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外稀土大战:资源定价权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14:18  财经国家周刊[ 微博 ]

  中外稀土大战:资源定价权的缺失

  中国的稀土“保卫战”并非强硬。比照混乱不堪的稀土市场,这一“保卫战”实际上来得太晚

  2010年,一场因“工业味精”稀土引发的“国际战争”萦绕不散,针对中国政府部门的治理措施,国际市场躁动不已,“中国对西方发动稀土战”的论调也甚嚣尘上。

  实际上,中国政府对稀土的整治并非始于2010年。从1998年开始,国家启动稀土产品出口配额制度;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已决定对稀土等矿种实行总量控制管理;进入2010年,总量控制措施越发强烈,7月中国政府宣布下半年的稀土出口减少72%,推动稀土产业重组的决心也由此坚定。

  全国上下由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稀土“保卫战”。“保护珍贵的稀土资源,控制出口,不再向发达国家贱卖,推动产业整合,夺取在稀土产业上的定价话语权”成为“保卫战”最核心的口号。

  中国的稀土“保卫战”并非强硬。比照混乱不堪的稀土市场,这一“保卫战”实际上来得太晚。一组令人痛心的数据是,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无序开发后,中国的稀土可开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已经从10多年前的80%降至现今的52%,另有说法是降至36%。

  不论降至多少,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稀土商十几年间开采了大量矿藏。然而,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价格的提升。与1999年相比,中国稀土2005年的出口量翻了9倍,但价格却下降了55%以上;这一出口量连年倍增,至2009年,国外超过90%以上的稀土中上游产品源自中国,官方的说法是,“占世界储量36%的中国稀土供应了全球97%的需求”。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在中东的石油连续走出高价的同时,中国的稀土却连年卖出“萝卜价”,根本原因在于无序开发导致的价格比拼。

  回眸上世纪80年代,受海外市场需求的刺激,国内稀土乱采滥挖严重,各式非法小作坊遍布矿山,稀土市场充斥着大大小小矿商的叫卖,“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竞争,直接把国外的稀土企业挤垮了。

  稀土矿并非中国的的独有资源,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均富含稀土矿产,巴西还曾经是世界上传统的稀土出口国,但中国矿商的价格战使之稀土矿在国际市场失去了竞争力,而欧美等国家干脆封存自己的矿山,转而直接购买便宜的“中国货”,中国稀土因此供给了全球97%的使用量。

  即便如此,中国在稀土方面并没有定价权。与之相对应的是铁矿石市场,必和必拓等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占据了全球70%的铁矿石资源,从而敢漫天要价提出让全世界钢铁企业发狂的涨价要求,但贵为“稀有金属”的中国稀土却只能“跟萝卜扎堆儿卖”。

  稀土比铁矿石差在哪儿?一言蔽之,差在话语权上。

  三大铁矿石矿商漫天要价的根本,在于他们牢牢控制了铁矿石供应份额,并由此造成钢铁企业对其依赖;而反观中国的稀土行业,贸易量远大于三大矿山之于铁矿石的份额,但正在讲话或试图发言的稀土矿商成百上千,央企、国企、私企、外企……分散而杂乱的企业主体,导致丝毫的蝇头小利都会引发滥采贱卖。

  国家正试图集中稀土的话语权。除出台《2010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外,国土资源部还在对稀土产业进行一轮集中整治,而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是一个重要举措。

  政府的整顿决心已下,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央企与央企、央企与地方政府、国企与私有矿主之间已经展开激烈博弈,稀土“保卫战”能取得多少实质成效?中国能在稀土定价上有多少话语权?这恐怕是一次“战争”难以解决的。但仅就保护稀土战略资源而言,中国需要“将战争进行到底”。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