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远期信用证,借机人民币升值,进入民间借贷市场
李艳杰、李宾
前不久,鲁花花生油涨价约10%的消息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但随即鲁花集团就宣称没有涨价计划,在北京部分大型超市,鲁花花生油的价格刚刚上涨一天就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据说发改委打电话询问他们了。”一位知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到现在,国家发改委对于小包装食用油的价格限制已经超过了半年时间,而记者了解到,虽然发改委没有明确说仍不让涨价,但是各大企业都不敢冒然提价。“想提价的话肯定要先和发改委沟通。”一家大型粮油集团的相关人士说。
而根据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艾格”)的最新监测,进口大豆压港数量已达660万吨,达到历史新高,而去年同期的数据为500万吨左右。进口大豆大量积压的背后一方面是小包装食用油限价导致企业亏损、开工不足;另一方面是贸易公司和压榨企业通过进口大豆来实现融资或赚取人民币升值的利差。
进口大豆融资生利
天津港集团工作人员何明波认为,现在进口大豆大量堆积港口的情况有些“蹊跷”,不排除有贸易商或生产企业囤积大豆、等待盈利。
“现在的加工企业已经不在乎大豆了。大部分企业都是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预期利润在国际贸易市场赚取差价。大豆企业已经成为融资载体。我们明知道这个手段挺恶劣,但是也没办法,我们不想出局。尽管如此,也只能苟延残喘。”前述油企老总介绍。
记者了解到,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使得很多企业发现了进口大豆的利润所在。其原理就是,由于大豆贸易利用美元结算,而进口大豆长达一个月的船期,如此以来,一个月之后已经升值的人民币就可为进口商带来稳定的收益。
此前申银万国曾和中华油脂网联合发表过一份大豆进口融资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负责人林迅峰称,他接触到的业内人士称,在目前的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库存中,有近30%~40%的量属于融资性进口。
据知情人士透露,大豆进口企业在签订进口合同后,向银行申请信用证,缴纳20%到30%的保证金,然后企业一般就可以获得90天至180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货款的远期信用证。
大豆到港后,进口商们通常以比进口价低200元到300元的分销价格迅速抛售掉大豆换取现金回笼,这也是为什么港口分销价低于进口价的原因,因为贸易商急于资金回笼。进口船期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再加上抛售时间,一般40多天现金就会到手,此时还有40天到140天左右的资金周转时间。
“银行开具的信用证往往是以美元计价的,且美元利率较低,而大豆到岸后企业获得的为人民币,而人民币在升值,因此,若再把人民币升值因素加入进来,融资企业还将获得不小的利差回报。” 前述报告的撰写者之一童鹏飞介绍。
“融资主要流向是民间短期借贷市场。进口商通过银行信用证贷款,补上货款,然后变卖货品,资金进入到高利率的民间借贷领域,通过利率差,赚取丰厚收益。”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介绍。
“这种融资的金额是比较大的。一艘船一般有6万吨左右,按一吨4200元计算,可以融到2.5亿元左右。而且这种融资的风险性一般不高。只要大豆市场不出现暴涨暴跌,就没什么风险。”郭清保介绍,这种行为主要发生在山东、江苏和广东的港口。
童鹏飞介绍,如果单纯从利率的角度看,利用大豆融资要比银行借贷成本低4到5个百分点,而相对民间借贷动辄25%~30%的高利息来看,大豆融资利润惊人。
“这是一种正常的贸易。每个企业都会这么做,整个流程都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只不过有的企业不敢冒风险,因为如果套现的钱出现坏账,收不回来,资金链一断,就会全赔进去。”郭清保说,但据他了解,目前应该还没有失手的企业。
进口虚高 供应过剩
