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CASTEL:欧洲葡萄酒王的中国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8日 23:26  经济观察报微博

  张昊

  当我走进法国红酒企业CASTEL集团上海代表处的办公室时,已经是晚上8点,而大部分的人都还没走。因为跟法国有7小时的时差,“老毕”还在不停地参加总部的各种电话会议。“老毕”本名毕杜维,法国人,因为在国内红酒界资历颇深,所以被大家尊称为“老毕”。这是他担任CASTEL中国区总经理的第五个年头,而他也早已习惯跨国公司这种奇怪的工作节奏。

  老毕确实干得不错。2006年刚上任时,中国区只有20万瓶的销量,而2010年就达到了2000万瓶,今年的销售目标更是3000万瓶,5年的时间翻了100多倍。他谦逊理智的管理方式,更是让他备受总裁阿兰·卡斯特的推崇。而彼时,CASTEL的情况不甚理想。错失了入股张裕的最好时机、代理商选择不慎、中文品牌“卡斯特”被抢注……

  老毕把这一切转变归功于在2006年做的那个决策:依靠本土经销商。

  联营失败

  和众多有着百年历史的酒庄相比,CASTEL还很年轻。它在1949年建立时,只是一家家族作坊式的葡萄酒经销商。随着规模的扩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了自己的灌装工厂,七八十年代开始收购葡萄园。

  仔细研究它的发展路径,会发现1988年并购Nicolas葡萄酒公司是其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与传统酒庄的经营方式完全迥异,CASTEL对渠道的热情超乎想象。Nicolas的葡萄酒连锁专卖店遍布法国乃至欧洲,CASTEL的新产品总是被放在橱窗里最显眼的位置。有了渠道,就意味着掌握了第一手的消费数据,这让它之后的任何一次收购都有的放矢。CASTEL在欧洲的第二大市场——英国的战略也同样如此,英国本土连锁巨头Oddbins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CASTEL在上世纪末进入中国时,却没有复制其在欧洲的经验。原因很简单,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对葡萄酒完全没有概念,用老毕的话讲就是“红酒兑雪碧的日子”。此外,国内跟欧洲的消费结构也存在差异,法国的葡萄酒销售几乎全来自于个人消费,而在中国,高档葡萄酒是奢侈品,大部分都流向了礼品市场。因此,自建渠道首先要面临市场热度的考验。

  1998年在廊坊建立的第一个灌装厂经营并不好,真正的转机来自于和张裕的合作。CASTEL想要加快步伐,而张裕那时在北方并没有灌装工厂,所以双方一拍即合。之后在烟台建造的“张裕·卡斯特酒庄”让双方的合作达到顶峰,那也是中国的第一座专业化酒庄。

  依靠张裕在国内的影响力和渠道优势,卡斯特声名鹊起,这种联合品牌的运营模式让CASTEL的销售量呈几何级数般的递增。2004年,张裕的销售额增至25亿元,利润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张裕·卡斯特也同比增长50%,贡献巨大。

  但联合品牌的弊端也日益凸显。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攀升,双方开始出现利益分歧点。本想借着张裕改制的机会,通过收购股份来扩大话语权的CASTEL未能如愿。2005年,烟台国资委将张裕集团33%的国有产权转让给另一家公司,此前大热的CASTEL意外落选。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品牌下的经营规模已经开始束缚CASTEL的发展空间,寻找新的运营模式刻不容缓。

  渠道升级

  首先是产品。2006年前后,进口葡萄酒关税的一再下降和国内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乐观预期,让CASTEL的高层们开始评估向中国市场销售原装进口葡萄酒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讲,收购张裕股份未果也算是一个催化剂。联合品牌未能取得进展,那么销售自有品牌就顺理成章了。

  可即使它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但自建渠道依然不现实。按照常规的逻辑,摆在它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与拥有外资背景的经销商合作。虽然国内的烟酒行业渠道已经十分成熟,但绝大多数经销商卖的是白酒,对葡萄酒几乎没有概念。硬件环境上,葡萄酒和白酒完全不同,对运输和储存环境极其挑剔;而差异最大的还是文化内涵,葡萄酒在中国的酒文化里显得有些异类。

