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业变革:中国何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5日 14:50  中国新闻周刊

  “即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到了1%,吃饭问题始终是100%。”温家宝总理一直在强调着农业的重要性。在蓄势待发的世界农业变革中,中国农业需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文 / 倪 婷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形态,农业文明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成为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发展与高速增长的经济之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冲突。相比持续增长的GDP,中国农业面临着粮食安全隐患、农业产业化滞后、供需关系日趋偏紧、城乡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一场农业变革蓄势待发。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面对农业困境,应该如何突围?在2011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此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0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也都聚焦“三农”,并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化破解农业困局

  要破解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建设现代农业。“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其实,建设现代农业的提法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新中国通过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建设,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时,农业现代化偏失一足,使国民经济失去平衡,陷入发展困境。

  对此,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解读到:“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这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自身要求。”

  宋洪远认为,现代农业是在农业小部门化和多功能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当前,农业作为一个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产值竞争力和出口比重也都在下降,这被称为农业的小部门化;同时,传统农业在逐渐衰落,向着新型农业转变,出现了旅游观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新的功能,即多功能化。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粮食安全和原料供给如何保障?这是现代农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这两大背景的背后,还有很多突出的问题。气候变化、经营方式、科技滞后、人口增长、土地紧缺、消费需求变化,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农业发展,因此中国不仅要发展现代农业,更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

  的确,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始终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而农业现代化作为破解农业困局的关键,更是贯穿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个发展史。

  1964年12月,人民大会堂内庄严肃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正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为年轻的中国建言献策。

  周恩来总理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建议,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这表明“建设四个现代化”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参数。

  “‘农业现代化’是其他‘三化’的基础,被提到了‘实现四化’的首要地位。”宋洪远在采访中表示。

  1979年,中国经过20年艰辛而曲折的成长,迈入了改革开放新阶段。12月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自己“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的构想:“到二十世纪末,中国争取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1000美元,实现小康水平。”这也是“四个现代化”首次被量化的标志。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空前发展,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此前以各国为营的世界农业也逐步打破各自疆境,呈现出全球化发展路径。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成员。在接受来自世界各国成员的祝贺和分享全球贸易投资之益的同时,还面临着“国门洞开”之后的激烈竞争。

  ADM、嘉吉、邦吉和路易达孚等国际粮油巨头在发展成熟的产业模式基础上,开始利用中国对WTO市场开放的承诺协议在国门外跃跃欲试。农业国际化究竟是利益共享还是零和游戏?中国农业站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在此关键时刻,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会上,农业现代化作为增强中国农业竞争力的途径再次被提上台面,并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都给出了明确要求,这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打造被提到了首要位置。“发展现代农业就是以推进农业结构性战略调整为主线,贸、供、农,产、加、销,种、养、加结合起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宋洪远表示。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企业用更好的商业模式来管理农业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引领和带动产业升级。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粮酝酿了一场从有限相关多元化到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战略转型,更加聚焦粮油食品这个核心主业,打通从种植到食品营销整个链条,打造整体竞争力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粮酝酿了一场从有限相关多元化企业到全产业链企业新的战略转型。

  2010年,中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七连增,并创造了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的佳绩。然而,中国人口以每年新增900万人~1000万人的速度自然增长,每年城市人口增长、农民进城的数量也在900万人~1000万人左右,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粮食安全能否保障?粮食生产能否再续辉煌创造奇迹?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发出了“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中”的感叹。

  在此背景下,“现代农业”作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的重要途径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再次提出。温家宝总理表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的形势。

  让农民分享现代农业收益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为了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宋洪远表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飞快发展,成为GDP全球第二的世界经济体。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城乡收入仍在不断扩大。

  数据表明,从1985年以来,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只有在个别年份缩小,总的趋势还是在不断扩大。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因此‘十二五’的重点就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宋洪远说,“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首先要围绕农业发展加工业。农业不仅仅是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更重要的是要对种植业、畜牧业和养殖业进行加工,围绕农业发展加工业,才能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增收的统一。”

  此外,在城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下,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村工业也应该加快发展。宋洪远表示:“我们应该在‘十二五’时期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将城市技术扩散的有利因素导入到农村,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淘汰落后工艺、设备,转型和升级农村工业。在农村工业升级的同时,要注意将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结合、配套。”

  对此,宁高宁表示,国家要经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要经营,要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仅是为了实现“国强”,还要实现“民富”,使广大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带来的收益和成果。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要成为农民可信赖的伙伴。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与加工企业,中粮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为建设新农村、造福农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得益于中粮庞大的贸易网络、高效的物流渠道、出色的加工能力以及风险掌控能力,中国边远地区的农户也能分享到中粮专业团队提供的农产品市场预测和科技信息,品味丰收的喜悦。

  在此方面,中粮集团本着“稳产高产,并通过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加工,使农产品的使用更有效率、更科学、没有浪费”的理念,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立了140多家粮油食品加工企业,覆盖了小麦、稻谷、玉米、油料、番茄、甜菜、葡萄、茶叶等多个农产品加工领域。

  2010年,中粮集团的农产品加工总量达2048万吨,其中国产原料采购量达1450万吨,总采购金额超过250亿元,涉及种植面积近3600万亩、约630万农户,平均向每户农民的采购金额达3968元。订单农业达350万亩,涉及农户155万户,仅此一项就带动农民增收7.33亿元,平均每户农民增收473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创造就业岗位4万多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解决经济问题,还要解决社会问题乃至文化问题。”宋洪远表示,“中国今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仅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农村服务业就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农村服务业一是要围绕生产发展服务业,例如产前、产中、产后、销售、储藏等服务。其次要发展生活现代化工业,现在农村有好多地方没有网络,没有生活配套服务,有需求时却没有人提供相应的服务,也买不到相应的服务产品。因此,要围绕着社区、生活发展服务业,在金融、餐饮、交通、娱乐、旅游、商贸、培训、咨询等领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中粮集团而言,“全产业链”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多个环节,农民是“全产业链”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服务也是“全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中粮集团在2009年12月,就与黑龙江大正投资集团投资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按照农业供应链来整体统筹谋划机构发展和农村金融服务的银行——龙江银行。龙江银行推行“产融结合”的贷款形式,通过“合作社+银行+企业”的“五里明模式”,带动当地订单农业的开展,提升粮食企业和农户的盈利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2010年,发放涉农贷款54亿元,惠及农户约13万户。

  “即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到了1%,吃饭问题始终是100%。”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强调农业重要性时的讲话。如今,在蓄势待发的世界农业变革中,中粮集团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正以责任之心、专业之力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让农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