣除2009年之后中国征收的每升约1元的成品油消费税,发改委的“定价机制”为三桶油额外牟利16685亿元,平均每年3337亿元。这不包括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原油进口成本下降的数千亿元。
当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追查到罪魁祸首之一是劣质汽油时,有专家说,三大石油炼化企业将产品全部升级为国IV,至少需投入500亿元,这可能打压了其进行油品质量升级的积极性。看看上面的数字就知道,500亿元打掉的根本不是积极性,而是公德和良心。
由于垄断,中国消费者花钱也买不到国外相对优质的石油,却用着比国外贵得多的石油制品。这次两岸油价波动的“较量”,惊艳之处其实不在于油价到底差了多少,而是事情的对立面,大陆涨台湾降。诚如财讯网评论员徐笑东所言,对比的价值更在于“一国两制,中国特色”。两岸的天然物理阻隔,一个无奈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看到油价的差距和两岸统一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