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邮政速递上市挑战:盈利能力较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4日 09:38  《财经》杂志[ 微博 ]

  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盈利微薄,计划于2011年一季度向证监会提交材料,但具体上市计划仍无确切时间表

  《财经》记者 王宁宁

  新年将至,复兴门南大街的中国邮政大楼内却显得比平时更加忙碌,邮政体系内最有价值的资产正计划走出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迈向资本市场。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下称中国邮政)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速递物流公司)正积极筹备上市申报工作,已聘请中信证券担任其承销商,计划在2011年一季度末向证监会提交材料。

  自1998年“邮电分家”之后,中国邮政一直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股份制改革模式,也曾派专员到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了诸多方案之后,德国邮政的改革被认为是“最值得参考的模式”,这一想法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吸引着中国邮政的改革团队。

  最终,由于需要承担普遍邮政义务,中国邮政未能全盘采纳德国的改革方式,转而选择“化整为零”,将速递物流、邮政储蓄等资产各自重组为股份制公司,再分别上市。

  自邮政体制改革之初,中国邮政便希望实现“政企分离”“邮储银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的同步进行。如今,三项改制均已完成,中国邮政的股份制架构雏形,将核心资产尽快带进资本市场成为中国邮政最为重要的任务。

  2009年,中国邮政启动核心资产的股份制改革,并顺势上市计划,质地较优的速递物流资产被寄予厚望,这一部分资产随即被重组为全新的速递物流公司。同样被寄予厚望的还有早已完成股份制改革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

  “上市并非遥遥无期。但是速递物流公司规模虽大、利润却不高,而且在邮电分家当中承续了较多的包袱,需要更多的时间重新稳固基础。”一位接近中国邮政的人士透露,中国邮政希望速递物流公司能够在2011年完成A股上市,随后即将启动邮储银行上市进程。

  艰难改制

  2010年5月18日,中国邮政内部曾召开过“关于发起设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议。会议决定,将价值人民币87.13亿元的资产及负债连同现金人民币33.11亿元注入速递物流公司,并将其改为股份制公司,连同各省邮政公司一同发起设立。此决定会后提交至财政部。

  6月4日,财政部以《财政部关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速递物流业务改制上市有关问题的复函》(下称 《复函》)批准了股份公司的设立。《复函》显示,发起人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20.24亿元,总股本80亿元。

  6月1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完成了工商登记变更,注册资本变更为人民币80亿元。6月29日,速递物流公司对外宣布正式挂牌成立。其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也于当日揭牌。

  挂牌当日,中国邮政党组书记、总经理刘安东表示,股份公司的成立,是中国邮政向“现代邮政转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邮政企业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邮政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坦言,股份公司成立实属不易。股份制改革的企业主体速递物流公司成立于2008年底,2009年才开始实现独立核算,而此前的业务、财务上的混淆使拆分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如何进行合理的资产清查成为改制重组的一大难题。邮政高层人士透露:“人事和财务的分离一直非常困难。分家的结果变了很多次,什么资产能进股份公司,什么资产留在邮政局,区分的办法非常关键,需要清晰、合理的说法。”

  重组过程中,中国邮政采用的策略是“人随资产走,资产随业务走”。“实际操作起来遇到了很多问题。”该人士解释道,“某一趟车究竟为速递物流业务服务了多少,为其他业务服务了多少,怎么区分?某一个业务员的工作是为速递物流所做,还是为邮政局做的,怎么区分?但你又必须要把它们清楚地区分开。因为这些业务的背后就是收入、成本,都直接影响着利润。”

  速递业务是中国邮政经营相对较好的业务,能够划归进股份公司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好的效益。

  接近中国邮政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在确定股份公司的固定资产划拨清单时,各省公司如有微小变动,均需向集团进行汇报解释,不得随意擅自变更。而划拨结果在公布前一律严格保密,各类中介机构进行数据对接时,集团曾要求“禁止向省分公司透露任何信息”。

