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展望2011年:汽车市场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7日 13:40  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童 娜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1462.38万辆和1467.70万辆,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产销量;同时,前10个月我国乘用车共销售1110.06万辆,超过去年全年76.93万辆。至此,今年我国车市的“丰收”已无悬念。业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2011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明年是延续近两年高速增长的态势,还是将在相关消费优惠政策淡出后回归理性增长?我们将予以持续关注。    

  美国权威市场咨询公司J.D. Power近期表示,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全年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增幅将达到30%。此外,J.D. Power公司认为,2011年及以后,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将会放缓至10%。这是目前业界对于2011年车市走向最为保守的判断。J.D. Power方面认为,导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首要的就是消费促进政策的退出。我国政府2009年1月针对1.6L及以下车型实施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并伴随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两项拉动汽车消费的促进措施,积极提振了2009年汽车市场的发展信心,全年汽车同比增幅达到了47%,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2010年,虽然购置税减半调整为7.5折,但市场的消费动能持续释放,增速并未明显放缓。在维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2011年相关拉动汽车消费政策将逐渐退出,因此,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将放缓。

  拉动汽车消费相关政策的退出是否会对我国车市增长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对于明年的车市预测,许多新困难的出现是共识,其中就包括了一系列阶段性促进消费政策的淡出,同时他认为,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政策所发挥的杠杆作用是巨大的,但任何刺激性的措施有其时间限制,而且随着市场其他方面的调整,其刺激效应也会逐渐减弱。目前大排量汽车市场提速就说明,整个汽车市场并不完全是依赖政策刺激。

  对于我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日前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上发言指出,今后的5年到10年,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是可期的,但不是今年、去年那种速度的增长,不是40%、50%的高速度增长。今后10年,以每年10%的增速稳定增长,我国汽车产销也将如期顺利超过3000万辆,接近4000万辆。

  从这个层面上看,单纯追求我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长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并无实质的意义。从长期趋势看,我国正处在汽车普及的初期,远远不到饱和期,所以汽车市场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长,而连续高增长抬高了基数,使今后的增长更加困难。但明年即使增长10%左右,将净增170万—180万辆,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那么,2011年中国车市的增长看什么?

  2011年,中国将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时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指出,未来10年将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强国的时期。中国汽车业由大变强,绝不只是量的增长,更应是质的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产销规模的扩大将给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因此,2011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看增量的同时,更要看质量。

  应当看到,这两年我国乘用车销量增加了600万辆,整个汽车产业增长了近900万辆,这么大量的增长需要一个调整和恢复,这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但是市场高速增长的进程中,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在大张旗鼓地布局产能,追赶30%以上的市场增速,而市场一旦恢复理性增长,大量的产能布局都将面临严峻挑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国内厂家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88%,其中合资厂商甚至达到了100%以上;而在2011年,产能利用率可能下降10个百分点。随之而来的价格竞争以及库存挑战,都将考验汽车企业的自身发展实力与眼界。贾新光认为,对汽车厂商来说,明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速度而是效益。核心在于如何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包括要对企业动较大的“手术”,在低速市场条件下,无法靠增长来消化成本上涨。  

  最后,应当看到,汽车发展对拉动消费有好处,对改善民生有好处;报废汽车、二手车对节约能源有好处;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严峻挑战————比如汽车排放对于空气污染的影响;以及由于汽车保有量增大带来交通的压力等,这些伴随着汽车社会到来随之产生的问题,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势。对此,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在政策取向上,一方面要发挥汽车消费对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满足汽车消费不断增长的需要,发挥和充分释放汽车消费的潜力,这是从正面上来引导。而同时又要对汽车的消费做一些限制,也就是说我们要强化低碳经济的意识,引导绿色消费,规范消费行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