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监会下逐客令 保险员撤出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 16:59  舜网-都市女报

  记者 马敏

  济南的李大娘到一家银行存款,却在保险员的热情推荐下,换成了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回家后一段时间,李大娘的家人才发现,她签的是一份保险合同,每年都要交保费一万多元。当他们找到保险公司退保费时,保险公司答复只能退 多块钱。

  进银行存款,被销售人员忽悠成了保单,这种事情屡见不鲜。近日,银监会以“特急”文件形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首次叫停保险人员驻银行销售,剑指保险投诉重灾区“银保产品”。

  银保产品为什么成为保险投诉的重灾区,该如何防忽悠?银保产品还能买吗?

  银保产品成为投诉重灾区

  银保产品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邮政等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以分红险、万能险为主,最大的特点是“保障+收益+分红”。从2000年起步开始,银保产品迅速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保费来源的主要渠道。据统计,目前山东省保险业三分之一的保费来自银保渠道。

  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驻银行的保险员将保险当做理财产品卖给存款客户,只强调收益,刻意隐瞒了保险的重要信息,致使“存款变保单”的投诉不断。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银保产品的销售误导已占到保险违规投诉的八成以上,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在银监会的《通知》中,要求商业银行网点派出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的银行销售人员,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而不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某保险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银保是保险公司保费的重要来源,为了进一家银行网点,多家保险公司打破头,竞争很激烈,如果保险人员撤出银行网点,而银行又没有那么有资质的保险代理人员,业务肯定要受到很大冲击。

  11月9日,银监会的《通知》下发后,保险股大幅下挫。

  中老年人和女性最容易被忽悠

  每年,媒体、保监会、银监会、消协等都会接到大量关于“存款变保单”的投诉。而根据一项媒体调查,去银行存款被忽悠买成保险的,40岁以上的人居多,而其中多数都是女性。

  济南的李女士诉说了她的一次遭遇。在某银行存款时,一种理财产品的宣传单上写着“累计投入5万,10年后到期本利最高可达8万”,显然比银行存款收益高多了。正当她犹豫时,一位销售人员过来向她推荐,产品收益如何高,而且还有保险保障,并说买这种产品还能赠送一桶花生油。李女士稀里糊涂签了字,回到家给家里人一说,才感觉可能买了银保产品,幸亏还在10天犹豫期内,可以全额退保。

  一位保险人员在博客揭秘说,在银行驻点,主要盯着进银行存钱的中老年人,“老太太”最好忽悠,银保产品的高收益很吸引她们,对合同条款不太在意。而推销的时候,尽量要把银保产品包装成银行理财产品,比如告诉她“您存定期还不如做一个3年的理财呢,年收益能有5%”,另外就是强调比银行存款合适。偶尔还可以送她们桶油、一箱奶,或者其他小东西,以吸引她们,争取信任。

  银保产品是“被卖坏了”

  某保险公司的负责人林先生告诉记者,进入银行等渠道销售保险产品,客户可以享受一条龙的金融服务,但保险公司多用销售业绩考核销售人员,为了销售更多产品,有的业务员就开始坑蒙客户,而进入银行渠道费用不低,若退保这类产品,损失比较大,而业务员又刻意隐瞒了这个事实,纠纷往往出在这里,并非产品不好,而是被卖坏了。

  银保产品多是分红险、万能险,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债券等,获得收益,然后进行分红。很多分红险、万能险的年收益可以达到4%-5%,同时这类产品兼顾保障功能。

  林先生说,对于这类产品,比较适合40岁左右的人进行理财,长期持有,才能获得比较高的收益,但缺点是短期内退保损失较大,不能像存款那样任意取出。

  山东保险协会有关人士说,监管部门一直加强规范银保产品,如果遭遇了“存款变保单”的忽悠,消费者可以向保监会、保险协会等进行投诉。查实后,监管部门将依照相关规定,对保险公司进行处罚。

  对于保险营销员的资格,消费者可以通过保险中介监管系统网站等渠道进行查询。

  (http://iir.circ.gov.cn)

  识破保险员“忽悠”并不难

  中国人寿济南分公司保险经理赵梅告诉记者,客户多加留心,识破忽悠并不是很难。首先看保险人员如何推销,如果仅说这款产品很划算,可以断定他不够专业,合格的保险代理人应该站在中立的角度,帮客户分析是否需要这款保险,而只说高回报是最典型的误导。其次是保险代理人要对产品进行详细解释,包括保单功能、犹豫期等。

  保单常见晦涩术语解读

  1.保险犹豫期

  为了防止保险代理人误导客户,保险公司设定了“犹豫期”规定。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10天内,如果不同意保险合同的内容,可申请撤销合同。在此期间,保险公司同意保人的申请,撤销合同并退还已收的全部保费。如果“犹豫期”过后退保,就要承受比较大的损失。

