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零售业入世十年:发展变迁改变大众生活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 17:48  人民网微博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的时间里,中资、外资、合资等大大小小的超市在城市里遍地开花,伴随着开放,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残酷,消费者在这种竞争中得到了实惠,同时也改变了某些生活方式。

  人民网·天津视窗12月9日电:零售业可谓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它紧贴日常生活消费、带来了行业竞争、改变了生活方式——也在入世10年的过程中逐步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的时间里,中资、外资、合资等大大小小的超市在城市里遍地开花,伴随着开放,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残酷,消费者在这种竞争中得到了实惠,同时也改变了某些生活方式。在家乐福超市工作近15年的孙洁,从一名门店经理的助理成长为天津山东区的大区经理,亲历了入世改变的她,也讲述了一个入世10年零售行业发展变迁的故事。

  关键词:观念

  1997年5月19日,家乐福南开店正式落户天津,也是那一年,孙洁结束了她4年的大学生活,通过应聘成为家乐福南开店的一名经理助理。

  在那时候,普通市民习惯到菜市场买菜;到粮油店购买油盐酱醋;到服装店买衣服;到鞋店买皮鞋——至于什么是超市,大家并不太清楚。就在那样一种背景下,占地7000平方米,集合了生鲜、快消品、家电、服装等几大品类商品的家乐福首家大卖场开业了。

  尽管在家乐福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但孙洁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家乐福南开店开业那天的情景。整个大卖场里挤满了前来参观、购物的市民,当时在做文案工作的她,也被叫到卖场里帮忙维持秩序。大部分市民看到货架上的东西都在互相问着,“这些是随便挑吗?”“怎么没有售货员?”“最后上哪结账啊?”——再看看今天,市民到超市买东西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10年间市民的消费方式可以说被彻底改变了。

  讲到上面这件事时,孙洁说这是她觉得入世带来的第一个改变——观念,“这一改变虽然不是由某项具体的入世条款带来的,但我觉得却是影响最深远的。”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的时间里,中资、外资、合资等大大小小的超市在城市里遍地开花,伴随着开放,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残酷,消费者在这种竞争中得到了实惠,同时也改变了某些生活方式。

  关键词:渠道

  2000年初的时候,超市内的酒类产品品牌并不太多,主要经营的一是,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全国知名品牌;二是,津酒、直沽高粱等天津地区热销的区域白酒品牌。虽然当时比较知名的白酒品牌超市都在经营,但是由于白酒供应都是由北京、上海两地的三四家国有企业控制的,并且供应商也不太配合超市的采购工作,所以进货渠道是相当狭窄的。

  那时,刚刚成为白酒采购部经理的孙洁第一次带队到北京和一个供应商进行谈判,超市方面想要以更低的价格多进购一些茅台、五粮液之类的一线白酒,结果供应商一不同意降价,二不同意多供货,他们一直强调,“要先满足国营百货店的需要。”最后孙洁的首场谈判只能以失败告终。这样的例子在2003年之前,可谓比比皆是,那时候供应商少,他们都是老大,超市只能听吆喝办事,进货的渠道完全被限制住了。

  但是这种情况在入世四五年的时间里,就被逐步改变了。随着各类政策和市场的放宽,就酒类领域而言,各地出现了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供应商,由于超市每天的平均客流能够达到1万人左右,远远高于同类的百货店,供应商们看到了巨大的利润,便纷纷转变态度主动联系超市,要求进行合作。在孙洁刚刚离开酒水采购部的那几个月,每天还是会有三四个供应商主动打电话给她,申请给超市进行酒水供应。

  不仅酒类采购的渠道拓宽了,在孙洁成为超市非食处处长的那个时间段里,家电、服装、玩具等商品的采购渠道也被大大拓宽了。现在家乐福从广东、四川、山东、浙江、江西等地采购家电类产品;从上海、北京、天津、辽宁、浙江、山东等省市采购服装类商品;从上海、广东、山东等地进购玩具类商品,进货渠道和十年前相比,大大丰富了。

