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12日专电 (记者 何欣荣) “4日,4630元/吨。7日,4640元/吨。12日,4670元/吨”,国内知名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的这一系列报价,揭示了新年以来钢材市场的“开门红”状况。
不止是中国市场,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其他区域,钢价也普遍呈走强趋势。目前,CRU国际钢价指数已经同比上涨了20%左右。本周初,美国主要钢铁生产商纽柯再次宣布提价,推动美国薄板价格逼近2008年11月以来的新高水平。
按道理,1月份北半球天气较为寒冷,并不是钢材消费的旺季。这种情况下,钢价的上涨令人意外。
“主要是成本增加推动了这波上涨行情。”“我的钢铁”国际部资深分析师魏增敏认为。钢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两项:一是铁矿石。按照新的季度定价模式,2011年1季度的铁矿石合同价涨幅在8%左右。
比合同价上调更让钢铁业不安的,是铁矿石定价周期的进一步缩短。海外市场12日传出消息,必和必拓计划在2011年推行月度定价,以进一步贴近现货市场。
必和必拓这么做的动力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国内的铁矿石现货价接近180美元/吨,而铁矿石合同价140美元/吨左右。“在铁矿石市场看涨的情况下,定价周期越短,上调价格越方便,这对矿山是有利的。”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指出。
“其实在2010年时,必和必拓已经和部分小钢厂开始了月度定价。从大的趋势讲,铁矿石的定价机制肯定是越来越灵活的。”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凯说。
“我的钢铁”炉料部副总经理高波建议,在原料采购形势进一步严峻的情况下,钢厂要放弃幻想,维护好与矿山的关系,同时研究低品位矿的使用。对于铁矿石衍生品交易,“可以不做,但不能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