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亲历蒙古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6日 12:39  中国经营报

  李银莲

  “2007年我就拿到开采证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能正式开采。”关教梅是山西太原市英之杰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说起在蒙古国投资开矿,她一脸无奈:“在这个项目上每年亏损将近500万元。”其实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不锈钢产品的贸易,进入矿产开采投资领域是想往产业链的上游有所延伸。在炼铁、炼钢、炼铝领域有广泛应用的萤石矿成了他们的第一目标。

  蒙古国的确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矿藏80多种,矿点6000多个,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局发放的矿产资源勘探许可证的总面积已经占蒙古国土面积的1/3。而这些矿产资源勘探许可证大多分散在当地居民的手里。由于蒙古国在工业建设方面仍比较落后,不少当地居民就将许可证转让给愿意投资开采的人。相对于在其他国家严苛的准入制度,与我国相邻的蒙古国在过去几年吸引了很多像关教梅这样的投资者。

  一群了解双方需求的“掮客”开始出现,他们常常号称20万元就能帮忙找到一个好矿。然而事实上,这种渠道的风险往往很大。一类风险是矿产标准是否准确,另一类则是矿产是否能开采以及保证品相。

  关教梅在朋友的介绍下第一次去蒙古考察。对方带她到矿井边看了一下,“的确能看到表层矿藏”,但她还是不放心。

  “那里成片连接的都是矿井,肉眼上很难分辨出开采证上标注的是哪块地方。”抱着求证的心态,她返回乌兰巴托买了一个定位器,重新对开采证上的位置进行了实地定位。然后,到当地的地矿局去查到了这个地块的资料,两相对比,发现开采证上所标明的位置其实是在几个矿井之间,并不是“掮客”带自己去看到的那个位置。

  这个发现让她很惊讶,同时也越发谨慎。她从地矿局买下地图资料,然后再去现场重新定位,找到有实际储量的地块,然后再去找拥有这个地块开采权的当地人。

  “我很幸运,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好矿。”

  只是她没想到,后续还有那么多的波折。

  现在,这几个辛苦找来的矿井还是处于停工状态,没法开采的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他们一度也开始实施作业,但是由于矿井周围没有屏障,一些表层开采出来的矿石一夜之间就被偷走了。后来才发现是一些当地人偷走的。到后来,那些当地人甚至把蒙古包设在了矿井周围。

  “因为按照当地的法律,在冬天我们是不能把他们撵走的。”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不可避免发生了一些争执,这使得作业环境受到了很大影响。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开矿作业停了。

  这一切与她当初的设想有很大差别。

  “我们很着急,但是确实不敢复工。”她坦承自己现在很焦虑,语言不通,对当地法律不熟是她遇到的最大障碍,但是却又不知道能向哪些部门申诉或者寻求帮助。为了能恢复工作,她眼下考虑跟矿井所在的地方机构修复关系,准备每年送100只羊给他们,以帮助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状况。“在蒙古,像我们这样的投资者挺多的。”她说。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