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斗造梦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5日 14:41  中国新闻周刊

  研发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缔造了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当年的一群中青年专家在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和国际关系中,不畏艰辛,满怀豪情,默默奉献。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永远不再回来;很多人久卧病榻,依然为国家建言献策;很多人岁过耄耋,但仍风雨无阻地穿梭在中国的边疆和南海。他们是伟大的平凡人,值得我们用笔去记录属于他们的北斗生涯,他们是北斗造梦师中的一员……

  文 / 彭辉

  勾勒梦想

  陈芳允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专家

  “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陈芳允

  今天的年轻人对他知之甚少,几乎从未听过他的名字,但所有与北斗相关的人们都会饱含深情地提起他,先生早已仙逝。

  他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是他提出利用两颗地球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后来这一想法被人们称为“双星定位系统”。

  当时,没有太多人了解,就在1983年,由先生提出的这个系统后来被命名为“北斗”,2000年10月,随着第2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实验系统”。

  闻讯,举国为之振奋雀跃,为实现这个梦想,无数科研工作者在技术攻关一线奋斗了20余年,那一刻,最初勾勒这一梦想的先生却永远无法看到,就在此6个月前,他终究没能撑过病魔侵袭,因运动神经元病中枢性呼吸衰竭去世。

  这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863”计划的发起人带着对北斗的眷恋悄然离去,给我们留下他的梦想和奋斗。

  掌控梦想

  孙家栋 中科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工程总师

  在孙家栋80华诞之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专门写了贺信。信中有一句: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能够被钱老如此褒奖的,在中国恐怕没有几人。他是享誉全球的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获得过无数奖项、有着无数航天工程总工程师头衔的中科院院士。

  当然,他也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总工程师,他集众多航天研究领域于一身,从负责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号”到“嫦娥计划”探月工程,从第一个遥感探测卫星上天到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他当之无愧是中国的“卫星之父”。

  当《中国新闻周刊》问起他关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细节时,82岁高龄的他目光炯炯有神、思维缜密地表达着尽可能多的可以披露的细节: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了一个“子午仪”系统,中国的系统是在1983年提出的“双星定位系统”设想,1989年模拟试验成功,持续近7年的系统论证方才通过,直到1994年,才真正立项建设,现在已经是在建设北斗二代系统了……

  如数家珍,说起这些,他再次深陷北斗梦中,勾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编织梦想

  谭述森 中国卫星导航专家、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副总师

  老人再次回到了那个关键的时间节点:“1985年的时候,GPS的应用已经广泛起来了,在中国被炒得很热,我们也相应地进口了一些GPS的测量设备。中国的有些特殊行业,比如指挥行业是引进最早的。那么,中国要不要建立一个卫星导航系统?”

  当时,一步到位建设全球系统,对中国来说,还是负担太重。并无可能马上拿出四颗卫星、六颗卫星来建卫星导航系统。

  那时,国际上知道中国在建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但并不知道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怎样的一种方法和体制,也不清楚两颗卫星是怎么定位的。

  一次先生去俄罗斯,就说中国的两星是怎么定位,外方很奇怪,他们认为是不太可能的,怎么会两颗星定位呢?说到这儿,谭总师大笑起来,笑的愉快、轻松、自豪。

  和这位编织北斗梦想的老人在一起,充满着乐趣,时刻能感受着他的那份老人的“童真”。

  激情梦想

  杨元喜 中科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团队的领军人物

  初见杨院士,即被他的思维敏捷、快语连珠所折服。

  谈起北斗系统,他专业之至。而当我们真诚地称赞他的专业造诣和治学态度时,他非常谦逊地说,“我是北斗的新人,是这支光荣队伍中的新兵。北斗卫星导航是无数前辈用青春、汗水甚至是血的代价换来的,我时常想起他们,也时时向他们学习。早年,我学大地测量、测绘专业,后来深得北斗系统几位总师教诲,才有了参与为国铸就北斗梦的机会,所以我很珍惜。”

  寥寥数语,似乎也是在表达着他内心深沉的感情,让人触动。

  他不仅通晓北斗系统的每个技术参数,更重要的是他对北斗系统有着超乎常人的激情。

  担心讲的过于专业,听的晦涩,他更多地是将北斗产业化的观点呈现给我们,饱满热情的分析和讲述,充满担忧而又依然自信的心态,让采访者听得入迷,尤其谈到应用时,他说,“GPS占领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出租车、家用轿车上都装备GPS。GPS便宜、体积小、皮实,好用。”

  这种产业现实并不令他灰心,“我们的技术水平很差吗?当然不,是我们的技术等级还没有那么完善,要找原因,市场应用的不够是很大原因,没有应用,对技术本身的升级起不到强有力的反作用,所以说要和GPS竞争市场,我们的困难极大。我们发射35颗卫星,如果没有一点市场支撑的话,这个对国家来说,这么多钱投入是不合适的。”

  这种求真务实的“较劲”态度让人感佩,让我们共同期待北斗梦想的最终实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