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电荒调查:陕西能源的外送纠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8日 11:27  《能源评论》杂志

  文 | 本刊记者 艾江涛 王伟 特约记者 王峰 满晓军

  调查时间:6月8日至6月10日

  调查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榆林市、神木县

  调查理由:陕西是煤炭资源大省,而火电厂为何陷入缺煤窘境?向外输煤或输电,哪个对陕西更

  划算?陕北煤炭基地煤电一体化经验能提供哪些答案?

  6月份的西安,气温高达37摄氏度,第30届世园会的广告宣传颇为显眼,计划中的七条地铁线已有三条正在紧张施工中。昔日的汉唐大都、今日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正处在飞速发展之中。

  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陕西电力供求俱增,其能源基地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来这里前,记者想得最多的是,陕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该在这轮“电荒”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是否存在着我们先在认为的“窝电”情况,其外送情况又是如何?

  然而,从陕西省电力公司到省发改委,再到火电厂及煤矿企业,几天的走访,却让我们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尽管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陕西对电力外送的态度都不会像“关中八大怪”中所说的“大姑娘嫁人不对外”,可它自身面临的问题却让外送问题变得异常纠结。首先,陕西的上网电价要低于周边省区,导致供送两端的被动,一面是发电厂承受煤价能力低,买不起煤,一面是本省的电在西北五省共享的外送通道中竞争力差,送电并不多;其次,本省资源与负荷的逆向分布,以及内部电网不够发达,使得陕西省内尚且无法“变输煤为输电”,进一步加剧了南部负荷中心火电厂的煤炭费用;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陕西经济的飞速增长,外送能力也必将变得难以确定。

  如果不能有效地澄清、解决电煤供应不足、电网结构需要优化、外送空间难以确定等纠结的问题,陕西非但不能保证正常的电力外送,就连本省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明显制约。

  价格:电煤供应的症结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这句流传久远的顺口溜,表明陕西一向以煤炭著名。如果说1700亿吨的探明储量、3.55亿吨的年产量、全国煤炭产业的老三还只是一组冷冰冰的数据,那驱车奔跑在前往陕北最大的煤炭基地—神木县的路上,你便会体验到什么叫作震撼了。

  一辆过去了,又一辆过去了。一公里过去了,又一公里过去了。没错,这些绵延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正是运煤车队!车里同坐的榆林市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白亚峰一路上向我们兴奋地介绍着,这些拉煤车当地人叫它“前四后八”,是因为它前面有4个轮胎,后面有8个轮胎,该车载重可达30多吨。据传言,美国人的卫星拍到了中国西北的照片,他们分析之后十分惊讶:原来中国的科技如此发达,怎么这里的火车长得望不到头!

  看到如此情景,我们的感想正如陕西省发改委检测应急处的冯小维处长所说:“你说陕西缺煤?那是不可能的。陕西如果缺煤,那就没有地方有煤了。”

  这么多的煤都到哪里去了?从省发改委得到的一组数据显示,陕西去年将近3.6亿吨的煤产量,外运达到2.6亿吨,而在本省用掉的1亿吨中,电煤才仅仅3300万吨,剩下的则用于各类型煤化工产业。如此说来电煤消耗仅占陕西年产煤量的不到十分之一,供应起来岂不轻轻松松?

  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据陕西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王步云处长介绍,今年以来,全省电厂电煤存量有一半以上时间处于7天以下的应急状态,最近一段时间则一直处于5天以下的严重应急状态。

  缺煤直接导致限电和外送电量的锐减。在今年的1月8日到14日、4月13日到21日,陕西先后两次限电,限电总额高达1亿千瓦时。在这种情况下,截至目前,陕西的外送电量比去年同期少了18亿千瓦时,仅有12亿千瓦时,而甘肃和宁夏的这一数据分别为60亿千瓦时和104亿千瓦时。

  一边产量丰富,一边喊着没煤,对于已经放开的“市场煤”而言,其中只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电厂不想买,不想发;电厂买不起,发不起。其实真实的原因倒在于,买不起,发了亏,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电厂严重缺乏积极性,而煤企对供应本省电煤也提不起兴趣来。

  之所以这样,根本在于陕西煤炭价格和上网电价两个价格的区域差异。陕西的煤只要外送到其他省份,每吨煤至少可以多卖50元,平均多卖70~100元。煤价差异背后的原因则在于各省上网电价的差异,上网电价越高,销售电价就越高,也就意味着可以承受的市场煤炭价格就越高。比较而言,陕西电网的上网电价要低于周边省份,因而陕西的电厂不是缺煤,而是缺乏适合自身上网电价的煤。冯小维处长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在最近一次调价前(5月份,陕西上网电价上调2.14分达到3.65角),陕西上网电价要比河南低5分钱,“贵5分钱,就意味着它可以多承受每吨煤100元的价格。这样的话,它怎样都有钱买煤。”

