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冲胶卷收入稳定 现在“洗”数码无奈兼营
柯达(微博)申请破产保护,压垮了胶片冲洗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与柯达公司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是,昔日街头随处可见的柯达冲印店,也因疏于打理而变得日薄西山。据业内人士介绍,27年间,本市柯达冲洗加盟店数量从最高峰时的200余家缩减了超过4成,而倒闭或者转行的窗口式相片冲洗店更是不计其数。
柯达加盟店4成关门
在本市河北区一间小的柯达冲印店,龚老板整整一个上午只等来3名顾客。周女士是她整个上午的“大单”客户,因为她带来了52张春节时在云南旅游的照片。不过,在周女士反复选筛后,最后仅剩下40张需要冲洗。对龚老板来说,周女士这单活儿都洗6寸照,收入总共只有42元。另外2名顾客共洗了15张照片。“半天营业额超过了50元可是不多见的!淡季平均每天洗50张左右,也就能收入35元。”龚老板说,自从进入了数码时代,来洗照片的顾客从拿交卷,变成了拿U盘。“三四年前,我这儿一天最多能洗20至30卷照片,日平均收入能到600元。”
胶片时代正在走向终结,这些相片冲印店也早已感受到了时代变迁所带来的阵痛。现今,我们在街头巷尾看到的统一装修的柯达冲印店,多数已经跟柯达总部失去了“联系”,也不再经营胶片冲洗业务。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连数码冲洗的相纸也不再采用柯达的产品。也就是说,这部分加盟店现在跟柯达集团几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据业内人士估算,本市柯达冲洗加盟店数量从最高峰时的200余家缩减了超过4成。
实际上,近年来,面对业务量、营业额的急速下降,一些加盟店主在柯达松动监管后,只能少卖柯达,转而销售其他品牌胶卷、相纸或加卖衍生产品,以保证当初由柯达公司统一装修的门面不“倒”。霍先生1995年加盟了柯达冲印店。他介绍:“当初加盟柯达公司时规定加盟店只能卖柯达公司系列产品。而且公司还有人来定期检查。”像霍先生这样的店主在2000年前后,一面要在公司监督下只销售自身品牌耗材,一面要受周围小店其他品牌胶卷、相纸低价的冲击。另一位从业20余年的人士坦言:“柯达相纸要比其他相纸贵,市民对于价格很敏感。现在,用柯达相纸洗一张6寸相片价格为9毛钱,要比其他品牌高出不少。而且,很多人对柯达相纸冲洗出的相片色彩也不太喜欢。”
近10年来,由于柯达的监管松动,部分加盟商也不再续约,使得不少加盟店开始以经营衍生产品“为生”。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很多加盟店在店内都做起了数码相框、内存卡,甚至是数码相机代卖的生意。霍先生尖山路上的店中,柜台周围也摆放着各种小台历、小画册。霍先生说:“为了不影响营业额,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将业务向其他方面拓展了,比如为顾客定制个性日历,制作画册、马克杯等添加创意元素进去的业务。”
“自从可以在电脑里看照片,有一部分老顾客就不再洗相片了。”霍先生指着柜台上分装相片的塑料格子说,“从前最多时照片能装10个格子,一天洗1000张相片是没问题的。现在每天最多也就是100多张,一半是各种证件照。”同样经营多年加盟店的王先生介绍,前几年的春节时,他还需要把胶卷搬到店外像摆鞭炮摊一样销售,但今年春节期间,他已经不再连市了。
曾几何时,柯达冲印店的招牌遍布街头巷尾。借助柯达的名气作为“广告”,可能是多数商家加盟柯达的原因。面对药水、胶片、相纸等耗材比其他品牌甚至同品牌的其他低价渠道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时,很多加盟商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柯达。而柯达也确实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挣到了“第一桶金”。
“本来我是用自己的招牌,干了一段还是决定加盟柯达,只要有这两个字,老百姓路过就知道这是洗相片的地方。”1985年就加盟了柯达冲印店的王老板说。据业内人士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时,传统胶片冲洗店每天接活能达100卷左右。按每卷相片冲洗收费20元左右计算,每天营业额达2000元上下。不过,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冲洗店的生意开始一落千丈。霍先生说:“以前人们照相就得买胶卷,买胶卷就得买电池,照完相片就得来洗,现在这3种业务都受影响。从2010年的时候起,一个月都卖不了两卷柯达胶卷,和生意最好做的时候比,营业额下降了60%至70%。”
