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Travelzoo逆势扩张被疑炒作 团购业阵痛中过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3日 20:50  中国新闻网微博

  中新网上海11月23日电(记者 李佳佳)国际在线旅游巨头Travelzoo近日在上海启动“旅游族”这一中文品牌,并宣布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来自中国的订户量和销售额至少翻番。

  来自Travelzoo中国区总裁洪维的这番逆势扩张的“雄心壮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团购市场遭遇“寒冬”的当下,这是否又是一个博眼球的“商业炒作”?

  今年以来,团购市场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拉手网(微博)赴美上市折戟,高朋、窝窝团、团宝网裁员,24券欠薪,欧拉团甚至出现了卷款逃跑事件,去年一度风光无限的团购竟在短短一年时间全线收缩,洗牌的序幕似无预警般地展开了。

  据《全国团购网站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范围内已有1483家团购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退出团购市场,其中,仅10月关闭的团购网站就高达456家。

  而近日一淘网发布的《10月团购报告》则称,国内团购整体交易额16.83亿元,环比首次下降11.4%,仅与今年6月市场规模持平,团购网站在产品的更新速度上,也呈现停滞状态。

  媒体从业人员陈郁一度是团购的铁杆粉丝,从餐饮、购物到婚纱摄影、家具装潢,发展到后来几乎是“非团不购”。然而,最近陈郁却见着团购就摇手,问其原因才知道,一来是之前那股猎奇的心理消退了,二来是不愿意受到商家区别对待的闲气,“每次团了餐券去用餐,服务员不仅要带我去团购‘专座’,且每次的服务都被打了折扣,不是服务不上心就是菜量锐减。”陈郁说,“又不是消费不起,咱丢不起这个人。”

  对从事金融业的王毅翔来说,从团购队伍中抽身的倒不是“面子问题”,而是经常“团”的时候是一个价,“团”到了又被告知取消,“如此不守信用真是伤了消费者的心”。

  开始时的一拥而上靠的是创意的新颖、价格上的实惠,而创业后的守业仅凭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在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副主任、中国团购发展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宋艳民看来,部分企业诚信缺失和不规范竞争以及盲目扩张,是前段时间团购行业的最大问题,并且对全行业的发展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就在业界寄望于拉手网赴美敲响纳斯达克的开市钟声以提振行业信心之际,它的上市受阻也对大量的团购企业造成压力,使得本来就资金压力很大的团购网站雪上加霜。有分析人士认为,拉手网未能如期上市的主要原因是财务问题,拉手网上半年亏损达到了3.91亿元人民币,为同期净收入的6.8倍,以这样的速度拉手网现金流甚至撑不了一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界对Travelzoo的质疑也顺理成章,不过这个以旅游特惠产品推荐平台为主打的跨国企业却丝毫没有水土不服的担忧。

  洪维表示,Travelzoo会更注重稳健运营和坚持传统打法。“我们会走得慢一些,稳一些,也会坚持我们海外成功的基因,那就是宁缺毋滥的精选原则。”

  而针对拉手网这样“败”在现金流的问题,洪维也有备而来。“我们从一开始靠的就是口碑营销,而且我们也没有庞大的客服队伍,整个团队就是立足于轻资产运营。”她说。据称Travelzoo现有100万中国用户的邮件打开率达30%以上。他们没有销售团队,靠的是商业开发团队,以顾问方式和商户进行合作,“这就是一种Travelzoo特有的‘团购模式’”。

  记者随机采访了沪上几个消费者,他们纷纷表示“只要不构成邮件骚扰,乐于尝试”。

  此间的业内人士称,团购的虚火并不代表这一模式出了问题,作为一种商业推广工具,它并不会死去,只是需要时间调整与创新。之前的忠实用户陈郁也说,只要解决了前面说到的“面子”和诚信问题,不排除重投团购的“怀抱”。

  可以预见的是,团购洗牌似无法避免,那些在“阵痛”中存活下来的,或是在逆势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应会更珍视这一市场,这对其长远发展显然利大于弊。(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