  关键词:品类

  自2000年开始,家乐福卖场内的产品基本就分为食品和非食品两大类,涉及3万多个品种。尽管产品品种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没有明显增加,但是在每种产品品种中,可供选择的具体品牌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时,如果到卖场的饮料产品货架上看看,一整条货架上摆放的都是旭日升,剩余的货架上摆放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碳酸饮料;到2005年时,旭日升已经彻底离开了市民的视线;脉动、劲跑等功能性饮料,红牛、力保健等保健类饮料产品则开始在卖场内崭露头角;到2008年时,醋饮料、乳饮料又开始陆续登陆超市卖场;到今天,包括康师傅、统一、百事、可口可乐等在内的70多个品牌,600多个品种均在超市卖场中热销。

  “这种产品品牌的丰富并不仅仅局限于某几个领域。”孙洁说,近10年来,卖场商品的品牌可以说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产品品牌从最初的3万余种增加至现在的8万余种。就连孩子们喜欢吃的薯片,10年前的主要品牌只有妙脆角等,而如今薯片的品牌多达十几个,上好佳、奇多、乐事、品客、亲亲、好丽友、司朗等品牌产品都可以供小朋友选择。

  关键词:竞争

  其实在2003年之前,家乐福的生存环境是特别宽松的,但是从2003年以后,这种状况被逐渐改变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物美、易买得——不管是中资、外资还是合资的连锁型大超市像雨后春笋一般开始出现在城市内。

  国内零售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孙洁正在哈尔滨一家店做店长时,而在这家门店旁边隔一条马路就是另一家大型超市。孙洁回忆到,当时住在两个超市附近的市民,时常会拿着两家超市的促销单子比对价格。那段时间,孙洁也经常会以消费者的身份到两家超市去逛逛,当然她感觉到的也是巨大的压力。

  这样的竞争当然也存在于天津,在距家乐福白堤路店一公里之内就有一家人人乐超市,这么近的距离里有两家大型超市,对消费者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可选择的实惠,但对于超市的经营者而言,就是一种有形的压力。截至去年在天津已经有12个品牌的62家大卖场,这种竞争是不言而喻的。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的时间里,中资、外资、合资等大大小小的超市在城市里遍地开花,伴随着开放,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残酷,消费者在这种竞争中得到了实惠,同时也改变了某些生活方式。

  入世十年大事记

  2001年

  2001年12月11日,开始实行入世条款,中外合资企业可在5个经济特区,以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郑州、武汉成立,此举大大推动了零售行业在中国的扩展计划。

  中国承诺在今后3至5年内,逐步放开一系列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就商业而言,主要是指外商将拥有分销权。这一条款意味着外国商业资本可以超越中国的中间商,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以至对外直接投资,直接拥有包括批发、零售、配送、仓储、服务和相关营销活动有关的全部权利。

  加入wto后,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得龙等全球最有实力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可以在上述条款的保护下,加速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并将中国这一增长最快的零售市场作为它们21世纪初期发展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2004年

  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三周年的日子,中国零售业将在股权比例、开店地域以及数量等各方面向外资完全开放。

  此前的3年是入世后的保护期,也被称作零售业全面开放的“过渡时期”,而从此之后的3年,又有人把它称作是“后过渡时期”。

  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了对外资投资国内零售企业在地域及持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国内零售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配售系统、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采取新设和并购的方式加速进入我国零售市场。

  2007年

  2007年2月27日,沃尔玛正式对外宣布收购好又多35%股份;3月21日,华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全数收购天津家世界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股权。

  2009年

  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中,外资超市企业包括大润发、家乐福、沃尔玛等8家,2009年总销售规模为1757.1亿元,门店总数为785家。

  而中资超市包括联华、物美等31家,总销售规模为3913亿元,门店总数为23004家。

  2011年

  2011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全国范围,外资超市的市场份额已经逼近47%。(记者 苑冰 )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