专业摄影冲洗 27年只“顶”柯达
与这些改弦更张的柯达加盟店相比,也有少数执著于“柯达”的专业冲洗店,坚持走专业路线。
“照相和摄影是有区别的。”加盟柯达27年之久的相片冲洗店老板王思远说。王老板与其他加盟店主的经营理念可能有所不同,因为他的经营范围一直以做专业冲洗为主。客户群体主要是摄影师、摄影记者、出版社等专业群体。面对胶片摄影的“消亡”,数码摄影及相关技术的兴起,王老板则表示,对他的业务量、营业额影响都不大。
在王老板心中柯达还是摄影界专业和标准的象征。“很多制造技术不同的胶卷上也都印着C41,这是柯达标准,也是国际标准。”王老板表示,无论公司监督与否,他的店中都只销售柯达产品,“我认为就像是专卖店和百货店一样,产品一杂,专业性就下降了。”他的店中虽然不卖胶卷了,但冲洗、扩印业务量依然不少。
业务量不减,营业额有升。在数码技术兴起后,王老板的客户群中,仅有新闻、出版单位的业务少了,而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的相片冲洗业务则越来越多了。与很多店主变卖设备改买几万元的打印机或为彩扩机简单升级不同,王思远的整套专业设备价值500万。而高端的设备和使用柯达相纸等产品也让他的冲洗单价“居高不下”。一般冲洗店5寸照片冲洗费用约0.8元,而在他这里则需1.5元。“可能一些市民不选我这儿冲洗家庭照,但我的客户冲洗专业摄影相片后结账时一笔费用可能就达万元。”王老板说,“一些摄影师的片子,如果不够专业,你给他钱,他也不敢让你洗。”当然他的店也有新业务推出,例如为客户制作类似杂志的照片图册等新业务。
冲洗行业转型求生
在天津的街头巷尾,除了挂有“柯达”金字招牌的冲洗店之外,还有无数冲洗行业的“虾兵蟹将”。他们蛰伏于街头巷尾、各大居住社区以及商超的租赁柜台。他们的经营方式也更加灵活多变。
在河西区一处大型居民区内,孟先生经营的相片冲洗窗口在近2年间“兵不血刃”地打败了周围3家相片冲洗店。孟先生的店其实就是他的家。一间14平方米左右的房屋被改造成了工作室,三脚架、照相机、幕布、复印机、打印机、电脑组成了他的所有经营设备。年近60岁的孟先生说:“我从小就爱玩这儿玩意儿,现在经营冲洗店纯属个人爱好。”
不过,孟先生说,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这几年洗照片的顾客多了,但他的收入却下降了。现在,这间小店每月仅能为他带来1000元左右的收入。“原来一天来一个人,可一洗至少一卷30张。现在每天来五六个人,可有的人只洗一张。”由于市场萎缩,周围几家冲洗店都撑不下去了,有的直接改成了小卖部。这两年,孟先生在冲洗相片之余,也开始卖饮料以贴补收入。
津南区一家冲洗店的张老板干脆转型做起了网商。张老板干冲洗行业已经十几年了,但是近几年,他的实体店开始入不敷出。2005年前后,张老板把以前花6位数的钱购买的“诺日士2600”彩扩机当废铁处理了。“想当年,这台彩扩机就是一台‘印钞机’,人歇机器不歇。”张老板惋惜道。
2010年年底,张老板不再经营实体冲洗店,转而在网上开起了网店。没了房租、水电的“牵绊”,张老板网上洗片的价格“直击”一些实体店。记者看到,在张先生店中冲洗费用“5寸相片是0.2元,6寸0.3元”。据了解,这个价格要比实体店低大概6成以上。
转战网络市场,张老板的店由面向本市市民变成了“服务”全国,业务量的增加自不必说。但张老板坦言,除去货币升值和冲洗价格增长等原因,他感觉数码技术兴起前的最高利润是现今最高利润的6倍左右。
在采访中,无论是已经转行的、勉强维持的,还是开拓经营的业主们,都表示“相片冲洗行业不会消亡。”业内人士也表示,分众经营、网络化经营都是冲洗业未来发展的选择。理解的方式不同,在影响了一个行业的同时,更影响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有人感受到失业的伤感,也有人享受到自己打印照片的愉悦。那些成册的照片能“比人长寿”,那些数码照片能在手机上以秒为单位传送,一个“纵”,一个“横”,各有所爱。
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张琦 见习记者 林单丹 实习生 刘璐 本版摄影 尹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