  讲到这里,冯小维笑着说:“其实对陕西的火电厂来说,也有解决的办法,你可以搞来料加工嘛。其他用电省区能承受起高煤价,可以买了煤让陕西的电厂来发,发出来直接把电送过去,少掏的那部分煤炭运费可以用作陕西电厂的生产费用,两家都有好处。”在我们看来,这一似乎是随口而出的建议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但似乎只能算作解决电煤症结的一个应急之举,而这恰恰绕开了计划体制的约束,体现了市场调节的优势。

  冯小维举例说:“比如浙江等一些南方省份,每度电的工业产值在二十多元,陕西顶多能达到十三四元,人家显然能承受更高的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而各省上网电价的差异,与其工业结构与单位工业产值密切相关。

  此外,与中国整体能源与负荷成逆向分布相似,陕西的煤炭资源与电力负荷也呈逆向分布,在近3.6亿吨的煤产量中,陕北占了2.6亿吨,延安以南的关中地区仅占1亿吨。这样以来,对那些建立在负荷中心的火电厂,并不能明显体验到靠近矿区的优势,每吨煤至少还得承受186~220元的运费。

  如此说来,那些靠近煤炭矿区的火电厂自然可以尽享“煤电一体化”的优势,远离“煤”忧了?其实也不尽然。

  在随后的采访中,一家位于陕北神木县和府谷县交界处的火电厂—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郭家湾电厂的刘伟厂长对记者谈到自己的看法,煤电问题的症结在于:煤炭资源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而发电企业是央企,央企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博弈关系。地方政府出于拉动自身经济效益、带动就业的考虑,更倾向于将火电厂的产业链条拉长。就拿郭家湾电厂来说,它的旁边就是正在轰隆隆开采的露天煤矿,但它却无法享受坑口电厂的待遇,煤炭仍需从周围的煤矿调运。

  处于卖方市场的煤炭企业又持何种态度?记者一行来到神木县的大柳塔煤矿,几经联系却未能得到煤矿的任何正面回应,也许在他们看来,在电煤吃紧、电荒问题严重的当下,出来说话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不论是煤、电价格机制的调控,还是地方政府与大型能源国企间的博弈,都不是涉及其中的某一方可以决定的,正如冯小维最后说的:“在地方层面来看,电煤问题基本属于无解。”

  在火电厂、电网公司、煤炭企业之间,发改委也许是最为忙碌的协调者,但由于缺乏长效的煤电联动机制与对更高层面问题的把控,这种协调常有“临时抱佛脚”的无奈。

  5月下旬,在省发改委的大力协调下,陕西各电厂供煤合同签订。

  6月1日,陕西电力调度中心在上报给省发改委的《关于近期电煤供应及迎峰度夏用电形势的报告》中写道:“在发改委的大力协调下,各电厂2011年供煤合同于5月下旬签订,但合同签订后,电煤供应情况并未出现好转,反而继续下滑……库存持续严重告急。”

  送煤还是送电?

  “能否想办法把陕西的煤多留一部分在本省,用于本地的火电厂发电?”

  “这不是留住留不住的问题,陕西现在本身的定位就是变输煤为输电……输电总比火车拉着一车车的煤到处跑要好。”面对记者的提问,冯小维处长回答道。

  送煤还是送电?在一些专家看来,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初确立的所谓“远输煤,近输电”的电力就地平衡政策已然失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便认为,目前,输煤、输电比较的边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输送能源的产业政策已不再成立。对于东南负荷中心的火电厂,“即使能运来煤,发电成本也无法承受;即使能发电,生态环境也不堪重负。”

  如果要确立从送煤到送电的战略转化,电网建设便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在陕西省电力公司发策部,潘良军处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陕西目前的电力外送通道。陕西的电力外送通道分为点对网和网对网两种形式。从陕北的神木、府谷送往山西忻州的两条点对网通道,年输送能力分别为240万千瓦和120万千瓦。而从陕西宝鸡至四川德阳、陕西罗敷至河南灵宝的两条网际通道年输送能力分别为111万千瓦和300万千瓦,合计411万千瓦。这两条线路实现了陕西电网与华中电网的互联,但作为西北五省的共享通道,通过交易的形式确定输送量,陕西电网的实际外送能力仅有150万~180万千瓦。

