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凡华再添料 尚德还有诈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9日 23:03  经济观察报

  万晓晓

  8月18日上午,因爆料尚德电力“诈捐门”而被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免去秘书长一职的罗凡华告诉本报,“民政部已对此事件启动调查程序,我下午会前往配合调查”。

  罗凡华出具的销售发票、财务清单显示,尚德1500万诈捐属于故伎重演,因为去年1754万捐赠物,已被尚德以592万变卖了后资金下落不明。而“变卖捐赠物”的内情,中华慈善总会全然不晓。

  对于慈善总会疏于“监督管理”,罗凡华再爆,慈善总会“收取8万现金支票,便开具了1700万的减税发票”,今年“收取5万现金支票,开具了1500万元的减税发票”。

  对这两项指控,慈善总会解释称5万元不是“潜规则”,而是“捐款工作经费”。尚德电力则回应称,“将对去年的捐款,启动调查程序”。

  追讨细节

  罗凡华向本报表示,“尚德存放捐赠物的仓库清单、收条都是刚刚补的,捐赠物的提货单至今都在尚德高级副总裁解晓楠手上,而不是在慈善总会手上”。罗凡华再三强调慈善总会“虚开发票,见钱就开票”。

  此前,中华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张心国对本报表示,8月6日,慈善总会前往无锡物流园大田物流仓库查验,发现尚德所承诺要捐赠的东西早在3月8日至28日之间陆续到位。“出库清单上日期、名目写得清清楚楚的,各项明细都没有问题。”罗凡华却指出,这些清单是后来伪造的,因为慈善总会在7月也曾向尚德电力“追讨”过发票。

  本报获得的一份中华慈善总会7月4日《批复》明确显示:“向无锡尚德公司出具了捐赠减税发票(捐赠价值1500万元),但是,受赠方实际没有收到捐赠方的捐赠物资。”“4月,尚德电力高级副总裁解晓南曾当面请我尽快将慈善总会的捐赠发票换回,并再三保证物资没有问题,就在仓库里。”罗凡华认为,这批货物可以控制,就以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名义,向慈善总会提交了1500万元货物收据,并由北京创新中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华慈善总会缴纳5万元工作经费,换回1500万元发票。“我没有想到,发票交给解晓南之后,他就以各种借口,拒不移交这批货物。”罗凡华表示,在这事件中自己确实存在失误。

  5月30日,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致函尚德,要求其在6月10日前,移交捐赠物资,“但是尚德电力拒不移交”,罗凡华说。

  6月12日,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向中华慈善总会提交《申请》,再次设定7月1日为最后捐赠物资移交期限,并提出具体移交地点——湖北省襄阳市襄阳五中校内,即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比赛地点。“然而,几度追讨都遭到尚德电力和捐赠物持有人解晓南的拒绝。”罗凡华说。

  7月4日,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在了解情况之后,签发《批复》文件,明确:第一,受赠方实际没有收到捐赠方的捐赠物资;第二,委托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向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收回1500万元捐赠发票。“这些经过表明,尚德电力诈捐事实成立。”罗凡华说。

  那么,慈善总会之后为何改口?

  罗凡华透露,8月2日,解晓南带着无锡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尤俊欣,邀请慈善总会领导疏通关系。“慈善总会的相关人士去了无锡一趟之后,回来后的口径完全就变了。”

  罗凡华说,尚德给慈善总会的5万元也是解晓南让其办理的,该笔现金支票给了慈善总会财务部的高主任。

  8月17日,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表示说,中华慈善总会针对给尚德公司开出的免税发票以及为创新中意公司开出的5万元的“捐款工作经费”发票展开真相调查。言下之意是,慈善总会确认收了这5万元。

  偷换概念

  据罗凡华的爆料,“尚德将捐赠物放进了自家的‘孙公司’创新中意里,而创新中意公司并未与版权协会签署任何委托协议,因此并未构成捐赠实质。”他表示,“委托书盖章手续复杂,这不是尚德想补就能补的。”

  而8月16日,尚德电力给本报发来声明称,“尚德的捐赠行为实际已经完成”,理由是——“向大赛承办单位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委托的执行单位创新中意公司完成移交价值1500万元的捐赠物品。”

