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稀土采矿权重新洗牌中央地方打响争夺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 19:46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中央与地方,谁将是南方稀土采矿权争夺战的最后赢家?答案将在12月份揭晓。消息人士透露,12月即将在湖南郴州及广西贺州举行的会议上,各地方政府将对稀土矿产勘查开采的准入条件、开采与运输销售监管方案以及开采企业联盟方案等做最终定案。

  “准入门槛的设定意味着稀土采矿权将收紧,稀土采矿权证也将面临着重新分配。”国泰君安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桑永亮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采矿权收紧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刘连和日前曾公开表示,目前稀土开采权证的重新分配依旧处在编制整体规划的阶段,没有任何时间表。但国家则一直希望南方稀土产业形成整体规划。

  此前的9月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稀土与汽车、钢铁、水泥、机械之奥、电解铝一同列为重点重组的6大行业。

  稀土的主管机构也随之从发改委稀土处变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下面的一个处室。而此次兼并重组的牵头单位正是工信部。据统计,在国务院“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任务分工列表”附表中,20项分工任务有8项由工信部挂帅。

  稀土政策上的步步为营,被业界解读为“稀土采矿权正在收紧”。

  “不排除中美稀土之战的影响。我国稀土的出口价格与其垄断地位严重不符,中国很可能将采矿权收紧作为严控出口的手段。”东海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据了解,我国稀土处于垄断地位,目前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的36.25%,出口占全球的96.99%,是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及出口第一大国。但稀土的出口价格每公斤却只有几元钱。廉价出口使中国外汇损失高达百亿美元。

  “来自国内的盗采现象也是采矿权收紧的重要原因。”国元证券分析师苏立峰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稀土行业属于限制开发行业,国家对盗采稀土现象一直严厉打击,但越是限制,稀土的价格越高,反而助长了盗采现象。

  江西赣州重稀土储量丰富,是“中国稀土之都”,也是中国稀土保护和开采比较好的地区。但来自该地区的数据并不乐观。目前全市稀土分离企业的总产量为4万吨,而该市规定开采的稀土量为0.8万吨,违规超产3.2万吨。

  “盗采不仅扰乱了市场行情,还对当地的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稀土采矿权收回中央,将对未来的治理提供有力保障。”上述东海证券分析师说。因此,业界一直预测,稀土采矿权将会收归国有。

  谁是最后赢家

  稀土行业的内忧外患,看似让采矿权国有化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但采矿权多年来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央与地方能否顺利交接?换句话说,在中央与地方对于采矿权的争夺,谁将是最后的赢家?

  “稀土开采最初比较散乱,私自开发比较严重,尤以民企、私企为甚。即便在2009年下半年,南方下达停发放新采矿证的措施。盗采现象还很猖獗。”上述东海证券分析师坦言。

  “稀土采矿权国有化的出发点是好的。”国元证券分析师苏立峰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由央企来控制稀土采矿权,能够便于统一掌控,但这种做法不具可行性。“南方稀土分布比较散乱、矿点多且规模小,有的甚至分布在山川地带,不便管理。”“而南方稀土开发的时间较短,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的博弈也是采矿权国有化的一大障碍。“稀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划定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地方政府不会轻易放手。如江西赣州就想摆脱中央单干。”苏立峰告诉《中国联合商报》。

  平衡利益是关键

  “地方政府只会将一部分股权转让给央企,绝不会让央企掌握控股权。”国泰君安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桑永亮多次对《中国联合商报》强调,到目前为止,中国铝业、中国五矿及中国有色三大央企均未获得稀土资源的采矿权。

  五矿矿产资源部的一位负责人曾公开坦承,五矿在江西稀土业奋斗了七八年,但一直没有拿到当地稀土的采矿权,只能从事稀土加工。“获取稀土资源、打造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一直是我们进军江西的目标,但碍于地方利益,我们只能蜗居下游加工环节。”

  各稀土企业已在各地攻城掠地。国内最大的稀土企业包钢稀土,也不甘心称霸北方,宣布将斥资2.3亿元收购赣州三家稀土分离加工企业,借此可获得1.15万吨中重稀土分离能力。

  “无论是中央掌控采矿权,还是地方掌控采矿权,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民企、私企肯定不能进入。所以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很关键。”桑永亮建议,由每个省出一个龙头企业牵头整合稀土行业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近期,政府已针对稀土采矿权展开调查,收集地方采矿权,在行业形成3-5家龙头企业的整合思路依然未变;地方政府也于11月25日上报整治自查结果。

  谁将是未来稀土争夺战的最后赢家?“我们只能拭目以待。”桑永亮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