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洋奶粉国内一罐国外买三罐 国内奶企当自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30日 09:27  中国产经新闻报
漫画图。 漫画图。 漫画图。 漫画图。 漫画图。 漫画图。

  “洋奶粉”国内买一罐 国外买三罐

  国内奶企当自强

  本报记者 雷海超综合报道

  近日,不少消费者爆料称:中国人买一罐“洋奶粉”的钱,在荷兰、英国等地竟可买到3罐到4罐。在英国知名超市的网站上,惠氏金装(WYETH SMA)1阶段900克包装售价8.99镑,约90元人民币。而在惠氏淘宝商城中,尽管包装不同,但同样标注为惠氏金装1阶段900克包装优惠售价为248元人民币。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奶粉原料价格持续下降,但“洋奶粉”在我国的售价和高度市场占有率却在不断攀高。经历几轮提价后,相比2008年,目前每罐“洋奶粉”至少提价50元,多则100多元。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洋品牌奶粉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

  这种情况让“国产奶粉”既眼红又无奈,“国产奶粉”无论是在售价还是包装上都不输“洋奶粉”,即使从质量上来说也不会有太大差距,但近几年频发的“国产奶粉”事件伤透了消费者的心。“国产奶粉”要想重新崛起需要的不是华丽的广告,也不是精美的包装,更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承诺,而是需要俯下身子去做好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让“重塑消费者信心”不再是一句空话,男儿当自强,“国产奶粉”更应自强。

  洋奶粉“门内价跌门外涨”

  近期洋奶粉价格轮番上演涨价风潮,宁波各大超市已经收到多个洋奶粉品牌的涨价通知并进行调价,其中美赞臣换上新包装最快。

  据悉,三江超市目前洋奶粉的涨价在10%~15%,其中美赞臣奶粉此次涨价与更新包装同步进行,而接到了雀巢奶粉涨价10%的通知,暂未执行。在沃尔玛超市联丰店美赞臣奶粉已经基本取代了旧包装版本,该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旧包装相比,美赞臣新包装的涨价幅度在13%左右。该负责人称,除了美赞臣之外,该超市目前从供应商处得到消息,明治、雀巢等品牌也将陆续涨价,但具体时间和幅度还不能确定。

  据最新数据,几大重要奶源产地如新西兰、欧盟等地的奶制品价格已连创新低。欧洲乳品局在最新的报告中称,意大利原奶收购价已同比下降15%,而荷兰原奶价格则进一步跌至21~24欧分/升区间,换算成人民币不过1.8元/公斤左右。国际牧场联盟IFCN公布的数据,上月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跌至29欧分,比3月的30.4欧分环比下跌4.6%。

  在新西兰,乳品价格同样大跌。5月15日,新西兰恒天然环球乳制品交易网第68次交易活动结束,全部产品贸易加权指数下跌6.4%,平均拍卖价格下滑至2618美元/吨。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球原料奶普遍增产及国际需求下滑的双重作用下,国际牛奶价格就开始下滑,去年11月FAO乳制品价格指数已由年初的221.3下降到201.0,下降幅度达9.2%。

  涨价缘由在营销模式

  “洋奶粉”价格究竟为何持续攀高?一家外资品牌奶粉的工作人员透露,这其实是一种营销策略,也就是不断推出所谓的“高端”、“超高端”等特制高价奶粉。虽然很多外资奶粉品牌都号称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体质添加了锌、铁等成分,但这些添加成本实际上微乎其微,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包装。

  近年来,由于国产奶粉质量问题频发,客观上推高了我国消费者“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样的“崇洋”心态,而“洋奶粉”的厂商和销售方抓住了这种心理,采取了“一年几涨”的营销策略,让我国消费者争当冤大头。

  一方盲目追捧甘当冤大头,一方已经操控了奶粉市场,“洋奶粉”在中国涨价几乎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据统计,中国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20%-30%,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到70%-80%。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现在“洋奶粉”价格开始“奔四”了。

  一位从事婴幼儿奶粉行业多年的人士坦承,现在国内奶粉市场已经可以用畸形来形容。奶粉消费者被迫“崇洋”,让“洋奶粉”格外“受宠”,只要一个品牌涨价,其他品牌必然选择跟涨,否则给消费者的感觉是你的产品比较低端。

  借市场垄断地位谋利

  观察洋奶粉国内一路的价格走向,竟然秉承的是只涨不跌的法则,而其最近在海外市场由于经济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大幅下调。

  “洋奶粉的价格“牛市”主要由于其市场的垄断地位和国内的需求造成的。”国内乳品专家王丁棉23日向媒体表示,“洋奶粉在国内高端市场已经占领了七八成的市场份额,在一线城市更是占据了约九成的市场份额。最主要的是,由于连续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内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已经被击垮。洋奶粉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

  “洋奶粉抱着强势的心态大幅涨价。甚至可以预测,洋奶粉涨价的空间还存在。”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中投顾问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进口奶粉在中国国内的平均毛利率超过50%。

  正是由于看到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围绕洋奶粉的产业链已经出现新的趋势。

  黄文杰认为,一方面,不少国际邮购和海外代购生意继续升温,另一方面,更多的国际奶粉品牌包括国内企业在海外收购的企业也将进入国内“淘金”。

  国内奶企须自强

  国产奶粉业亟须反思可是,尽管洋奶粉价格一路走高,其销量却节节攀升。业内人士指出,受“三聚氰胺”等事件影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仍没有恢复,国产奶粉失去了市场份额和竞争资格。目前洋奶粉占据了80%到90%的市场份额,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龙头位置全被洋品牌揽去。而国产奶粉的份额受到严重挤压,定价权被洋奶粉控制。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表面上看,是中国奶业屡出问题给了洋奶粉机会,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缺乏信任造成洋奶粉再怎么涨价也不愁销量。而深层次原因是,国产奶粉管理上出了问题。但是,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全民指责国产奶粉的缺德无能,而是要认真思索救赎路径。比如能不能加速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以推动其现代化、集约化进程;行业能否真正站在维护消费者根本利益的角度加强自律;有关部门能否本着推动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源头。其次,乳品企业、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容推卸的。社会监督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除了鞭笞丑恶,曝光不良商家,似乎更应加大对优秀国产奶粉企业的推广。毕竟,失去低价国产品牌的有效市场制衡,洋奶粉的价格疯涨只会加剧,且消费者别无选择。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决心和信心——背后关键在于整个奶粉生产加工销售链条的优化和再造,更在于整个食品监管体制的重塑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监督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除了鞭笞丑恶,曝光不良商家,似乎更应加大对优秀国产奶粉企业的推广。毕竟,失去低价国产品牌的有效市场制衡,洋奶粉的价格疯涨只会加剧,且消费者别无选择。

  要终结“洋奶粉”在国内市场的垄断地位,还需中国奶企自强。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陈三有等业内人士建议,中国的乳制品企业应潜下心来重建信心体系,而不是以包装概念和扮演“假洋鬼子”牟取暴利,多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培育消费者的忠诚度和信任度。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