  外送通道不足的问题,还表现在本身电网结构不够合理所带来的局部“窝电”上,只是在目前电煤紧张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很容易被暂时掩盖起来。

  刘伟厂长说,陕北的总体“窝电”量相当于郭家湾电厂的总装机量:60万千瓦,原因在于陕北本地的供应负荷上不来,往关中等负荷中心地区又送不出去,送东边又没有通道。就拿郭家湾电厂来说,它在低谷时只能带30万千瓦的机组,由于临近煤矿并不缺煤,便陷入了有电送不出去的窘境。这一问题的解决自然有待陕西省内电网的优化与平衡,而刘伟厂长多次提到的“750线路”正是2011年年底将投运的750千伏延安至榆横的输电线路。陕北地区届时可以向关中地区输送100万千瓦的电力,2012年年底将突破200万千瓦,陕西电网的内部结构从而得到优化,陕北地区的“窝电”现象也能相应减少。

  此外,在“十二五”期间,陕西电网还将通过陕北至山东潍坊、陕西靖边至江苏连云港2个特高压“横向”通道和陕西彬长至山东±600千伏直流送电工程,同时向华北、华中、华东负荷中心送电。到“十二五”末,陕西总的电力外送能力将达到1831万千瓦,为目前的2.37倍。届时,陕西的外送通道才能真正称得上坚强有力。

  只是到了那时,电煤的问题将更加集中地表现出来。而陕西本省经济的发展,也将向电源装机量与电力供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窝电”还是“缺电”?

  电力外送的前提,首先建立在本地装机富余、通道便捷的基础上。

  走进陕西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调度计划处的王步云处长向我们介绍:“陕西省的总装机为1906万千瓦,其中火电1736万千瓦,水电168万千瓦,风电2万千瓦,今年预计的最大负荷为1450万千瓦,所以陕西的电还是有富裕的。”

  而在陕西省发改委办公室拿到的一份题为《关于对陕西电网“十二五”前三年电力供需形势的意见》的文件中,我们看到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电网全年负荷843万千瓦,不到全网装机的一半,仅为46.37%。全网电力、电量明显富余,电力供大于需的矛盾较为突出。”

  可见,无论是陕西省电力公司还是省政府,对电力外送的前提有着极其一致的看法。但对任何资源富有省份,可能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在资源外送的同时,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与优化?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外送与内需的平衡,墙内墙外都花香?对于陕西这样输煤输电并举的省份,这一问题可能就更为突出了。就在今年4月份,面对电煤供应不足、被迫有序限电的窘境,陕西省不得不将外送电量从8亿千瓦时的计划量下调到3亿千瓦时,可即便如此,自己挨着饿,还要向外输送3亿多千瓦时口粮的心情,估计也是不好受的。

  近年来,西部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增长飞速,用电需求自然也水涨船高,呈不断上升趋势。王步云介绍,5月份西北五省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的用电量增长率依次为:37.6%、20.4%、17%多、16%多、16%多,西北电网全网的用电量增长率也在17%多。

  在这样的情势下,既要保证本省经济发展所需的用电量,还要留出足够的外送空间,首先要解决的自然是电源装机容量的问题。在这一方面,陕西也做了充分的考虑,在发改委《意见》一文的分析中,“十二五”前三年陕西电网将继续呈现“供大于需”的格局,2011年~2013年全省电力新增装机接近800万千瓦,年均增长13%。

  然而装机速度的增长受限诸多因素,无法指望能持续这样的高增长,事实上,上文提到13%的装机增长速度较之“十一五”期间已然有所回落。

  此外,扩充装机容量仅好比把电的加工厂建立起来了,而作为原料的煤在当下已经颇为纠结,焉敢期望以后的形势就一定会比现在好?

  那么,陕西电力外送的出路究竟何在,制约其发展的重重门壁又如何化解?这显然是一个异常复杂、值得所有对经济关心的人一起重视、研究的重大课题。

  也许对陕西而言,一个粗略的判断是:从输煤输电并举逐步转向输电优先、强力实现新建电源的煤电一体化才是突破其电力外送困局的希望所在。在这一点上,陕北的锦界电厂、庙门沟电厂已经做出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同样令人欣慰的是,陕西所有筹建中的特高压线路的输出端,无一例外地都选在了陕北煤炭基地。我们有理由期待,届时煤电联动的困局将被煤电一体化取代,陕西丰富的能源,在满足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源源不断送出,为祖国其他地区的建设提供动力。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