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企“再启动”
困境掀起新一轮产业命题求解,日系企业开始自我“重新定义”
刚刚过去一周的广州车展上,也许探讨最为激烈的便是日系车企在钓鱼岛事件发生之后,这些企业未来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他们又将如何在新一轮的产业命题上求解?沉默还是爆发,这是个问题。
总体来讲,这次钓鱼岛事件发生之后,日系企业对市场的第一反应都比较及时,本田、日产、丰田等多家在华合资企业纷纷针对消费者和经销商推出保障购车和安抚的政策。从近两个月的市场情况看,大部分日系企业已经恢复了60%以上。
如今,稍稍恢复元气的日系车企开始思考在危机还没有彻底解除的第二个阶段该如何出牌,他们开始向市场抛出了“日系企业”重新定义的问题。
东风日产副总任勇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外界定一个企业的民族属性大都采用属地化原则为依据,也即日本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在中国注册、给当地政府纳税,就应该属于中国企业,不应该让它在政治事件中因为背负日资色彩而蒙受经济上的打击。
以东风日产为例,资料显示,2009年,东风日产产值为644.53亿元,占整个花都区工业总产值的61.9%。2011年东风日产完成了1000亿元的产值,整车生产贡献了130亿的税收;同时,东风日产各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税收在300亿元左右。东风日产花都新工厂建成投产后,东风日产计划年产能增至100万辆、产值超过1000亿元,预计年上缴税收将超过200亿元。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仅在广东花都基地,东风日产已累计纳税几百亿元。
在“去日化”向中国市场表诚意的这一轮牌局里,丰田的速度更为迅捷,它已经落实到行动当中。广州车展期间,丰田中国高层宣布在华称谓将由以前的“丰田中国”改为“中国丰田”,以向本土消费者传达丰田扎根中国的诚意。
不过目前日系企业的各种策略都还只停留在浅层面,还没有深入到中、长期的战略变革层面,而这才是未来三五年后日系能否打赢翻身仗的关键。
而目前,有深层次变革决心的企业似乎还不太多。相对于一向积极的东风日产,过去被诟病为相对保守的本田合资企业东风本田反而在这次危机里表现出一种极具主动性的态度。该公司执行副总陈斌波接受采访时即果断表示,要借此机会加快产品研发的本土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