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有偿派送的尴尬:快递服务质量依然是症结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4日 11:03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月4日专电(记者张遥)新一轮快递涨价再次来袭,不过与以往稍显不同,这一回多家快递企业纷纷挂出了“有偿派送费”的名头。“涨价一元”带来的不仅有意料之中的波澜,还有消费者对于增收“有偿”费用的质疑。

  事实上,如果细看快递行业的发展格局,看似“巧立名目”的“有偿派送费”并不难理解。快递业务量大量来源于网购,而拉动中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一大因素便是区域发展差异。大量网购包裹由东往西单向流动,而收发快递最常见的还是寄件方付钱、收件方免费的支付模式。

  再看眼下的国内民营快递企业,除了顺丰一直采用直营模式,网店、个人寄件使用最频繁的“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不少处于加盟与直营混合经营,加盟站点往往自负盈亏。一些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称,有些西部地区平均派出8个、甚至12个件才能接到1单寄件业务。一些快递公司往年已经在实施每件补贴一块钱的派件制度,但一些西部站点仍然难以为继。

  近期的经济环境似乎也能为快递涨价找到依据。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尚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的中国快递业压力重重。一线快递员确实辛苦,遇到发货量大的客户,还要为了拼抢市场争相让价。

  但以上种种,并不能成为快递企业一到旺季便纷纷涨价的解释。有人说,运能不足就用经济杠杆来调节,但所谓调节并不该只涨不跌。快递行业两年来多次涨价,而且让人感觉“见旺便涨”,与其说是用价格杠杆调节,倒不如说“趁火打劫”的意味浓烈。

  快递费用上涨不论是一块钱还是五毛钱,总能引发强烈市场反响,其中更让消费者闹心的大概还是服务质量。根据国家邮政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年11月各级邮政部门受理的消费者有效申诉中,涉及快递业务问题的7272件,环比增长56.8%,占当月有效申诉量的98%,主诉问题为延误和丢失短少。一些直营模式快递企业的运价常年高出其他快递,但却并未引来如此密集的抱怨。越到旺季,越是爆仓、延误,却越要涨价,这样打着“提高服务质量”的口号短期突击,恐怕很难有人领情。

  近几年低价跑量迅猛发展的民营快递已经站在转型关口。网点经营、员工培养、提高机械化水平都需要资金,但要让老百姓肯掏钱,首先要有与价格匹配的服务质量。身处服务业,却连起码的服务水平都难以保证,拿什么守住市场?

  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开始自建物流体系,快递企业的通病总有一天难以用“行业普遍现象”来虚掩。而要从根本上推进快递转型,工夫还需下在平时。这其中除了企业自律,也需要监管部门的有力引导。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