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稀土产业链危机浮现 上游囤货下游受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 05:19  中国经营报

  方辉

  稀土再次成为焦点。

  与去年整治乱象不同的是,这次的关注点是因为治乱的“副作用”引发的。因为政策背景下的涨价预期,上游企业“囤货惜售”,下游企业不仅要承受高成本,而且面临无法组织有效的生产困局。

  记者了解到,稀土原材料“短缺”引发的危机,在伤及单个应用企业的同时,由此引发的技术、工艺的倒退则可能对整个稀土产业链带来致命伤害。

  稀土价格“狼来了”

  “3天一个价,3月翻一倍似乎已经成了国内稀土价格走势的常态。”5月18日,国内一家稀土贸易机构的销售人员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稀土的价格涨起来之后,要下降就不易了。

  上海有色金属网的报价信息显示,5月18日,氧化铈每吨17.5万元,氧化镧每吨13.2万元,氧化镨每吨63万元,氧化钕每吨78万元,镨钕氧化物每吨63万元。上述价格相比今年2月,已经有了近一倍的上涨。

  而包头稀土企业联合会(联盟)提供的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主要稀土产品(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钕、氧化铕)价格走势图反映,近一年来,氧化镧价格翻了5倍,氧化铈翻了4.6倍,氧化镨钕翻了3倍,氧化铕翻了2.2倍。

  虽然从2010年开始,稀土价格就一路上涨,但真正让下游企业感受到经营压力还是在近两三个月。

  “现在的问题是上游厂家不给货,我们没法组织生产,原先我们自己还有些生产库存,但很快就跟不上了。” 陕西彩虹荧光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步军对本报记者表示,显然,上游企业对稀土政策的预期导致了他们更高的涨价预期,不愿意大量供应。

  实际上,除了3月份出台的环保新规,各地方政府也在设法整合本地的稀土经济,以包头为例,业内盛传《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即将出台,该方案将赋予包钢稀土以行政权力去专营稀土,同时兼并重组、淘汰关闭等行为都将进一步提高稀土生产的集中度。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无疑又是一轮供应紧张和价格飙升的暗号。

  与此同时,包钢经验“全国推广”的呼声也逐渐强烈,“除了北方轻稀土,南方重稀土的价格也因包头的政策变化显得敏感起来。”一位知情人士这样向记者描述全国稀土价格的联动趋势。

  不过江西省稀土学会秘书长孟学江依然认为,稀土价格失控背后是国家管理滞后和企业自律不够的问题,“国家的一些政策出台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准备,我相信现在的状况不是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

  孟学江对记者表示,推行稀土专营也要考虑其后果,不能还仅仅为了维持价格,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还是有区别的,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地方企业,他们优先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谁在囤货?

  对于谁是此轮价格飙升的幕后推手,下游企业均将矛头指向了上游生产企业,这里的上游主要是指掌握原料的企业,不包含分离企业。但稀土开采企业对此却并不认同,但谈到谁在助推,谁在囤积,企业们却并不愿意多谈。

  5月19日,江西赣州市稀土行业协会秘书长、赣州稀土矿业公司副总经理赖兆添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并不清楚谁在囤积稀土,也不清楚生产企业是否减少了出厂的产品数量。

  不过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受益方就是稀土开采企业,虽然环保新规已经公布,但并没有开始正式实施,最后能不能得到落实还是未知数。

  而包头白云鄂博矿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稀土开采企业掌握着资源,他们希望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手中的资源,稀土的珍贵在这两年的媒体炒作中已经广为人知,稀土几乎成了一个只涨不跌的资源,“从2009年开始,就有人来白云鄂博收购稀土,当做‘传家宝’来收藏,现在来看确实升值了很多。”

  上述人士认为,相比中间商和一些投机者的借机炒作,最大囤积方还是稀土开采厂家,相对成本来说,现在的销售量已经足够回本,并有可观的利润。 “如果价格出现下跌的迹象,厂家肯定会疯狂出货,和股市的追涨杀跌情形类似。”

  上海跃龙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志军则认为,在囤货的队伍中充斥着很多游资,现在看来,短期内看不到稀土价格下跌的趋势,除非国家政策出现变化或者是放缓。

  “如果说过去上游每次给我们供应5吨至10吨,现在最多就供应5吨,入不敷出,根本不可能有原材料库存。如果我们大量囤货,又有价格下跌的风险。”蔡步军说。

  蔡步军也相信有一部分稀土被中间商囤积待涨,但他认为主要的涨价原因还在原料生产商那里,“他们有涨价预期也很正常,现在国家的大政策是对稀土严控,这些信号都是能催生涨价预期。”记者联系一家稀土生产上游企业负责人,对于他们是否参与囤积以及如何评价目前上涨趋势,这位负责人以此话题敏感为由,拒绝接受记者采访。

  下游企业受累

  如果说始于2009年的稀土整治的短期目标是为了改变稀土资源“白菜价”的尴尬,那目前稀土的价格水平,以及其疯涨的态势则让国内下游企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价格变化太大,而且一味上涨,让我们的成本压力很大。”蔡步军表示。

  在数月前,同样是就稀土价格上涨问题,蔡步军曾经表示还能承受,而且企业还有一定量原材料库存,但5月19日,蔡步军直言企业的生产库存“早就耗光了”。

  孟学江指出,现在整个稀土产业链上存在“卖的不敢卖,买的不敢买”的状况,即上游原料厂商希望卖更高的价,而下游企业则怕买贵了。实际上,主动权则掌握在上游手中,“因为原料厂商的开采成本并没有大的变化,但出厂价格上涨了好几倍,下游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而姚志军认为,现在的稀土原材料涨价已经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了,上游不断涨价,下游涨价空间有限,我们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现在买原材料都要求用现金,对我们这些中小企业来说困难很大。

  相比其他地区的企业人士,包头的稀土企业显得低调,位于包头高新区内一家生产钕铁硼的企业生产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企业正在寻求转产,或者融资,不过前者难度极大。

  记者了解到,涉及稀土应用的许多行业都出现了“寻找替代品”“工艺倒退”的迹象。以电机为例,企业已经放弃了原来大量运用钕铁硼的磁选方法,开始改为超导方式。有钕铁硼企业表示,变频空调开始用铁氧体代替钕铁硼了。而节能灯行业内,原本要被淘汰的使用汞的技术又重新抬头。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保护资源、培育国内市场,还是发展应用技术,首先要保证企业的广泛参与,如果大家都被高价格吓住了,产业链自然崩溃,滞后整顿则无任何意义。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