“我个人觉得,现在进口大豆的数量中大概有10%到20%是用于融资的。一方面,对于中小型进口商来说,银行开具信用证的门槛较高,而且,大豆进口的代理费用也比较高,一般贸易商无法承担,只有少数优势企业才有实力操作。”郭清保说。
“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市场环境适合融资,现在资金收紧,民间借贷利率比较高,融资就有地方去。”郭清保认为,但是他也表示,“这不是什么坏事,因为贸易商会以比较低的价格把大豆卖给生产厂家,这对生产厂家来说是件好事,可以降低原料成本。”
另外,此种大豆融资主要还是贸易商在做,加工企业进入的不多。“如果有大量的贸易商和加工企业进入用大豆融资领域的话,大豆价格会出现大幅下降,但是到现在为止,进口大豆价格一直保持在4300元到4400元每吨,分销价也在4000元每吨左右。所以,港口积压的大豆应该主要还是生产企业的。”郭清保认为。
但是童鹏飞称,大豆进口后,进口商即使以较低的价格将大豆卖出后,仍可以将大豆存在港口并且支付存储费用,购买的企业则可以等到使用时再去拉货,“进口商用变现后的钱投资民间借贷的利润太过惊人,这点存储费其实不算什么。”
前述报告中写道“大豆融资会导致我国大豆进口虚高,而有时候其会不计成本的销售行为很大程度上打压了国内市场大豆价格,而整个大豆产业链将受其害。” 如果国内企业开工率继续下滑,对进口大豆的实际需求也会减少,而政府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储备可用于调节市场,因此国内大豆的供应十分宽松。
但是至少在目前终端小包装食用油限价的情况下,大豆融资行为压低了国内市场大豆价格,减少了油脂加工企业的亏损程度,“现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企业都会想办法弥补小包装食用油的损失。”一位业内人士说。
7月12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国家临时存储移库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移库大豆300414吨,全部流拍。
相关
加工企业之艰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限价解冻通知,不知道会限制到什么时候。”一位大型油企老总对记者说。
从2011年春节前开始,国家发改委对于小包装食用油的限价已经超过半年时间。
尽管限价后,国家曾经给予中粮、益海嘉里、中纺、九三油脂、三河汇福五家被限价企业一定“补贴”,第一次下达了包括菜籽油45万吨、大豆33.5万吨的国家临时存储粮油定向销售出库计划,第二次下达了50万吨的食用油定向销售计划。但由于获得国家的定向销售食用油原料数量很有限,导致这些企业仍然亏损严重,“两次定向销售大概能满足我们15%~20%的生产需求,绝大部分亏损需要自己承受。”益海嘉里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这种限价对企业的经营来说是致命的,今年大豆原料成本上涨了30%,辅料和加工成本上涨了15%到20%。原料涨价没人管,产品却要限价。我们企业的小包装食用油产品占了全部产品的50%。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都在流血。”一位九三油脂内部人士表示。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大豆压榨厂自去年11月以来,已经持续近8个月亏损,开机率逐步下降。艾格农业分析师陈丽娜估计,今年上半年,大豆压榨企业开工率应在40%以内,中华油脂网信息主编郭清保则认为,今年以来大豆压榨企业的开工率应在20%~30%。
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大量进口大豆压港。陈丽娜介绍,最新进口大豆压港数量已达660万吨。而中国饲料在线的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库存大豆至少有700万吨(包括港口积压数量),这一数量可供市场消耗一个半月。
据了解,目前大连、青岛、日照等国内主要港口大豆进港价格在4300元/吨左右,而国内分销价格只有3950元/吨,价格倒挂现象严重。
“近几天主要港口分销价在4000元/吨左右,按照现在的豆油、豆粕价计算,加工大豆每吨能盈利200元,但是这是当前价,如果是从远期计算,企业后期进口的大豆价格都在4400元/吨左右,意味着每加工一吨大豆要亏损300元~400元。”郭清保表示。
“我们现在宁可赔钱交滞期费也不把大豆往回拉、开工生产了。”一位油脂企业内部人士表示。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