  尚德电力强调,根据《捐赠法》,尚德电力有权指定捐赠实施单位。此外公司指出,大赛三大主办方中国教育学会、中国版权协会和中华商标协会在8月12日共同签署的一份声明中,也再次承认了创新中意的执行资格。

  对此,罗凡华认为,尚德偷换的概念是——在签约之前,尚德确实有权指定捐赠事实单位,但既然签了《捐赠书》,就无权指定了。

  罗指出,根据《捐赠书》,尚德的捐赠属于定向捐赠,即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对创意大赛活动实施定向捐赠,所有的捐赠物资均用于创意大赛的开展(包括用作比赛及实验器具、赛事奖励等用途),且指派创新中意向通过创意大赛产生的受捐学校及单位实施捐赠。

  也就是说,创新中意并不具有对捐赠物资的拥有权和所有权,其在捐赠过程中的角色,仅为代为实施捐赠物资的发放工作而已。

  “根据物权转移关系,首先应是尚德到慈善总会,二次物权转移应是慈善总会再到中国版权协会。”罗凡华说,在这过程中,受赠方、债权人是慈善总会、版权协会,“创新中意公司不是受赠方,也不是受赠主体的一部分,也不是捐赠器材所有权转移对象。”从《捐赠书》(合同)来看,尚德电力无权将这批物资移交给创新中意公司,创新中意公司也无权收取这批物资。

  故伎重演?

  “尚德今年又在故伎重演,企图销售捐赠物。”罗凡华表示。

  据其透露,3月7日,尚德电力高级副总裁和品牌总监王飞鹏,在无锡物流园租用一个仓库,将这批慈善捐赠物资放置于此。“随后,解晓南向王飞鹏提出,不能告诉任何人这批物资已经提货,但王飞鹏在提货当天,电话告诉了我。”罗凡华说,当时,他是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也在尚德的“孙公司”创新中意中任副总经理。

  罗透露,王飞鹏当日到解晓南介绍的一个太阳能产品买家处,洽谈这批物资的销售。该无锡新区的买家打电话给罗凡华问询情况。“我当时告诉买家,王飞鹏没有这批货物的所有权,警告买家不要买这批货。”

  当天,解晓南、罗凡华、杨智平三人来到无锡新区,再度找到那家太阳能产品买家,协商将价值1500万元的1700千瓦太阳能电池组件,易货贸易成为若干套太阳能发电教学实验设备,然后再捐给受益学校。“解晓南当时表示,今后,这批捐赠物的销售或易货贸易事宜,由他亲自办理。”罗凡华说,但后来易货贸易协议并未签成。

  4月7日,王飞鹏因有“财务问题”停止工作,继而被解晓南辞退。

  值得注意的是,尚德电力去年捐赠的1754万捐赠品,也已经被折价变卖,钱款去向不明。而当年,尚德不仅以此免了税,还获得“2010中华慈善总会突出贡献奖”。

  罗凡华介绍,去年,共有200多所学校参赛,但参赛学校居然只获得了一块电池板,之后就无其他捐赠品。

  对此,央视新闻记者也对山东、江苏等地20多所参赛学校进行采访,得到的信息是,“得到捐赠品的学校都是收到了一块电池板,有的学校连一块也没有收到”。

  而根据去年的《捐赠书》,尚德公司总共捐赠了3731块电池板。也就是说,还有3500多块下落不明。另外,58万多片电池片,参赛学校也都没有收到。

  罗凡华向本报出具了销售发票和财务清单,“他们去年大部分捐赠物都已经被公司折价变卖了”。他介绍,去年是中育科技在操作此事,法人代表王伟要求每个学校捐一片,再配上一些支架报警灯掩人耳目,把58万电池片和3000多块电池板,折价销售,全部都卖了。

  “电池片共卖了260万元,电池组件卖了332万元。”罗凡华说,其实,前者价值1000万元,后者价值700万元。

  这变卖所得共592万元,当然没有流向捐赠学校。

  8月17日,尚德电力向本报发来声明称,“公司将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对该事件(涉嫌变卖捐赠物)进行完整和彻底的调查。并确保今年捐赠物按期发放。”

> 相关专题: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