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楼继伟的金融使命

2012年11月08日 00:01  华夏时报 微博

  本报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作为十八大党代表,62岁的楼继伟在金融界早已跨过了一个又一个高点。

   2009年,美国《时代》杂志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位基金经理对于中国的意义,与世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他们认为,这个问题只有楼继伟能回答。

   《时代》杂志曾预言说,楼继伟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基金经理之一。

   时至今日,楼继伟掌管的中投公司资产已达到4800亿,他还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金融投资公司中央汇金的掌舵者,中投的一举一动都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波澜。

  背得出猕猴桃价格的省长

   担任中投掌门人之前,楼继伟做过上海体改办副主任,当过国家体改委宏观司司长,在贵州做过3年的副省长,在财政部做过9年的副部长,并担任过国务院副秘书长。

   履历显示,他几乎参与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每项重大经济决策,并从中央到地方,参与到了政策的实施环节,成为少有的财政金融一肩挑的人才。

   1992年,楼继伟从上海回到北京,加入国家体改委,担任宏观司司长。他是当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牵头人,并参与设计了1994年的税制改革,这项改革拯救了中央的财政危机。

   因为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立场,以及对中国改革的热心和贡献,楼继伟被人们称为“市场派”。

   提起楼继伟,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成为中投“管家”后的经历,却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95年—1998年,他在贵州担任副省长时,就显示出了一个“专家型”官员的非凡素养和魄力。

   担任副省长的3年,他背得出当地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大到电价,小到猕猴桃的价格。这是个在经济上“全能”的省长,知道宏观上一场国际危机会如何影响到一个中国的内陆省份,也知道微观上如何识破一个企业的伪造账目。

   从北京的司长到地方上的省长,楼继伟这样理解他的角色变化:“在北京,你制定政策,并为政策实施创造环境。在贵州,你则需要去决定一个实际的项目,全神贯注于它的每个细节。”

   他说到做到。如果一个省内企业有上市的意愿,他会亲自去考察。对公司的了解,甚至可以细化到运输成本、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岗职工的安置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个小细节。

   在招商引资上,他有取有舍。他曾竭力为一个反污染的环保项目争取优惠贷款,也曾拒绝过一个美国铝业公司提供的投资,因为对方提出的减少冶炼厂1/3能源成本的要求,可能会影响未来投资者在贵州电力项目方面的投资。

   这样的素质和眼光,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连企业家们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对经济十分精通的“专家型省长”。

  每天须赚3亿元的“基金经理”

   担任财政部副部长时的楼继伟,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也有过几次颇有先见之明的进言。

   2005年,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还没有推进之时,楼继伟告诫称,中国的企业也已经习惯了在固定汇率下的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始对汇率实行浮动,企业很可能会因此而交学费;在汇率体制改革推进以后,建设更加完善的外汇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外汇避险工具,是改革之上的改革。

   丰富的经验和犀利的眼光,让楼继伟在2007年成为中投“操盘手”的不二人选。楼继伟也迎来了他的新身份——“基金经理”。

   要管好一个国家级的超级投资公司,既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又要让上千亿的资产产生高回报,这需要掌门人超凡的定力和智慧。

   而更大的压力在于,主权基金不是随便什么都能投的,楼继伟曾坦陈,中投的资本构成决定了必须每天赚3亿元人民币,才能支付每年5%左右的资本金成本。

   时值美国金融危机开始,中投的第一单开始并不顺利,刚刚投资黑石便遭遇股价的狂泻,致使投资亏损。对此,楼继伟认为,市场上的评价都是短期评价,不该是中投公司这样的机构的评价方式。从长期看,投资黑石仍是个很好的投资,越是经济衰退的时候越会大有所为。

   事实证明,楼继伟说的是对的,黑石的股价已经从2009年不到5美元的最低价,反弹至现在的15美元。

   与此同时,记者从中投的年报上也发现,公司的境外投资组合年度收益率已从第一个会计年度2008年的-2.1%,增长至2009年和2010年的11.7%,并在2011年萧条的市场中仍获得了3.8%的累计年化收益率。

   一波三折,或许正是资本游戏的魅力。而楼继伟并没让市场的起伏影响他的判断力,从一开始,他就给中投定了位——要做长期投资者,而不是猎食性的投机者。

   市场不会为自己辩护,只会依旧遵循它的轨迹前进。“市场派”楼继伟曾经跟他那一代人一起摸着石头过河,然后把他对经济规律的尊重和理解化作经验留给后面的过河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kramer:奥巴马再次当选意味着什么
  • 洪平凡:20国集团的政策方针可能步入歧途
  • 王小广:民资最宜进入哪些行业
  • 石建勋:人民币汇率不应再紧盯美元
  • 真看不懂:忽必烈总理大臣的金融手腕
  • 李光斗:奥巴马凭什么战胜罗姆尼
  • 叶檀:日本恐龙倒地缘于岛国心态
  • 何帆:我和写作的半生缘
  • 吴玉慈:中美人民开车时间为何反向变化
  • 石建勋:热钱来袭 怎么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