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闻笛 赵璐
“琼浆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啊,听我给你吹,其实就是那二锅头,兑着白开水”,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句戏谑的讽刺,却成了当今大部分酒厂的真实写照。
8月27日,古井贡酒(000596)正式发布公告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古井贡酒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所谓固液法生产,就是在粮食酿造的酒中,加入酒精勾兑。
其实这次古井贡陷入“勾兑门”的原因说来简单,一份本该是例行公事的中报,却将自己拉下了马。8月22日,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其2012年中报,在“重大关联交易”一栏中显示,古井贡酒上半年从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采购4551.49万元的食用酒精。根据食品商务网当前报价,食用酒精约为6900元/吨,据此折算,上半年古井贡酒从安徽瑞福祥采购酒精数量为6596吨。而这一数据,直接导致了外界对于古井贡酒涉嫌成品酒使用酒精勾兑的猜测。而随后古井贡发布的公告也证实了大家的猜测。
酒精勾兑秘而不宣
《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几家大型商场超市,调查的结果喜忧参半,喜的是除了大包装的低价白酒外,大部分的白酒包装的原料配料表上都没有出现食用酒精的字样;但忧的是,就连这次已经承认自己有勾兑行为的古井贡,在其原料配料表上也没有标明其使用了食用酒精。
我国《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对白酒产品标签有强制性规定。规定要求,在酿酒或加工过程中,加入的水和食用酒精应在配料清单中标示。但目前在销售的古井贡产品,从168元的献礼版原浆酒到39800元的20年原浆(木盒),12款产品的配料表中均没有“酒精”的字眼出现。
究竟是其他白酒生产企业都严格按照传统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呢?还是酒精勾兑已经成为了行业内人尽皆知却秘而不宣的秘密?此前,贵州醇销售公司总经理潘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公开抨击了白酒行业的黑幕,他表示,市面上六七成的酒为酒精勾兑的,纯粮酿造的酒少之又少。但是几乎所有的酒企在产品上都没有标注“食用酒精”字样,这是因为白酒工艺较为复杂,勾兑合格的产品对酒企生产技术也要求较高。一般消费者容易把使用酒精勾兑的酒与劣质白酒画等号。为了避嫌,厂家索性在包装上除掉了食用酒精这一成分,而这更加造成了消费者对勾兑酒的错误认知,误会越陷越深。
《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赵江教授。赵江告诉记者,虽然白酒同食用酒精的主体成分都是乙醇和水,二者基本要占总量的98%以上。但决定二者价值或是本质的则是约占2%的微量香气成分。因酿造工艺不同,在发酵时会产生不同的、复杂的酶系,从而使白酒产生丰富的香味物质。不同香型的白酒都有各自的主体香,比如浓香型白酒主体香味成分是己酸乙酯,而清香型白酒则是乙酸乙酯,当然还包括乳酸乙酯、高级醇等,它们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形成的。
一些无良商家为了降低酒的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利用简单的酒精兑制的“新工艺”来生产白酒,用化学合成香精来勾调白酒的香味。赵江告诉记者,香精并不能模拟传统白酒的所有香味成分,尽管可以用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但还有很多成分是未知的。也正是这些微量的、未知的成分才是传统白酒的精华所在,可惜这一点已经被那些急功近利的生产者抛到了脑后。
行业标准尚需完善
既然用食用酒精勾兑是白酒行业的潜规则,那么是不是应该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整治呢?《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宋全厚告诉记者,关于白酒生产,2007年国家对于固态法、液态法、固液态法白酒制定了新标准。
但这三种方法都没有规定不能用酒精勾调,所以无论旧工艺还是新工艺,关键在于生产出来的白酒是安全的,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国家也没有一个相关的标准,能验证或者证明固态法白酒是否添加了食用酒精或者香精。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健全对“原浆”酒类的相关标准规定。同时,在“食用酒精”标示、知识宣讲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