  目前改制虽已完成,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该人士介绍,业务的分离尚未百分之百实现,目前一些偏远地区的快递业务还要靠邮政局来完成。他认为,“这已是中国邮政在体制改革方面能做出的最大的努力。”

  盈利隐患

  此前,分立出来的中国邮政连年亏损,其中一个原因是邮电拆分时承担了较多的“包袱”,包括支付更多的养老金等等。政府曾对其进行每年10亿元的持续补贴。中国邮政曾提出过“以逐年减少的方式摆脱补贴”,计划在三年内实现“自给自足”。然而,知情人士透露,邮政补贴并未减少,“2006年还有10亿,后面政府也在没有间断地补。”

  改制后,普邮业务继续留在中国邮政集团经营,是国家补贴的支持对象;速递物流公司则承担市场化的速递、物流等业务,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政府一方面希望通过分业经营,确保国家补贴准确地补到普邮业务上,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把速递物流公司推向市场,通过竞争提高盈利能力。”

  早在五年前,中国邮政曾聘请麦肯锡公司为物流业务设计了集散中心的架构。全国总设35个物流集散中心,包括8个区域中心和27个省级集散中心,专门负责辖区内物流货物的中转,以及组织市、县之间的物流集散。

  麦肯锡的分析报告认为,这样的物流集散中心,既有集散功能,又可作为机构,一举多得。但事实证明,这一漂亮的咨询报告并没有让速递物流公司收得实效。

  “早年邮政是不搞集散的,就是直投,这对速递而言是很有效率的。”一位中国邮政内部人士分析认为,“结果麦肯锡报告做得漂亮,领导动心了,把钱投在了建这些集散中心上。实际运营起来,成本太高,亏得一塌糊涂。”

  中国邮政高层人士透露,邮政物流业务一直盈利能力较弱,“利润只有几千万元”。在讨论是否将这个业务纳入未来上市范围内时,中国邮政股改办内部曾出现过一些分歧。

  上述邮政高层透露,物流业务最后能够划进来,系由速递物流公司副总经理李凯极力促成,而李凯本身正是物流业务出身,他也是未来上市公司总裁的热门人选。

  “像这种运营方面的缺陷还有不少,速递物流公司现在与顺丰这样的同行还有挺大差距的。”一位接近中国邮政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

  早年未实现速递物流专营时,大部分业务与普邮服务混淆在一起。政府为保障公民通邮权利,需为其设置足够数量的邮政设施,使公民能够享受持续的邮政服务。即便是在偏远、业务量少的地区,亦要使邮件通达。中国邮政承担了这一普遍服务的义务。

  “邮政服务是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就是要不计成本地做。”该人士说,“速递物流的很多网点跟普邮混在一起,设置方面毫无经济性可言。”

  四川省马边县的三河口乡是当地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大量社会资源集中于此。“基本上大的快递公司都在这里设大的网点。”四川省速递物流公司某业务专员向《财经》记者介绍,“而我们只在旁边开了个小窗口。”

  2010年8月,中国邮政集团曾派专人到四川等多省考察速递物流公司的运营情况,结果“很不乐观”。据悉,中国邮政总经理刘安东也曾数次召集相关人士了解各地速递物流公司的调研情况。

  中国邮政人士透露,中国邮政集团曾在业内做过一些关于网点设置的调查,希望了解从揽收地点到投送地的路线如何设置更经济。“结果他们发现,像顺丰这样的公司,会想尽一切办法降低运输成本,甚至地铁都用上了。”

  相比之下,邮政速递的成本控制远没有如此精细。“对比一下邮政跟其他快递公司的交通工具就会发现,我们的配置很豪华。”某北京速递物流公司专员这样告诉《财经》记者。一般公司选用自行车、电动车为主要运送工具,速递物流公司则是大规模采用“标志鲜明”的邮政专用趟车。“一般两三个人一个车,货装不满也走。”