  2.交费宽限期

  考虑到资金周转不便等原因,保险公司会设定一个延交保费的宽限期,大多为60天。在宽限期内,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如在此期间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仍然按照合同承担保险责任。

  3.事故报案期

  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在发生保险事故后(一般应该在10天内)通知保险公司,这样保险公司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判断并做出赔付。由于延迟通知致使保险公司增加的勘查、检验等费用,可能需要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承担。

  4.保险索赔期

  人寿保险的索赔权期限是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的5年内,其他保险的索赔权期限是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2年内。超过索赔权期限,保险公司视为受益人自动放弃。

  5.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又被称为“解约退还金”或“退保价值”,是指被保险人要求解约或退保时,寿险公司应该发还的金额。保单的现金价值就是投保人已缴纳的保费扣除代理人佣金、保险公司分摊下来的管理费以及已承担的纯保费,再加上剩余保费所生利息。

  一般来说,寿险投保人采用分期支付方式时,由于在订立保单的第一年,包括新合同费、合同维持费等项目在内的附加费用支出较大,因此,保单的现金价值很低。已交足两年以上的保险费后,才能产生现金价值;至于在投保时一次性付清全部保险费的寿险合同,则自支付保险费之日起,就产生了现金价值。

  ●一家之言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银监会正式发布一条新的规定,要求商业银行不准许保险公司人员驻点,代理销售保险。虽然,银保产品仍然可以由银行的工作人员代为销售,不过没有保险驻点人员,客户购买银保产品的积极性会更加消极。

  大约半年前,银监会发布规定,拒绝“银信合作”的产品。如果客户想买信托产品,必须要到信托公司,银行将不为其代理销售。半年后,轮到保险了。

  我问保险公司的哥们,新政对他们现在是否会有影响?他告诉我:“暂时到年底还没有特别大的影响。”1个多月后,政策慢慢展开深入,真正的影响就会来了。

  由于保险人员在销售保险时解释得不清楚,客户和银行打架的事情也不少。保险人员在银行驻点,但是在销售产品时很少提及自己是保险公司的人,有时候就打着银行的旗号说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客户根本弄不清楚,有时候就买了,但几天后拿到合同一看是保险,就回到银行“打架”了。

  目前这种保险产品并不是很好销售,所以有些人开动脑筋了,比如:给客户返点或者回扣。这样一来,被惯坏的客户就直接问你能给多少现金?我在工作中也被有些客户直接这么问。我无奈地把那些客户拉到保险驻点人员那里,并微笑着说:“我们银行没有这项优惠,你来问问保险公司吧!”

  金融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银行只是金融的一部分,保险、证券、信托、期货、基金等等是金融的各个组成部分。当然,保险也是金融的一种。而且保险是一项消费品,当你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后,才能有这种为自己消费的概念。

  保险其实是好东西,例如说:你花费少量的保费可以得到高于保费几倍的保额。另外,保险具有不偿债的功能。建议很多做生意的朋友需要给自己买些保险,保证自己基本的生活质量,不被生意中带来的风险连累。

  可是,谁都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保险公司也是这样,最好的产品一定会留在自己公司销售。而把那些“金融垃圾”拿到银行去做推销。银行赚中间费用,保险公司赚钱。受伤的是那些被蒙在鼓里,只知道要返点的客户。在这里,我建议大部分普通百姓,买保险一定要到保险公司购买。另外,购买顺序基本上是这样:意外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

  这次银监会的整顿,也能看出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太糟糕,太混乱了。整顿治理,让秩序重新回到当初。我觉得,无论银行还是保险公司或者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这些涉及金融的行业都是需要技术含量的。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并得到遵守。《无间道》里说:“出来混的,总要还的。”的确是这样!(摘选自“没有水喝”的新浪博客)

  ———业内声音———

  我是银行工作人员,现在全行全部动员起来参加保险训练营。学习内容跟传销一个样。同样的东西每天都讲,保险公司的人给我们上课,说:“不想当将军的人不是好士兵。”洗脑还包括“因为我们不具备价值,所以只有被利用的价值。”

  然后我们宣誓,为了完成每天10万元的任务,要摆摊、扫街、扫楼。当我们的领导对着保险公司的人说:报告首长,应到8人,实到8人,全员到齐。我又一次无语。产品本身一堆问题,我们卖出了那才叫骗,不骗只能下岗!

  ——— 网友“理财规划”

  银行现在卖保险不好做,已经不是当初那样了。现在人们都看清楚了,尤其是最早的保单已经开始陆续到期了,大家看到收益不好,是绝对不会再买的。其次,银行员工卖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手续费不多,况且影响到自己的储蓄任务。最后,说一句,银保是一种长期行为,但被很多人歪曲了本质,实际上银保本身没有问题,做这个业务也没有问题,关键不能靠这个赚大钱。

  ——— 网友“BUT”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