  CASTEL也尝试着找了一些代理经销商,但效果都不太理想。正在这个节点,老毕出现了。当时他的职位是法国食品协会亚太区总裁,在中国工作的5年时间里,他90%的时间都是在从事和法国葡萄酒相关的工作。这正是阿兰·卡斯特需要的特质,既懂葡萄酒,又懂中国市场,于是很快地,老毕就被他挖过来掌舵中国区的整体业务。

  但老毕的商业逻辑跟董事会的大多数人完全迥异,他拿到董事会讨论的第一个决策就是要依靠国内的经销商。这甚至被当成了笑话,“他们的担心其实也都是我担心的,包括周围了解我的朋友也都没有人理解这个决策。但中国的市场前景摆在那里,其实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困难。”而令他欣慰的是,阿兰·卡斯特和CASTEL家族事业的创始人皮埃尔·卡斯特都对此十分支持。就这样,老毕的提案获批,他开始寻找有潜力的国内经销商。

  不出所料,当CASTEL放出风声要找本土经销商直接合作时,全国众多葡萄酒、白酒甚至没有酒水销售经验的经销商都蜂拥而至,希望能成为这个欧洲葡萄酒巨头的合作伙伴。但老毕很理性,他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五点要求:

  第一,要有酒类产品的经销经验;第二,要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完整的销售网络和人才;第三,要有实力强大的品牌部门;第四,要有好的仓储、物流网络;第五,要有好的经营管理团队。

  然而,在对中国各个城市诸多潜在合作伙伴进行了一番详细考察后,老毕发现情况不甚理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达到那五条。这意味着老毕的团队为了给合作伙伴们补齐短板,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2006年底,CASTEL有了第一个全国经销商合作伙伴北京恒亿盛世葡萄酒有限公司。在合作初期,恒亿盛世甚至都没有清晰的产品定位。老毕的团队和恒亿盛世几乎从零做起,产品定位、VI体系,还包括品牌推广的具体方案等,前前后后持续了近8个月。

  之后,上海建发酒业、北京德龙宝真国际酒业、温州卡聂高等相继成为CASTEL的经销商。直到2008年底,它的经销商数量达到10家。至此,老毕也完成了全国经销商网络的布局。

  在上海办事处,很大一部分员工的工作内容就是服务经销商。随着硬件设施的逐渐完善,老毕也开始注意培养经销商对葡萄酒文化的认同感。“作为经销商首先必须要懂酒,才能卖好酒。”他经常邀请法国专业葡萄酒培训师给经销商培训,把葡萄酒文化、生产工艺、品酒常识等基础知识集中传递给经销商。他还鼓励全国经销商带自己的下级经销商去法国,了解真正的法国CASTEL,并感受法国的葡萄酒文化。

  软硬结合,老毕的本土战略很快收到了效果,销量节节上升。目前,中国区已取代英国成为CASTEL的第二大海外市场。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在CASTEL的价值观里,自建渠道永远是其追求的目标。近期,“玛茜品牌连锁专卖店计划”推出,而且首家专卖店已经在厦门正式亮相。很显然,CASTEL已经开始试验在中国复制Nicolas的模式。

  在CASTEL的概念里,如今的玛茜已经具备了自建渠道的市场基础。它是国内进口量、销售量均排名第一的法国葡萄酒品牌,2011年的销量估计能突破1000万瓶,年销售额约10亿元。

  而CASTEL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开设1000家以上的玛茜品牌连锁专卖店。“这并不是一件难事,经销商上海建发酒业在全国有3000家经销商,而玛茜的经销商也有1000家,这1000家经销商都有开店的需求。”据这项计划的合作方建发酒业副总经理陈旭光透露,专卖店除了可以做零售和批发外,合作双方还会为专卖店推出度身定做的专营产品,以区分于传统的批发渠道。

  此时,老毕的“野心”再明显不过,“中国市场应该还有5年高速发展期,然后步入成熟。而在这个阶段,我们最首要的任务还是占领各种渠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