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时至今日,酒鬼酒塑化剂风波未平,复牌已遭四连跌停,市值蒸发近百亿元。30日该股收涨0.21%报29.15元。
据了解,自11月以来,酒鬼酒市值已蒸发87.49亿元;而较其10月19日股价新高61.45元,27个交易日已跌去了51.32%,换手率高达128.64%。白酒板块也严重受拖累,市值亦跌去几百亿市值。
然而,昨日酒鬼酒特大卖单和大卖单分别占17.57%和42.63%,不过特大买单和大买单也占到了9.20%和41.25%。此外,酒鬼酒昨日成交17.86亿元,也创下上市以来新高,资金仍净流出1.6亿多元。
媒体报道称,最快在今日,酒鬼酒将对外公布它全面自查和清理塑化剂感染、迁移的整改工作情况。有酒鬼酒经销商昨日表示,对于“不放心”的消费者目前接受他们退货,而接近酒鬼酒的消息显示公司会对这些产品盘点、回收。
业内人士表示,涉塑化剂产品50度酒鬼酒不存在强制召回要求,目前来看终端和经销商退货现象不严重。据她了解,酒鬼酒已协调经销商,保障终端消费者退货渠道畅通。同时,对于湖南省外销售压力大、有50度酒鬼酒退回要求的经销商,公司将满足退货要求。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无强制召回要求,但从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角度,酒鬼酒应该主动全部召回塑化剂超标的白酒,这将有利于重塑品牌形象。何况50度酒鬼酒占比并不大,尚不足以对酒鬼酒的资金构成压力。
有评论认为,从目前来看,塑化剂事件已不能简单的看作是食品安全问题,它牵扯到了众多的行业和领域,暴露了从企业到行业再到监管的种种问题。作为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深陷“塑化剂”危机的酒鬼酒原本可以以应有的担当,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但其在危机处理和舆情应对上败笔连连,反而使之一而再再而三深陷泥潭。
有媒体指出,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折射出我国白酒行业的监管标准缺失与监管不力等问题。《证券时报》认为,酒鬼酒公司之所以不重视塑化剂超标的问题,与国家相关标准不完善有关。《21世纪经济报道》进一步指出,我国的食品领域是有塑化剂标准的,但这一标准是由卫生部制订,而白酒行业的日常质量安全监管主要是由质检系统负责监管。这种分割、脱节的体制状况造成了白酒行业的塑化剂这一监管盲区。在整场风波之中,相关部门也被指监管不力,安全仍是未知数。《广州日报》指出,单就酒鬼酒自查塑化剂元凶的报道来看,有关部门似乎还是相当淡定,曾表示要严查的有关部门未见踪影。《光明日报》认为,监管部门“喝1斤无害”的回应暴露 了监管者无所谓的冷漠态度。
纵观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网民认为,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行业的普遍问题,盼塑化剂检测标准尽快出台。网民“郑风田”说,酒业协会这种不透明与不作为,不但引发消费者恐慌,更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行业协会更应以消费者利益为最高目标,成为清道夫,敢于暴丑,敢于清理门户,只有这样才能重拾消费者信心,使本行业真正受益。网民“宋书玉”建议,卫生部门应进行白酒 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并且规范检测方法。对于酒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应禁止使用塑料制品,也应统一规范。(万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