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柴油荒或加快定价机制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2日 01:2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李晓辉

  本次席卷全国的“柴油荒”几乎让所有人感到意外,这也折射出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管理层已经表态要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那么,这次突如其来的油荒或许能够加快制度完善的步伐。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次的油荒与国内总体的炼油产能供需面没有关系,国内的炼油能力肯定是足够的。国内大宗品信息服务商易贸资讯能源分析师储节旺认为,主要是近期为了“节能减排”拉闸限电,很多企业通过柴油发电增加了油品的需求,同时,石油公司对于需求预计不足。

  此次国内出现了意外性的柴油荒,本质的原因还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滞后,由此带来整个系统性的反应。

  截至11月11日,0号柴油的全国平均批发价格已经到7900元/吨,较9月初大幅上升约1000元/吨。按目前的供需面来看,还继续看涨,而同期零售价格只有7450元/吨左右,批零倒挂400元/吨以上。

  在如此批零倒挂的局面下,卖一吨亏一吨,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肯定不愿意销售油品,市场惜售心态可想而知,短期内这种价格没有理顺而出现的短缺的问题肯定还会延续。

  按照去年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当国际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成品油价格可以作出调整。国家发改委在10月26日上调成品油零售价,但是成品油价格的上涨赶不上国际原油价格近期的快速上涨,10月26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 83.66元/桶,而11月8日收于88.19美元/桶,上涨5.4%,涨幅速度太快,尚未到国内成品油价机制22天的条件。这在客观上又加重了因价格倒挂带来的供应短缺问题。

  “22天+4%”的变化率使得国内成品油价严重滞后于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滞后性直接导致了投机套利等问题的出现。中间商早就可以根据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水平自己推算调价时间,在逾期上调价格的时间窗口时期,减少供应,推高价格,反之则打压价格。这实际造成每个调价的周期时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人为波动。

  在10月25日国内上调成品油调价后,发改委官员也表示,“目前定价机制容易造成市场囤积,年内将争取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缩短目前的调价周期,并表示未来定价机制的改革方向是更加透明。”

  此次油荒造成的本质原因与国内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不无干系,这种油荒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可以预计的是,既然成品油价格机制需要调整,而且许诺要调整,那么此次油荒的出现,或将推动相关主管部门较快调整的步伐。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