  成本居高不下,速递物流公司的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中国邮政内部资料显示,速递物流公司的毛利为7%左右,净利率不到4%。业内人士介绍,一般物流企业的净利率在8%-10%左右,“速递业务还要更高些”。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270.SH)2010年三季度公告显示,其当期净利润率为16.93%。其核心业务包括航空货运代理和速递业务,与速递物流公司业务有较大重叠部分。

  盈利能力低下,除速递物流以前没有专营以外,速递物流公司的管理层也缺乏足够的盈利动力。中国邮政高层对《财经》记者透露,中国邮政内部的绩效考核是以业务量为标准,而不是利润,不乐观的是,改制后的速递物流公司目前仍在沿用旧有的考核标准。

  “省公司最关心的是业务量,到底有没有赚钱却没人理会。”某省速递物流公司业务专员告诉《财经》记者,“我们的妥投率比顺丰低很多。他们的‘门到门’服务做得很好,丢失率在业内算低的。”

  脱胎于中国邮政母体的速递物流公司也曾经希望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但是结果并不理想。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邮政曾高薪聘请DHL公司某高层,令其管理中国邮政与澳大利亚邮政的合营公司赛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后来赛诚巨亏,邮政从外面招人就很犹豫了。顺丰倒是从邮政挖了不少人过去。”

  没有时间表

  知情人士透露,完成股份制改革的速递物流公司上市任务“十分紧迫”。“一来速递物流公司上市之后,才能启动邮储银行的上市程序;二来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顺丰)也准备上市,集团领导希望速递物流公司能赶在他们前面。”

  但是过去半年以来,《财经》记者从中国邮政多位高层口中获得的关于上市进展的答案只有一个:“上市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

  “改制本身就比原计划晚了许多。”某位接近中国邮政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说,“速递物流公司是2009年初成立的,股改办领导原本希望2009年底就能完成(股份制改造),第二年上市。结果2009年的业绩并不理想,与前几年相比差距很大。”

  该人士透露,速递物流公司从2009年开始进行财务独立核算,“业绩相对真实准确”,而改制时往期的业绩是聘请专业人士从集团中分拆而来。“2009年的数字到了2010年5月-6月才出来,集团领导很关注,因此也才有了8月的那次调查。”

  此后数月中,业绩成为了关注重点。股改办就未来股份公司成立后,是否将物流业务纳入上市范围,如何降低成本等问题都展开过讨论。据悉,中国邮政曾考察过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多国邮政业务的运营模式,模拟过数个“成本模型”,以寻找提高利润的办法。

  对于速递物流公司而言,上市并非易事。新股份公司不但需要探索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还要对许多改制遗留的问题进行“善后”。该高层对《财经》记者透露,当下的一个难题便是中国邮政向速递物流公司转让土地使用权时产生的契税问题。

  10月2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明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政速递物流业务重组改制过程中有关契税和印花税政策的通知》(下称 《通知》)。《通知》指出,在重组改制过程中,速递物流公司及其子公司受让中国邮政及所属邮政企业出让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而对中国邮政及其所属企业以出让或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取得原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征收契税。

  某中国邮政高层对《财经》记者解释,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此《通知》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中国邮政在速递物流业务的重组改制工作,希望速递物流相关资产都可以免征,而《通知》中使用的是“速递物流公司”而非“速递物流资产”。

  此《通知》在执行时,遇到了不同的反映。目前,土地使用权的办理都是属地原则,即由各地州国土资源局负责管理。一些地州的国土资源局认为,《通知》仅针对速递物流公司,邮政局仍需要补缴。

  “事实上,邮政局的速递物流资产也在免征范围内。但地方政府很强调法人的概念,好几个省的国土资源厅不认这个文,就是不给办(产权)证。”该高层人士说。

  知情人士透露,为争取更大的税收优惠,中国邮政集团总部曾下发“无论邮政局还是速递物流公司均不得缴纳契税”的通知。“本来一些省层面的邮政局和速递物流公司愿意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现在最后还是要听集团统一指示。”

  这样的僵局目前仍未解决。参与速递物流公司上市筹备工作的人士认为,部分省份未办妥产权变更手续的情况很可能会在2010年度的财务报告中被披露出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