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深入,天然气供需缺口不断增大,2013年天然气价改呼声日益高涨。业内人士建议,在推进天然气价改扩大试点的同时,应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天然气价格体系建设。
新华08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董雅俊 关志薇 吴燕婷)自2011年12月26日广东、广西两地启动天然气价改试点以来已一年有余,2012年12月初,四川宣布实行新的天然气定价模式,被认为是天然气价改步入深水区的标志。此次价改实施的“市场净回值”定价办法初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由于试点涵盖范围过小,上下游联动机制仍未得到市场检验。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深入,天然气供需缺口不断增大,2013年天然气价改呼声日益高涨。业内人士建议,在推进天然气价改扩大试点的同时,应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天然气价格体系建设。
——天然气供应压力凸显倒逼价改深入推进
入冬以来,我国在较大范围出现雨雪低温天气,部分地区进入用气高峰期,天然气需求量大幅攀升,部分地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2012年1-11月我国天然气产量9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8%,进口约合38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6.7%。而来自于中石油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天然气预估消费量将达到1400多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与1000多亿立方米产量相比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接近30%。快速攀升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令我国供气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提高国内天然气供应的积极性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水平偏低,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稀缺现实,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低价格加剧供需矛盾。首先,价格偏低导致上游资源企业投资扩大产能动力不足;其次,进口气价格与参照国产气价格倒挂,进口亏损;第三,低价格刺激需求扩张,加剧了与供求之间的矛盾。
记者从中石油天然气管道分公司了解到,从中亚进口天然气到达国内霍尔果斯口岸的完税价格是2.02元/立方米,西气东输二线平均输配费用是1.1元/立方米,到达各个城市接气站的价格应为3.12元/立方米。而以目前广东门站价格2.74元/立方米为例,中石油进口天然气亏损在每立方米0.38元。中石油在国内天然气产量占比超过70%,据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透露,估计2012年中石油天然气业务的亏损额超过200亿元。
自2011年12月26日起,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广东、广西进行试点,新机制按照“市场净回值”的方式倒推得出各地门站价格,与市场挂钩之后天然气出厂价上调的预期强烈。中海油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油气资源勘探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如果市场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高一点,必然会提高能源供应的积极性。
——“净回值法”初步受认可验证效果仍需扩大试点
我国天然气价格由出厂价、管输费和配送服务费三部分组成。出厂价反映天然气勘探、开采和进口成本;管输费主要包括输气管线建设和运营成本,它与出厂价一起形成了天然气到达各城市的门站价格;而门站价格加上各级天然气支线及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成本,形成了最终的用户价格。
在广东、广西两地实施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至今已满一年,此次试点的核心是由替代能源价格确定中心门站价格,在此基础上倒扣管道运输费,回推确定天然气各上游环节价格,这种定价机制“正推”改“倒推”有利于在天然气上游资源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使下游消费者获益。
金银岛天然气行业分析师马季认为,“市场净回值”法初步受到了市场的认可,扩大试点也会沿用这一机制。目前,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年输气量100亿立方米的广东支线已开始向广州送气,同时中海油南海天然气正加紧登陆广东市场。若再加上周边省份的LNG(液化天然气)气源,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广东将最终形成中石油西二线、中石化川气、中海油海气等多气源竞争局面。
在广东的试点显示,由于广东省天然气市场一直以来价格维持在高位,终端用户价格承受能力较高,此次西气东输二线进入广东以后又引入了竞争,进口的高价澳洲天然气不再对价格形成制约,因此价改试点没有引发突出的矛盾。但在广西,由于过去的一年里西气东输二线仍未通到广西,因此当地价改试点不具备太大参考价值。专家认为,未来只有靠扩大试点才能进一步观察。
2012年12月初,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将自产天然气和外购天然气分别作价的方式改为综合作价,除民用和车用CNG(压缩天然气)价格外全省天然气最高门站价统一定为1.98元/立方米。在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大省四川实行新的天然气定价模式,被认为是天然气价改步入深水区的标志。UBS(瑞士银行)分析师严蓓娜认为,这意味着成本加成定价法向市场中心定价法迈进了一步,这将为推行净回值法减少障碍。UBS指出,此次四川天然气均价的上调,兼顾了上下游利益并控制住了进口气的亏损扩大。接下来各地应该还会继续有新的省份加入气改行列。
——多方措施并举完善天然气价格体系建设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天然气供需缺口不断增大,2013年天然气价改呼声日益高涨。业内人士建议,在推进天然气价改扩大试点的同时,应从多方面入手,完善天然气价格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加快建立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充分发挥价格在调节供求关系中的杠杆作用。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李凌轩表示,目前的定价模式不够透明,例如广东、四川的门站价2.74元、1.98元是如何制定出来,应进一步透明定价模式。广东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邓子奕同时指出,建议定价过程中替代能源的选择和采价点要多元化,多选几个点做参考。目前替代能源的选择,还只是以上海到岸价格为主。
二是加快建立天然气上中下游价格联动机制。
此次价改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通过可替代能源与门站价格联动,再由门站价格向上与出厂价格联动,向下与终端价格联动,在上中下游中真正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不过来自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如果完全与2011年进口燃料油以及LPG(液化石油气)价格挂钩,未来国内天然气价格上涨空间在190%左右,对应天然气理论价格应为3.51元/立方米,较两广试点气价有约30%的上涨空间。但发展改革委明确表示,在其他省份天然气价改到位前两广门站价不再调整,这令新定价办法如何与市场挂钩成为问题。另外,记者采访广州港华天然气了解到,自2007年11月1日起当地民用气价一直是3.45元/立方米,价改前与价改后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下游联动也无从谈起。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认为,两广试点的价改机制由于试点面积小,无法推动上下游的价格联动,因此面向全国范围内推广价改机制,或许可以进一步推进价改的效果。
三是合理规范天然气支线管网。
此次改革的问题之一还包括没有涵盖区县管网的支线价格和配气价格,城市燃气经营权的问题仍没有清晰的界定。卓创资讯天然气分析师李凌轩指出,比如在燃气公司层面的竞争市场上,民营企业虽然买到经营权,但管道被油气公司所垄断,仍无法形成真正的竞争市场。他表示,为了弱化三大油企对天然气上下游的垄断,可以将支线管道和上游公司进行分离,减少油气公司对于下游市场的干涉。例如可以由政府出资承接地方支线管道的部分权属,再由政府牵头实现燃气公司对管道的经营权。
四是加快鼓励调峰与阶梯气价的相关制度建设。
《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天然气生产企业、下游用户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参与储气调峰设施的建设,支持发展可中断、可转换、可调节的天然气用户。金银岛天然气行业分析师马季分析指出,调峰能力不足导致在极端天气情况下天然气工业能力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解决上述问题首先上游需要提高供应能力;其次,下游同样要提高日调峰能力,包括建设LNG储备站、加大天然气储备等。而建立天然气储备的投入很大,定价机制改革试点至今没有更大范围推进,这造成各地对天然气未来涨价的预期不明确,积极性得到不到提振。因此还须建立并完善“峰谷气价”“阶梯气价”等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