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油价下跌两成国内不动 现行定价机制被指迟钝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5日 02:07  经济参考报

  专家指现行定价机制对市场反应不灵敏

  记者 施智梁 刘雪 霍小龙 北京 上海报道

  12日晚间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5.38美元,延续下跌趋势。自7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一度惨跌20%以上,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仍然保持坚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调价周期过长、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也没有处理好油企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导致现行定价机制饱受诟病。

  降价 国际油价瀑布般跌去两成

  自7月下旬以来,以WTI和BRENT两大基准油为主的国际原油期货出现暴跌,WTI从100美元左右的高点一度探底到80美元,两周内跌幅达20%,BRENT原油在7月26日曾在盘中逼近120美元,之后一路下滑,甚至在8月9日盘中击穿100美元,两周内跌幅达17%。

  进入8月以来,一系列的利空消息相继传出,造成了油价恐慌性的大跌。在中国国际期货高级主管分析师刘亚琴看来,三季度国际油价可能延续震荡下跌的弱势行情,WTI油价在每桶80美元、布伦特在每桶90美元至95美元附近的点位会有一定的支撑,“但也不排除跌破支撑点位的可能。”

  能源研究机构东方油气网油品部经理冯臻也曾向记者表示,月初美国公布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数都显示经济增长接近停滞。美债违约危机虽然暂时得以避免,但美债上限上调对市场产生的利好已经被迅速消化殆尽,投资者对未来经济担忧的恐慌情绪主导着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油价难以摆脱这种恐慌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与期货价格相对应的是市场对其表现出了强烈的灵敏度。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21日至8月5日,国内重点企业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整体上涨,成品油价格普降。当期,成品油方面,93#汽油、-10#及0#柴油出厂价分别为7588.4、6916.2、6531.7元/吨,环比则普遍下滑0.4%至1.4%不等。

  同时,由于受国际油价连续几日大跌影响,中石化香港油站公司宣布自8月10日凌晨下调汽柴油价格,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0.1港元和0.18港元,下调后,香港两种汽油价格——超级汽油及汽油每升分别为17.34港元及16.4港元,柴油每升11.6港元。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香港中石化自5月以来的第四次调价。

  坚挺 国内油价在强烈下调预期中“岿然不动”

  《经济参考报》记者此前在山东、上海、北京、重庆、河北等地调研获悉,当地民营加油站和外资加油站早已经开展了促销降价。以93#号汽油为例,记者调研的地方大多降幅在0.2元/升以上,上海、北京、山东等地部分加油站的降价幅度高达0.4元/升。

  一位拥有多家加油站的河北民企老总8月初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大家都觉得近期国内下调油价的可能性很大,索性就降价促销消纳存货。但他至今尚未等来下调油价的那一刻,相反发改委认为国内成品油尚没有达到下调的条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负责人8日表示,最近一段时期,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但暂时没有达到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边界条件。如果今后国际油价持续在目前价位波动或继续回落,国内油价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平均价格跌幅达到4%的边界条件,国家将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记者注意到,按照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即国际市场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移动价格变化超过4%时,成品油价格可相应调整。

  根据息旺能源监测,截止到8月11日,布伦特、辛塔、迪拜三地原油加权均价变化率为正向的0.78%,确没有达到下调条件。

  为什么香港能够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及时调整成品油价格,而国内油价却多次错过调整时机?

  记者了解到,在中石化下调香港汽柴油价格的同时,Shell香港也宣布自8月10日起调整旗下油站汽柴油零售价,降幅和调降后的价格与中石化相同。Shell香港零售业务部营运经理刘凯茵表示,此次价格调整是因汽油的新加坡离岸价回落而导致。新加坡汽油离岸价是亚太地区汽油现货价格的参考标准。中石化在港已于5月9日和7月2日两次下调油价。7月27日,则上调了油价。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香港市场有加德士、中石化、Shell等多家成品油零售商,是完全开放的市场,其价格由公司自主根据市场变化而调整。

  质疑 现行定价机制被指迟钝

  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油价落后于国际油价的运行趋势,与市场脱轨。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认为,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尚处于过渡阶段,在运行了两年多时间以来,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于调价周期过长,导致调价往往滞后于国际油价的运行。其次,多次调价幅度都不到位,给下一次调价造成困难。

  “由于我国成品油调价的整个流程透明化不足,一方面,国家多次在调涨时采取的控制涨幅的手段并不为消费者所了解,另一方面,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由于当前调价周期较长等原因造成国际油价大跌而国内调价窗口未开启,这也让消费者产生历次调价都‘涨快跌慢’的误解。”董秀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董秀成举例,若按照正常测算价格应该涨价至8元/升,而国家考虑到某些因素而收窄涨幅,仅调至7.1元/升。这样,后期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下行,参照调价标准要下调至7.5元/升时,基于目前国内水平已经低于国际水平的现状,可能就不具备下调的条件。

  这种尴尬甚至体现在:多次面临上调窗口却没有上调或者滞后,使得国家在面临下调窗口时承受更大的压力。

  业内有人士指出,8月以后,虽然国际油价短期重挫接近20%,但因为5月该上调时没有上调,阻碍了这次下调。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数位内部人士曾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指出,《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即现行定价机制)曾规定“原则上不提或少提”、“自主制定具体零售价格”、“成品油价格可相应调整”,但都太模糊,实际操作中自由裁量权过大,难以给业界明确的预期。

  “一是滞后,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调价周期较长,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二是规定模糊,给有关方面留下不严格执行调价行为的空间,该调整时不调整,调价幅度又不到位。”有三大油企的内部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道出现行定价机制的两个弊端,他还用“跷跷板”来比喻国家在油价上反复平衡油企和消费者的利益,在国际油价总体处于上升趋势的背景下,油企觉得上调油价没到位、不准时,消费者觉得“调涨不调跌”。

【媒体评论】:

北京晨报:别等油价降要盼它不涨

中华工商时报:油价内外有别折射机制扭曲

齐鲁晚报:国内油价涨跌陷精算怪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